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A Two-Minute Burnout Checkup

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職業倦怠了?1 張表、2 分鐘快速檢視

2023-09-12 編譯・整理 Kevin liu

職業倦怠(Burnout)一直是工作者在漫長職涯中可能會遇見的問題之一,成因可能來自長期在工作量、價值觀、追求薪酬獎勵和社會壓力等因素中所帶來的工作壓力,如果這些因素失控,便會逐步導致包含身心疲憊(exhaustion)、厭世和自我迷失(cynicism)以及工作的無效率(ineffective)等後果。

延伸閱讀:人們最「職業倦怠」的時代來了!為何上班族這麼累?4 面向檢核自己、同事的狀態

職業倦怠帶來哪些負面影響?不僅工作效率降低,也容易變得冷漠

美國人壽保險公司 Aflac 先前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 6 成工作者認為自己有中等程度的倦怠。有 46% 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已經對工作效率產生了負面影響。

為了在陷入這些症狀前及早自我察覺,避免職業倦怠上身,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克里斯蒂娜.馬斯勒(Christina Maslach)就根據 3 大面向,編製了一份「馬氏職業倦怠量表」(MBI,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survey),來評估工作者在職場的心理疲勞狀態。這 3 個面向包含:

  1. 量化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 工作者感到疲憊,沒有足夠的能量能夠應付眼前的工作。
  2. 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 工作者對於目前進行的計畫,有厭世感或負面情緒,甚至對工作周遭的夥伴、親友感到疏離。
  3. 個人成就感低落(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工作者會覺得工作比以往更無效率、得到的成就感更少,而且難以改變現狀。

這 3 種症狀是職業倦怠的重要徵兆。但是壓倒性的長期工作壓力,才是導致職業倦怠的最重要原因。

職業倦怠成因有什麼,6 個面向拆解

不像短期激烈的壓力,長期的工作壓力讓人看不見盡頭,這可能來自一封又一封的郵件、與工作夥伴的持續爭執,或是不停地接收工作任務。根據馬斯勒研究,影響職業倦怠的,主要來自 6 種成因:

  1. 工作負荷: 當一個人的工作量遠超過能力極限時,就愈容易發生職業倦怠。
  2. 價值觀: 當目前工作符合自身追求的價值時,讓人感到充滿意義時,則發生職業倦怠的機率就會減少。
  3. 獎勵: 從工作上得到的各式獎勵,包括財務激勵(薪水、獎金及股票等)或是社會認可,都與職業倦怠的發生有著緊密的關係,當工作者感到獎勵不充分時,則職業倦怠發生機率就提高。
  4. 自主權: 對於工作的自主權、掌握程度也對對於發生職業倦怠有所影響,工作者對工作的控制力愈低,就愈容易發生職業倦怠。
  5. 公平性: 工作者都會希望在工作上,能夠感覺到自己與其他同事受到同樣公平的對待,這會讓工作者在工作上更加投入。
  6. 社群: 在工作中經營人際關係也非常重要,社群中發生過多衝突,會導致工作關係惡化,造成職業倦怠的機會提高。
延伸閱讀:每 4 人就有 1 人職業倦怠!企業積極辦瑜珈、冥想課也無用?麥肯錫:5 件事是元兇

職業倦怠如何判斷?一張表看出是否有職業倦怠跡象

馬斯勒所提出的「馬氏職業倦怠量表」是一項複雜而嚴謹的量表,能夠詳細探究工作者在職場的各個環節中是如何感受到「職業倦怠」。而根據此 6 大項原因,長期研究情緒如何影響生產力的專欄作家克里斯・貝利 (Chris Bailey) 設計出簡略版的量表,讓工作者用 2 分鐘,就能簡單判斷自己是否有職業倦怠的跡象。

職業倦怠.jpg

量表以 0-10 分為範圍,0 分表示沒有壓力,10 分表示壓力很大,數字愈高愈容易造成職業倦怠,以此可以自我評估在每個壓力原因上,造成職業倦怠的機會。當工作者感覺與工作夥伴合作有困難時,你可能在社群分數打 8,而你覺得工作量不是很重時,工作負荷的分數可設為 2,以此類推。當總分愈接近 60,表示造成職業倦怠機會愈高,則工作者可以審視自身的工作狀況,看各個因素是否有改善空間。

貝利提醒,部分的項目如公平性、獎勵等屬於工作環境的「系統性」因素,並非工作者個人可以改變的;若在評估項目出現較高的壓力分數,工作者可能需要考慮是否應該離職,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避免自己陷入長期工作壓力籠罩的職業倦怠陰影。

怎麼對抗職業倦怠?《富比士》建議由培養抗壓能力做起

《富比士》(Forbes)建議,除了對抗外在環境的壓力來源,創造更充實、有意義職涯外,工作者也可以培養自身的抗壓能力;舉例來說,建立起時間界線,限制「為他人付出」的時間,並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吃得營養、規律運動與建立穩健的社交聯繫等,都能夠增強自身抗壓能力,也有助於防止倦怠。

此外「重塑心態」——改變對於工作的看法,也能夠大大減少倦怠感。工作者可以專注在自己是如何產生影響力、自己正在發展什麼技能,而不只是關注工作帶來的壓力與要求。同時可以為自己的工作設定切合實際的期望,並學習對不必要、沒有能力承擔的任務勇敢說不。

資料來源:Harvard Business ReviewForbesAflac

本文不提供合作夥伴轉載使用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