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Twinsterphoto via shutterstock

春節回家團聚反而讓你壓力山大?心理學家:遭遇這 5 種關係警訊,請勇敢「斷捨離」

2024-01-31 整理.撰文 吳俊毅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農曆春節是傳統上家庭團聚的時刻,但對有些人來說,返鄉團聚反而是造成身心壓力的根源。那麼,是否該考慮成為「不回家的人」,避免被壓力壓垮?臨床心理學家琳賽.吉普森(Lindsay Gibson)提出建議:為了身心健康,當你注意到與家人的關係發生如下警訊,建議還是採取「斷捨離」吧!

延伸閱讀:遇到 3 個情況,你可能正被職場PUA!小心「情緒勒索」主管常見的小動作

警訊1:發現不被尊重

吉普森表示,有些人可能從小到大都被家人輕視或嘲笑,卻沒有意識到而默默承受。等到離開原生家庭或接受治療後,才驚覺自己過去受到這麼多不公平對待。即使成年,與家人相處的情況依舊未能改善,讓自己深陷煩惱。既然已經有所自覺,面對不尊重自己的環境,就應該更積極斷開聯繫。

警訊2:痛苦比美好多

家人是矛盾的存在,吉普森認為,跟家人關係疏遠或選擇斷捨離,都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就是因為跟家人的回憶通常有好有壞,讓斷開聯繫變得如此困難。此時,可以將美好經驗與痛苦回憶放在天平兩端,例如父母從小培養自己讀書,並支付學費生活費,或在生病時照顧,假如兩相比較後發現自己更在意痛苦經驗,就會建議考慮先斷開聯繫。

警訊3:政治認同分歧

總統大選過後,「顏色」不同的家人是否還是吵不完?的確,不同的政治觀點可能會造成家庭關係疏遠,但吉普森認為這只是起點,後續不恰當的處理才是擴大傷害的根本原因。例如父母因為你票投對手,就大聲詆毀對手貪汙、人格糟糕等,通常只會造成反效果。

吉普森建議,遇到政治不同立場,家庭內部可以使用更中性的回應來處理,如「這很有趣」或「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我有不同的思維」,或者跟家庭成員達成協議,避免談論相關話題。

警訊4:嚴重侵犯個人領域

無論實體或心理上,每個人都有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如果爸媽拿著你的房子鑰匙,未經過你的同意,擅自進入房屋並重新布置,這就是對實體領域的侵犯;或者無視你對於子女教育理念的規範,直接延用自己過去的方式來教養孫子女。吉普森表示,當領域被嚴重侵犯時,就必須得做出抉擇。

警訊5:嘗試解決卻失敗

雖然有人發現不受尊重就立刻斷絕聯繫或不回家過年,但吉普森表示,關係斷捨離往往是最後手段,大部分人採取漸進式,例如降低電話頻率或者拒絕家庭旅行邀約,畢竟,除非必要,沒有人會輕率地跟家人斷了聯繫甚至不回家。但假如嘗試解決後,卻發現問題難以根除,那就只能選擇斷捨離。

根據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教授梅根.吉利根(Megan Gilligan)的研究,人際或親情關係的疏遠,是個漸進發生的過程,而不是立刻斷絕的狀況。但無論是漸進的疏遠或立即的斷絕,身在過程中都會感受到無可逃避的壓力。吉普森建議,可以透過下列方式和緩所面臨的壓力:

解方1:設定界線

在完全斷捨離前,可以先設定彼此關係的界線,避免被不成熟的父母踩線。例如父母習慣干涉你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可以先藉由限制探視,讓他們了解到界線在哪裡。

解方2:喘息一下

別急著實施永久性的斷捨離,吉普森建議,有時候人們只是需要休息一下,尤其是當生活面臨許多壓力,像是工作或健康方面的困境時,就別讓自己回家過年,尤其面對情緒波動大的家人,情緒壓力可能會爆發。吉普森認為,可以嘗試暫停互動,留給彼此空間。可以保持一定距離,未來視狀況再重新連繫。所以,假如情緒已經在吶喊,可以考慮在今年休息一下,讓彼此喘口氣。

延伸閱讀:情緒勒索最常發生在 5 種人身上!被勒索怎麼辦?如何避免被情緒勒索?

對於華人社會而言,春節團聚畢竟是個難得時刻。好不容易熬過斷捨離的考驗,在年夜飯餐桌上,提醒自己不要當煩人的親戚。親職教育專家陳安儀建議把握「三不」原則:在餐桌上就好好聊天,執行不建議、不批評、不說教原則,讓大家一起過個好年。

參考資料:Business InsiderBBC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