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師:Tirachard Kumtanom

最可能被 AI 取代的 10 種工作!為何文書助理上榜、自駕車卻不影響物流司機?

2023-10-20 編譯・整理 李岱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美國最大求職網站 Indeed 近期釋出一項報告,聚焦在「生成式 AI」對於當今勞動力市場的衝擊與影響。研究先將網站中最熱門 25 種職缺要求的工作技能,劃分成 48 個類群,再反問 ChatGPT 在不同類群中,可以達成的工作水準,將結果分為:糟糕、普通、良好、優秀,以量化的方式進行統計。若是 ChatGPT 自評表現「糟糕」的比例愈高,代表這個職業的技能愈不容易被取代。

最容易被AI取代的10個工作
深藍色代表生成式AI表現糟糕(poor)的能力佔比,比例愈高,愈不容易被取代
Indeed

無法遠距辦公的工作,受生成式 AI 的衝擊最小

研究點名了 10 個工作技能容易被取代的職業類別,分別是:送貨司機、收銀員、醫療助理、零售業者、醫療助理、技術人員、推銷人員、輪班主管、客服、行政助理。 這些職業上榜的原因在於生成式 AI 已可以產生各類內容,如文字、影像、音訊還有合成資料,因此這些工作所囊括到的技能,不少都能被代勞。並且,ChatGPT 以容易上手的聊天功能,縮短人工智慧和終端使用者的距離。報告指出,以現在的科技進展而言,尤其是產品銷售、客戶服務、市場策略、軟體工程等能力,生成式 AI 已大致可以完成這些交辦業務。

延伸閱讀:未來的新進員工,企業還會認真培訓嗎?AI 熱潮下的管理隱憂:老鳥努力學、新人沒人教

Indeed 說明,不易被取代的工作關鍵有二:「人性因素」包括同理心和直覺;以及「特定能力」,特別是手動操作能力,如:車輛駕駛、醫療護理、食品產製等。結果也指出,Indeed 網站上需求量大的職缺,如護理人員和廚師等,都需要前述的關鍵能力。同時,因為這些工作性質牽涉到人際互動與現場操作的即時性,也難以用遠距的方式完成任務,受到生成式 AI 衝擊的機率也愈小。因此,當今大量缺工的勞動力市場,也難因人工智慧技術的演變而迅速緩解。

即便有自駕車,物流的人力仍難以被取代

在此榜單中,卡車司機(truck driver)受到的影響最小,同樣牽涉到駕駛技術,包含外送、宅配員在內的送貨司機(delivery driver)卻名列前茅。ChatGPT 在評估兩者的工作上自評表現「糟糕」的比例分別是 80% 和 40%。原因在於卡車司機所要求的車輛操作技巧、接觸車款與車駕標準,比起送貨司機都加更地嚴格。

報告指出即便生成式 AI 的應用廣泛,在車駕的表現卻不盡人意,即便自駕車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但當今的道路上仍少見自駕車,也意味著安全性仍然有疑慮。根據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統計,自特斯拉(Tesla)推出全自動駕駛後,事故率明顯上升,肇因於駕駛過於信賴自駕技術,導致來不及應對或注意到危險狀況。

可見在自駕車的技術未臻完善,且相對應的法規和安全問題都有待商榷。美國卡車協會(American Trucking Associations)的主席克里斯・斯比爾(Chris Spear)表示,他不認為自駕卡車能夠威脅到司機的工作,在美國每 16 個工作機會就有一個跟卡車有關,高需求的經濟因素使此職缺變成「剛需」。

對於未來的想像則是,即便自駕車上路,差別只在於「手動操作」的比例降低,卡車仍需要司機坐進駕駛室以控管道路風險,人們也能感到更安全。就短期而言,自動駕駛仍不能取代物流人力的重要性。

最容易被AI取代的10個工作
生成式AI自我評估在駕車技能的表現程度,在交通工具操作上將近6成的表現不盡人意
Indeed

生成式 AI 善於文書處理,這代表下一波失業潮嗎?

報告指出生成式 AI 可以處理的工作與行政助理的重疊性高達 9 成,這些工作涉及大量重複性任務、資料收集和基本資料處理,甚至是繁文縟節的手續,都能被自動化系統高效處理。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先前調查,約有 24% 的文書工作是具高度可取代性,而 58%被認為是中等取代性。意思是,約有 1/4 的工作任務能被生成式 AI 完美完成、超過一半可以被部分取代,尤其在高收入國家,文書職、軟體技術在內的第三級產業對於就業市場所佔據的份額也愈大。

延伸閱讀:LinkedIn:軟體工程師 96% 工作能被 AI「代勞」!最不容易被取代的職業則是...

可想而知這會對就業市場產生衝擊,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近期發表的報告,美國預估會減少 71 萬個行政助理職位,其餘的文職加總起來也高達 300 多萬個,正呼應到了 Indeed 調查中的「高度取代性」。

但即便生成式 AI 可以回應大多數需求,卻無法成為專家,也缺乏定義各種角色的先天人類素質,這也是為何報告中無法斷言,有哪個職業會被百分之百取代的原因。

參考資料:Indeed ReportIndeed hiring lab(1)Indeed hiring lab(2)The wall streetCNBCCNNThe Washington PostTransport TopicsMckinseyILO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