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 攝影

製造業如何 AI 轉型?台中精機:AI 只是其中一種工具,並非所有問題的最佳解

2023-11-27 採訪.撰文 簡鈺璇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3 年是生成式 AI 突飛猛進之年,AI 如何取代人工、影響產業未來,也成為各方熱議焦點。為了觀察台灣不同產業投入 AI 轉型的現況,《經理人》、《數位時代》合作推出《2024 職場學習趨勢報告:企業如何學習與落實AI?》。透過國內 7 家指標型企業的實戰案例,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多年培訓經驗,看台灣企業如何面對 AI 衝擊,持續推動轉型與未來發展。

(點擊連結立即免費下載:《2024職場學習趨勢報告》完整版)

隨著 ChatGPT 帶動 AI 熱潮,不少企業希望以 AI 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新商模。不過,台中精機總經理室經理鄭生懋,以 3 年來帶領 AI 專案團隊經驗,給製造業者的建議是,AI 只是眾多工具的其中一種,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唯一途徑。

他形容,AI 像是全能型的運動選手,適用情境廣,任何問題都難不倒它,但如果是跟專項選手相比,AI 未必能勝過傳統的方法,特別是針對簡單、複雜度不高問題。

舉例來說,AI 能判讀加工品的位置,確保機械手臂能順利夾取物件,但應用傳統方法,像是 AOI(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自動光學檢測)系統也能達成同樣效果,此時就會選擇 AOI。因為採用 AI 時,企業需要蒐集數百張物件圖片,訓練演算法模型,這比購買市售 AOI 產品,更費時、 耗成本。因此,企業不要為了用 AI 而用,應該先思考「哪些是困擾許久、過往難以解決的問題」,選對題是 AI 能否帶來商業價值的關鍵。

延伸閱讀:生成式 AI 為企業帶來哪些危機?BCG 報告:CEO 應關注 8 大風險,建立使用規範

解方不能只是「有作用」, 更要對準符合客戶的需求

構思 AI 專案時,台中精機參酌不少 AI 在製造領域的案例,有項應用是蒐集工具機的振動、電流、溫度等運作資訊,利用 AI 提取異常設備的特徵,預判設備的健康程度,提醒工廠端停機檢查。

「看似很棒的解決方案,但對客戶的效益有限。」鄭生懋表示,購買工具機的客戶在意的並不是機台是否健康,而是機台出狀況會不會影響加工品質,直接連結他們的業務績效,所以台中精機選擇以「提升加工良率」作為 AI 專案主軸,更貼近客戶的需求。

在工具機中,「熱變位」是影響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工具機在加工時,主軸(驅動工具機運轉的零件)與其他零件會高速旋轉、移動而發熱,這可能使得刀具位置偏移,導致成品出現精度誤差,該現象稱為熱變位。如果能把偏移幅度校正、補償回來,加工精度就會提升。

鄭生懋表示,產學界花了數 10 年透過公式推算變位幅度,但成效不佳,主因是造成熱變位的要素太多,包括:工廠溫度、加工方式、工具機的結構設計,很難靠人為去建立一套涵蓋所有變因的公式,此時 AI 就派得上用場。

台中精機在新廠區設計「溫控實驗室」。2020 年開始將工具機拖進實驗室內測試,量測、建立各機型在攝氏 10 到 35 度之間的熱變位量,分析生成 AI 模型:一旦工具機發生熱變位的情況,就會自動調整刀具的偏移幅度。實際成果是讓加工的熱變位誤差降低 50% 以上。

2021 年以後,台中精機的 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電腦數值控制)工具機新產品皆導入「熱變位補償」解決方案,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

2022 年台中精機也循著該模式,開發「刀具品質預測」系統,藉由 AI 自動判讀刀具的即時狀況,延長刀具的使用效益、產品的良率,目前模型的預測準確度達 9 成以上。

掌握資料與外部資訊夥伴協力,加快 AI 開發速度

鄭生懋表示,上述專案主要是他帶領內部熟悉智慧製造、具有資訊背景的 4、5 位同仁,在 3 年之內完成。不過,在投入專案之前,他們都沒有 AI 相關的領域知識,即便透過外部的 AI 課,也只是了解 AI 開發過程與應用案例,仍不具備演算法開發的技能。此時,借助外部資源就是最快的方式,前提是開發者必須掌握解題的策略、資料蒐集的方式。

以「刀具品質預測」系統為例,台中精機知道刀具品質的損耗程度,會反應在工具機馬達的電流、力矩與外部振動訊號上,一旦刀具損耗,切削金屬的阻力增大,工具機馬達需要出更大的力量驅動刀具運轉,所以電流跟振動幅度都會變大。

藉由在工具機上裝設感測器,並以人工量測刀具的外觀變化,就能蒐集 到「刀具品質預測」演算法開發所需要的資料。接著,台中精機才找逢甲大學資工系合作,協助資料清理、訓練 AI 模型,加速開發效率。

鄭生懋_台中精機經理_2023-10-13_侯俊偉攝影_ (3).jpg
台中精機鄭生懋經理表示,企業一定要找懂內部工作流程、產品技術,並能跟外部資訊團隊溝通的主管作為主責窗口,否則演算法的調整會困難重重。
侯俊偉 攝影

指定懂資訊又懂流程的溝通窗口,協助技術專家調整演算法

不過,AI 模型通常無法一步到位,需要不斷優化。為了減輕排班表的人力負擔、即時調整生產排程,台中精機在 2020 年開發「先進排程系統」 (APS,Advanced Planning & Scheduling System),目標是讓 AI 依據生產資源、製程、人員技能與排班人數,排出機台製造的班表。

原以為這是簡單的計畫,但在測試模型的過程中,經常發生 AI 排的班表比人排的還差。此時,他們就要跟外部資訊公司討論,演算法有哪些缺失、有哪些資料需要補齊、人排班表的邏輯依據為何,「光是在 APS 開發上,就調整了 3 年」,目前仍持續在進行。

這個過程給鄭生懋的深刻體悟是:企業一定要找懂內部工作流程、產品技術,並能跟外部資訊團隊溝通的主管作為主責窗口,否則演算法的調整會困難重重。

延伸閱讀:日立用 AI 做出「老師傅」,完善內部培訓機制!百年企業擁抱 AI,還想解決什麼問題?

本身學物理、非資工專業的鄭生懋,靠著外部上課、上網自學 AI 相關的知識,「其實 AI 的運作邏輯沒有很難,難的是蒐集數據、與外部資訊團隊合作、不斷調整廠內運作流程與 AI 模型。」他表示,這些都不是坐在教室裡可以學到的,唯有實際動手做、錯中學、累積經驗,AI 才能愈用愈上手。

台中精機如何學習使用AI?
目標|分析工具機的誤差範圍、生成AI模型,提升加工良率。
做法|與外部資訊夥伴協力,並從內部找懂資訊又懂流程者當窗口,協助改良演算法。
成果|藉由 AI 降低 50% 以上加工誤差,並自動判讀刀具的即時狀況,準確度超過 90%。

鄭生懋|
1986年生,清大物理研究所畢業,曾在台積電歷練,2015 年加入台中精機,目前擔任台中精機總經理室經 理,對內主導智慧製造相關專案,對外擔任客戶自動化與智慧應用等整合專案的接洽窗口。

台中精機|
創立時間:1954年
員工人數:800人
營收表現:75.8億元(2022全年) 營運項目:CNC車床,綜合加工機、塑膠射出成型機。

(點擊連結立即免費下載:《2024職場學習趨勢報告》完整版)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