商業 Business > 變革管理
feature picture
遠見 蘇義傑攝

廣達站上 AI 風口、股價漲逾 200%!背後是歷時 20 年的長征

2023-08-30 遠見 陳品融

近一年來,當所有人都驚艷於生成式 AI 的「誕生」時,掌管廣達伺服器業務的資深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心裡想的,則是廣達歷經 20 年長征後,總算乘上 AI 大勢。

「時間真的到了」,下午兩點鐘,楊麒令在緊湊的會議與會議間撥出一小段空檔,回顧過去一年 ChatGPT 快速迭代演進、GPU(圖像處理器)新品接連問世、同時也為台廠帶來龐大商機時,帶點欣慰地笑道。

外界對廣達的印象,過去多半停留在當年登上筆電代工霸主時的風光,近年相對低調的他們,卻因手中握有 Google、臉書、微軟、亞馬遜北美四大雲端服務商(CSP)客戶訂單,加上接連被輝達(NVIDIA)點名為新品首波供應商,一夕間成為爆紅 AI 伺服器明星,年初至今股價漲幅逾 200%,更推升董事長林百里成為台灣新首富。

儘管 AI 概念股歷經一波股價修正,卻不減廣達的高人氣。8 月中旬的法說會上,他們一口氣調升全年資本支出、AI 伺服器年度成長幅度。廣達雖也受到上游 GPU 缺料影響出貨時程,「但 NVIDIA 給我們很大的 priority(優先權)」,楊麒令語氣篤定,透出廣達的底氣。

延伸閱讀: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光做硬體無法保證未來成長,軟體才是創造價值的來源

勇於練兵,靠實作補強細節

這份底氣,除了與廣達很早切入雲端伺服器供應鏈有關,更重要的,則是他們長年積極投資新技術,不放過各種練兵機會。

2007 年前後,伺服器供應鏈出現一波典範轉移,雲端服務商有別過往向戴爾(Dell)、惠普(HP)等品牌廠購買由台廠代工的伺服器,轉而直接找上台廠,開啟原廠直銷(ODM Direct)模式。

自 2000 年初便展開伺服器布局的廣達,自然不放過此機會,無懼戴爾、惠普抽單威脅,幾年間陸續打入北美四大雲端服務商供應鏈。

除了因原廠直銷模式,讓硬體團隊有更多與客戶共同設計開發的機會,2012 年,廣達更單獨成立專責軟體研發的「雲達科技」,陸續與雲端基礎架構廠商 VMware、微軟、開源雲端運算平台 OpenStack 等合作,累積軟體實力。

蹲馬步多年,關鍵的練兵機會出現在 2016 年。當時,剛轉型不久的NVIDIA正準備尋求伙伴,打造全球第一台 AI 超級電腦「DGX-1」,廣達欣然接下任務,不只在硬體上協力,也派出專門團隊投入研究輝達 CUDA 軟體平台。

「如果沒有第一台,我們其實不知道有哪些地方要加強!」楊麒令表示,搭載 GPU 的伺服器跟 CPU 伺服器相差很多,如處理器間相互連接的知識,都靠過程中慢慢打磨、學習。這次合作,也成為廣達進入 AI 伺服器領域的開端,日後更不曾在 NVIDIA 新品中缺席。

但楊麒令不諱言,就算廣達的軟、硬體技術都持續精進,也成功協助打造 DGX-1,內部卻不曾真正將自家軟硬體相結合,甚至並未意識到其重要性。也因此,當 2018 年科技部(國科會前身)準備打造專為 AI 運算學習所做的超級電腦「台灣杉二號」,開放廠商競標時,廣達還顯得興致缺缺。

「我們想說,就持續發展硬體、軟體,客戶有需求再去幫忙就好,為何一定要自己去做?」楊麒令說。

但林百里相當堅持,下令團隊「一定要實際做做看」,一語點醒楊麒令,攜手華碩、台灣大參與計畫。這一次,廣達除了軟、硬體各自的團隊外,更投了 10 至 20 多人負責雙邊整合、實際部署。

最終,台灣杉二號破紀錄拿下當年全球超級電腦 20 強,楊麒令也分享,透過實際解決各樣瑣碎細節,才促使團隊日後思考更透徹、服務更周全。

台灣杉二號.jpg
當年台灣杉二號破紀錄拿下全球超級電腦20強。
國網中心

軟硬整合,最重工程師合作

楊麒令談起各種對外合作的挑戰,總說得雲淡風輕,彷彿每一次「破關」都是探囊取物。但其實,要在硬體代工起家的廣達內部,引入軟體思維、甚至有效溝通,可說比完成客戶要求還不容易。

「Speak the same language(說同樣的語言),這才是最難的地方。」就算投資軟體已超過十年,但對楊麒令來說,如何在技術持續迭代進展的同時,確保軟、硬體團隊能拋下既有思維、願意溝通,才是成功關鍵。

自評管理風格相當「兇悍」的他,開軟體會議時,都會找上負責硬體的主管一同參與,反之亦然。再來就是將軟、硬體工程師一同關進實驗室,雙方自行測試如何各自調整、相互補強,將產品效能逼到最好,久而久之,「對話」就會慢慢產生。

跟客戶長期深厚的關係、持續投資軟硬體、加上團隊積極協作,楊麒令表示,如今廣達已經有實力提供伺服器供應中層級最高的 Level 12(伺服器整機櫃及軟體裝機)服務。也就是扮演系統整合角色,在硬體組裝完成後,還能進一步替客戶完成軟體測試。

「牽涉到 AI 就是客戶的機密,所以第一是你有沒有能力去測,第二要看客戶願不願意信任你,」IDC 資深研究經理高振偉指出,若是不含 GPU 的伺服器整機櫃,與雲端服務商合作過的廠商幾乎都有實力測試,但能被客戶認可執行 GPU 測試的廠商「非常非常少」,供應商名單更從未變過,這正是長年深耕此領域者的優勢。

延伸閱讀:AI 相關職缺達 2.6 萬個,就連台積電也搶著要!點名「7 類人才」最受重視

持續精進,每年都要雙位數成長

如今站在風口上,面對愈來愈多後進者搶攻 AI 商機,廣達也沒有停下腳步,除了持續瞄準未來技術外,包含美國、德國、台灣、泰國、中國的生產基地都持續布局,不久後各地皆可實現 AI 伺服器整機出貨。

「未來會有很多挑戰,我們要能夠 Hang in there(堅持住),而且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楊麒令信誓旦旦,更喊出每年營收都要雙位數成長的目標。

1999 年進入集團的楊麒令,原先負責掌管相當賺錢的戴爾筆電代工部門,在 2004 年底奉林百里、副董事長梁次震指示,轉調掌管尚在虧損的伺服器部門,「那時候很慘、很想放棄,」楊麒令回憶起往事,直言:「但想說,總是要做給人家看,還是把它堅持下去。」

時間證明了一切。這句當年的自我鼓舞,在 20 年後的今天,成為廣達迎來大勢時,最好的一段註解。

【小檔案】廣達

  • 成立:1988 年。
  • 主要業務:筆電、伺服器、車用電子。
  • AI相關業務:整合雲端伺服器部門(BU9)與雲達科技共同耕耘資料中心領域,2022 年 AI 伺服器營收已占整體伺服器五成。
  • 資本額:386.3 億元。
  • 廣達近五年財報:
營收(億元) 毛利率
2018 10,280.00 4.27
2019 10,296.00 4.78
2020 10,909.00 5.86
2021 11,295.00 6.38
2022 12,804.00 5.54

(本文出自遠見

繼續閱讀 科技業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