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誠品生活松菸 提供

誠品生活松菸接棒 24 小時不打烊書店!實體店賣書難題何解?借鏡「戰勝亞馬遜的男人」

2024-01-19 採訪.撰文 李岱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誠品信義店(下稱信義店)在去(2023)年 12 月熄燈,原本承襲誠品敦南店(下稱敦南店)精神的「24 小時書店」如今正式交棒給誠品生活松菸(下稱松菸店),將於 1 月 20 日全新登場。

24 小時書店一直都是誠品的特色,更在多年前一躍 CNN 的版面討論,被形容是「文學的夜店」。如今卻因為租約先後到期,只能關掉深植台北人記憶的敦南、信義店。究竟交棒給松菸店象徵著什麼?面對租約有期限、實體書店經營的難點,卻仍堅持延續 24 小時書店,誠品有辦法寫下新的篇章嗎?實體書店經營的困境,是否能夠借鏡國外書店經營起死回生的故事呢?

延伸閱讀:誠品 24 小時書店交棒萬坪松菸店前,為何要先落腳南西店 28 天?

松菸店如何接棒 24 小時書店?亮點一次看

松菸店擁有 500 坪空間,比不打烊濫觴的敦南店還寬敞。24 小時書店的薪火先傳承在信義店營運 2 年半,又過渡 28 天到了誠品南西店(下稱南西店),如今再交由松菸於 1 月 20 日接手。誠品資深總監張曉玲表示,自信義店撤店後,松菸、南西兩店平均皆增加了 3 倍人流,她也在南西店「代班」的期間見識到了年輕讀者的閱讀與消費量能。

松菸店在原先設定的議題上,主打生活創意的基調,要跟身處的松菸文化園區有緊密連結。但接下 24 小時營業的擔子後,全新改裝的松菸店,有書目跟空間兩大調整主軸。首先是藏書量擴增為原本的 3 倍,規模相當於昔日的敦南店,書種也擴增到 10 萬以上,讓讀者可以一站式購齊所需。活動空間則引入議題沙龍、大面積落地窗景、文創走廊等,望完整呈現逛誠品的活動體驗。目前松菸店內將採 24 小時營業的區域包含 3 樓的書店、音樂館,其他區域的每日結束時間則多落在晚上 10 點整。

圖2_誠品生活松菸24小時書店100米大面積落地窗景、逾200座席,全天候款待全球讀者旅人。.jpg
誠品生活松菸24小時書店100米大面積落地窗景、逾200座席,全天候款待全球讀者旅人。
誠品生活松菸 提供
圖5_誠品生活松菸│3F一起晝夜不打烊的「誠品音樂」蒐羅全台最豐富黑膠新品,24小時皆可聆賞黑膠醉人
晝夜不打烊的「誠品音樂」蒐羅全台最豐富黑膠新品,24小時皆可聆賞黑膠醉人樂音。
誠品生活松菸 提供

張曉玲表示,之所以選擇讓松菸接棒 24 小時書店,因為這裡就像多元文化的集合體,包括書店、畫廊、電影院、表演廳、酒窖、藝文行旅、時尚設計、手作體驗等,一環接一環,最能完整呈現 24 小時不打烊的概念。未來展望一年可達 600 萬人流、超越過往每年 3倍以上的業績。

因租約陷「二房東困境」,零售業需要自有地產嗎?

迫於租約到期,誠品「不打烊書店」的名號已流轉到第 3 間店面。4 年前(2020)熄燈的敦南店,在不少人心中都有無可撼動的回憶,但 2014 年時因原建物產權易主、新房東決定將大樓都更改建而不與誠品續約。後來接棒的信義店,也在 3 年後因為房東統一集團不再續租而結束營業。如今再由松菸店接棒,未來是否又將重演一樣的故事?

對於誠品而言,具有標誌性的「24 小時書店」有如無根浮萍,也因為誠品還有文具、生活時光、食品及雜貨等琳瑯滿目的商品,像百貨式的複合經營,旗下招租的商家也必須跟著流動。既然不打烊書店概念的遷徙並非誠品所樂見,那是否應該擁有自己的建物產權,就不愁租約的困境了?對此,張曉玲則表示,目前誠品暫無自行置產的打算。

《富比士》(Forbes)針對零售業是否該購入房地產這個問題,也提出了從國外市場觀察的見解。文中指出儘管實體零售地點的需求不斷變化,但知名品牌擁有房產仍然具有優勢。如果他們長期持有並創造營業額,則會樹立旗艦特色與威望,成為品牌的附加價值。當然,購買一間店面通常需求高昂的成本,所以這不會發生在新興(小眾)品牌身上。

延伸閱讀:誠品陷「二房東模式」難題!當初的亞洲最佳書店為何會變成一間百貨?

實體書店闢新路,借鏡「戰勝亞馬遜的男人」

張曉玲表示,即使選定了多元複合空間的松菸店,仍將實體書市場視為最大的成長動能,一來是她認為台灣讀者的閱讀量仍然可觀,尤其在經歷南西店代打後更加篤定;二是相信實體書店的魅力在於空間營運、氛圍塑造、活動體驗,而線上唯一能取代的優勢是折扣。例如松菸店未來將致力於「一站式購足」體驗,她認為若能一次滿足消費者的所有需求,他們就會當場結帳。

圖3_誠品生活松菸還有可俯瞰廣場的大型露天陽台,飽覽天空晨昏雲影。.jpg
誠品生活松菸還有可俯瞰廣場的大型露天陽台,飽覽天空晨昏雲影。
誠品生活松菸 提供

實體書店的生存問題已是老生常談,誠品對此仍抱有十足信心並持續塑造「閱讀體驗」。在經營理念上跟號稱「戰勝亞馬遜(Amazon)的男人」詹姆斯.鄧特(James Daunt)不謀而合。鄧特身兼全美最大連鎖書店巴諾(Barnes & Noble)和英國水石書店(Waterstones)的執行長,親自帶領這兩大書店體系從谷底翻身。

鄧特首先要求書種一定要豐富,盡可能接觸到每個消費者的喜好,讓他們有更多選擇。再來是捨棄標準化的店面,要讓每間門市都各有特色,於是讓書店第一線人員有選書權、陳列方式、策展,強調書店往體驗化的方向轉型。蟄伏 6 年終於帶著水石書店翻紅,而後也跨洋將經驗應用到美國的巴諾書店上,不但成功轉虧為盈,在去年展店的地點中,還吃下亞馬遜的實體店面,換成一般書店,對戰電商平台的來勢洶洶。

鄧特認為亞馬遜不關心書,只把書當作倉庫裡的其中一種東西。誠如他的主張,「書店是發現的地方,是非常漂亮的空間。」而誠品堅持延續 24 小時書店的理念,並在輾轉之間一步步思考空間特色,之所以堅持營運,是確信這塊的需求仍要補足。張曉玲說:「我們只是擴增夜晚的閱讀需求,許多人白天需要上班而無法逛書店,24 小時就是為了滿足這群人而生的。」究竟松菸能否在今年底如願繳出預期的成績單,外界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ForbesThe New York TimesThe Guardian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