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 攝影

工作壓抑太多情緒,新的一年不想再忍了?心理師:練習換個角度看,告別卡卡的人生

2024-01-12 採訪.撰文 吳美欣

每個人生來都有一個乘載壓力的水杯,只要裡面的水滿了,就容易出現狀況,」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蘇益賢說,有些人的水杯天生比較滿,遇到無法承受的壓力,情緒就會爆發開來,突然暴怒或不耐煩;有些人比較空,能夠容納較多壓力。

不過,無論水杯裡的水有多少,都得定期把水倒掉、排解負面能量。「有些問題,在別人眼中可能是小事,但是,是誰決定這是大事還小事?」蘇益賢說,任何情緒反應,都要回到自身探索意義,如果認為這個情緒已經困擾到自己,譬如持續心情低落、提不起勁,或者影響到人際或工作表現,就是重要的事。「當你發現你的反應已經壓垮因應能力,背後一定有一些值得整理的故事。」

蘇益賢解釋,在正常情況下,情緒會自然的起落,當你抗拒某種情緒時,情緒反而會愈來愈強烈。如果沒有適當抒發,累積太多殘留情緒,久了,就會無法再忍下去。這背後通常有個共同原因:害怕自己不被接納,認為表達難過、悲傷、展現脆弱,就是「不好」的表現,「共同點通常是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認為只有夠好的人,才會在團體裡被喜歡、被接納。」

延伸閱讀:總覺得對現在的職涯「適應不良」?工作、生活出狀況,如何調適心態才能正面迎擊

刻意練習轉換視角,鬆動自己固著的信念

不想讓情緒不斷累積,必須定期清掃,可以思考自己是否有慣性思維,像是當被別人批評,就覺得「他一定很討厭我」,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有沒有別的可能性?或者,挑選不易受影響的人,想像他在遇到同樣事情時,會有什麼反應?透過刻意練習,讓自己找到新的角度看事情。

蘇益賢強調,轉換視角的目的,是要讓你看見固著的信念,想辦法鬆動它,讓自己知道事情其實沒有想像中的糟。譬如,你原本覺得主管討厭自己,但事實未必如此;或者,即便如此,你能不能有不同的回應方式?像是觀察其他人是怎麼跟主管相處。又或者,問問自己,不被主管喜歡又怎樣?「因為想要讓所有人都舒服,所以,偶爾也要有被討厭的勇氣,就是我們的功課。」

在心理學中,有個重要概念叫「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意思是 對自己多一點關懷,以對待朋友的方式善待自己。 可以想像,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哭泣的小孩,你會對他做什麼?也許是拍拍他、哄哄他,問他發生什麼難過的事情,而不是責罵他、立刻叫他不要哭。

用對待朋友的方式善待自己,撫平讓你隱隱作痛的傷口

「這就是我們天生面對難過的人會做的事,」有了這一層認知,你就可以在下次情緒上來時,給憤怒、悲傷、焦慮一些時間;或許也能拍拍自己的肩膀,問自己怎麼了、怎麼看起來好像很生氣⋯⋯

在感受情緒的過程中,也可以替自己創造一個比較安全的環境。假設今天是在工作場域感覺到不舒服,可以透過社群軟體聯繫能提供情緒支持的人,重點在於,有沒有人可以在你感到委屈、生氣或難過時,讓你好好抒發?或者,你也可以調節呼吸,拉長每一次吐氣的時間,讓自己回到比較穩定的狀態。

延伸閱讀:喝紅茶、曬太陽、冥想能有效紓壓?你一定要會的 8 大超簡單排壓解方

蘇益賢曾輔導過一位個案,他跟主管處得不好,結果發現是因為主管的講話方式,跟他小時候害怕的老師十分類似。「去檢視你的信念,有沒有讓你活得更舒服?還是你的信念,讓你活得卡卡的?」也許就會發現,錯不在主管上,也不在你身上,而是未撫平的傷口讓你隱隱作痛,試著找出讓你感到不適的模式,釐清它、同理它,就能以更舒服的方式,面對可能讓你不舒服的大小事。

自我慈悲

當我們處於悲傷、痛苦或挫折等消極狀態時,要對自己保持開放與友善,不忽視痛苦,要能告訴自己經歷這一切「真的不容易」。想像你正在照顧哭泣的小孩,你會對他做什麼?把會對他做的事情,用在自己身上,也許是喝口水、暫時離開現場,安撫自己的情緒。

蘇益賢

政大心理所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現為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心理學社群「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每年於企業、學校演講百場以上。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