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李岱君

創業第一年就賺錢!安勤科技董座:任何公司一開始沒做好這件事,會很辛苦


「我們第一年就賺錢,那時候3000萬元資本,我賺2100萬元,第一年EPS就7元,只有9個人就辦到這件事。」看似順風順水的創業佳績,來自於安勤科技董事長劉琍綺在工業電腦領域的深耕。1987年加入研華,從零開始學習,截至2024年,「我等於在這個產業落腳快40年了。」
2000年,是劉琍綺人生的關鍵轉折點,那年她40歲,思考著要不要退休。與其說是因緣際會之下創業,倒不如說是萬事俱足,可以一圓自己早年萌生過的創業夢。「不管對於市場、人才和財力,我覺得都是具備的。」
於是,劉琍綺籌措了3000萬元,也是安勤初創時的全數資金。有沒有想過不成功?有。但是她說,「不成功,我應該也無怨無悔,因為我努力過。」劉琍綺想努力的,是打造一個與員工共享成果的平台,「我沒有那麼貪心,我的信念是,大家只要好好做,公司做成了,我股份愈來愈少,我願意。」甚至,公司草創時期,「我個人都不領薪水,寧願把錢去請研發人員,到現在,分紅我沒領過半毛錢。」
一般人很難三言兩語說清楚的工業電腦,劉琍綺給了大白話的定義:「只要是電腦需要自動化,但不是一般消費性產品可以提供的,都是我們的服務範圍。」安勤主攻嵌入式(embedded)與工業電腦主機板,如今是美國投票機3大供應商之首、歐洲高階醫療伺服器的霸主。
讓安勤創業第一年就賺錢的客戶,來自日本,到今天還是安勤的客戶。而那張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訂單,也為安勤日後的商業模式穩固了基礎:一方面以專案導向的ODM,協助客戶創造差異化,也確保自家公司不會落入同質性產品廝殺的紅海;另一方面也提供OBM(建立自有品牌)服務,從標準產品去微調。安勤從創立初期就分析,「我不可能什麼都要,」於是,當歐洲一個客戶找到床邊照顧系統這個「還沒人在做的新領域」,也開啟了安勤日後決定更多聚焦於智慧醫療領域的契機。
一路走來,劉琍綺以自身的超業特質、豐富營運經驗,帶領安勤以扎實的基本功,挺過金融海嘯和疫情,「疫情期間持續都有單子。」2023年的年營收82億元,較前一年增長4.49%,EPS為8.38元,營收獲利皆創歷史新高。未來,也將踏著務實的步伐,朝百億邁進。
小而美兼快速研發,創業第一年就賺錢
Q:談談2000年創立安勤的背景?
A: 我大學(淡江法文系)畢業後先做貿易,1987年加入研華當業務,從完全不懂,到漸漸了解產品和產業,在工業電腦(IPC)領域落腳快40年,參與、也見證了台灣IPC從零到全球領先,不只研華是龍頭老大,我們這幾家也發展得很好。
當研華想發展第二品牌(即研揚),劉克振(研華創辦人之一)說,「我看全公司上下,就你最適合做業務。」剛開始真的很辛苦,研華的客戶我都不碰,因為一家公司2個品牌,一加一要大於二,我完全找新客戶。後來研揚獨立出去,我擔任執行副總,公司在1999年上櫃。
創業算是因緣際會。我長期家庭事業兩頭燒,加上工作上難免覺得,因為不是老闆,對很多事情不能主導跟決定,就考慮在40歲退休。正好當時的工作夥伴(現任安勤總經理張嘉哲)想離職,我才起心動念,打造一個我可以主導、讓它發展很好的公司,又可以照顧到有能力、有心的年輕人。
創業時,籌措3000萬的資金。我也想過,這些錢投下去,到時候不成功怎麼辦,但是我覺得,我應該也無怨無悔,因為我有努力過。我很慶幸,就算重新再來,我還是會做這個決定。現在我每天進公司,我很開心,看到公司有這樣的成績,可以照顧這麼多家庭,就是很好的社會回饋。
Q:初期怎麼決定進入哪個市場?
A: 工業電腦領域非常複雜,最簡單的解釋是,只要是需要電腦自動化,但是一般消費性產品或電腦主機板(motherboard)無法提供的,很多特殊的應用領域,像是醫療,就是我們的機會。
安勤成立時,就選定嵌入式(embedded)板卡,一方面我們熟悉,另外我們很清楚,一個新公司不可能像研華一樣,展開這麼廣的產品線,那是不對的策略。但是,同樣做板卡,還是有不同generation(代),我絕對會去做下個generation的東西。
新公司成立,開發新產品和通路都需要時間,我們第一年就算滿成功的,接到日本客戶的客製化產品,到現在也還是我們客戶。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的東西,要能掌握客戶需求,我們總經理是PM背景,很快就知道客戶要的規格,進入報價、承接階段。
有時候,公司大到某個規模,可能要層層評估、會挑客戶,那時候我們用小而美的方式,快速研發,第一年就賺錢,3000萬元資本,賺2100萬元,EPS就7元,只有9個人就辦到。
之後,我們就一邊接ODM,同步開發新產品(OBM,建立自有品牌),雙軌道進行,在承接客戶要求的應用時,也從中學習經驗、發揚光大,做出一些應用的標準產品,不斷地duplicate(複製)下去。
Q:目前ODM和OBM雙軌的占比?
A: 公司剛成立時,我就察覺到,ODM的成功機率愈來愈高,公司如果沒辦法以量取勝,就要差異化,也就是客製化或ODM。ODM有一個好處,當你切進去,客戶不會輕易換掉你,因為客戶也花很多心力在改變,跟你一起cooking(構思醞釀)。
我們現在有一半以上案子都是ODM,很多是專案導向,我想這也是我們不會掉落紅海的原因。每個月,我一定會問各分公司(branch office):這個月做多少?怎麼看下個月?現在ODM跟OBM大概一半一半,有時候ODM會稍微占到6成。
明確自身優勢與市場機會,專攻智慧醫療,完整產品布局
Q:在複雜的IPC領域,專攻哪些範疇?
A: 我們鎖定5個領域,包括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交通、工業自動及智慧能源。智慧零售以POS機為主,最近我們為日本某迴轉壽司品牌(我們日本第一大客戶帶進來的)設計一台54吋的點餐機,面板上真的有食物跑給你看,點完餐師傅立刻製作、送餐。這很像POS系統,不只結帳,還可以知道庫存、銷量、營業額和利潤。還有美國最大做gaming(博弈)的,都是我們客戶,我們2022年業績很高,有50%的成長。
2020年,我召集全部董事和高階經理人,一起檢視、思考面對疫情,我們該怎麼做?開了幾次會議後,決定更鎖定在醫療上。
Q:為什麼更聚焦醫療領域?
A: IPC之所以複雜,就是大家都切入很多不同應用,我想找到一些新領域,是沒人在做的。醫療領域很封閉,應用很多,我們會分析集合出來的成績,我不可能什麼都要,要清楚自己在哪一個定位上發展。
正好公司成立沒多久,一個歐洲客戶找到一個機會點,想做醫院的「床邊照顧系統」,我們共同開發,整合電視和電腦,附上一個手臂,病人不用下床,可以把觸控電腦拉到面前。系統有鏡頭、電話;醫生可以刷卡調病歷;病患可以上網、聽音樂、看電影、甚至訂餐,就像飛機頭等艙。這個產品在歐洲賣得很好,也帶起其他更多的醫療應用。我們有客戶把可以量身高、體重、體脂、血壓的機器擺在賣場,這也是一個市場。
另外,某歐洲第一品牌的醫療廠商,在眾多競爭者當中,選擇我們公司幫他ODM,做心導管服務系統,客戶還跟我們買了好多機種。我們就從這些應用上,清楚可以在醫療領域更多著墨。我也因此投資英國的Bytec做護理推車。一般護理車上的電腦要插電,不便移動。這個護理推車可以裝2顆電池,還可以熱插拔,從充電樁立刻替換,不斷電。這個推車已經打入美國做微創手術的應用裡。
我們也投資做醫療伺服器、電子顯示器,盡量把產品線做完整,目標是希望成為醫療應用的第一品牌。
掌握客戶需求、發掘商機,售前及售後服務精準到位
Q:第一品牌客戶,挑選安勤合作的理由?
A: 我記得當時是從20幾家公司,篩到剩3~4家。那次我派了12個人到歐洲總公司去簡報。客戶也會過來稽查你公司各方面,當然,價格也是因素之一,客戶還是比較價格嘛。
拿到案子很高興,但是最棒的是,透過大客戶對品質的要求,upgrade(升級)自己的品質水準。大公司要求不一樣,客戶會給你fine-tune(微調),我的人也承認,他們在心態、能力上脫胎換骨。
你會一直被客戶壓著往前走,我們幾乎每個禮拜跟他concall(視訊會議)。這個學習,也讓我們知道怎麼去做這些東西,就可以再修正,做成另外一種標準產品,或者再去開發同樣是tier 1的客戶。
Q:請董事長分享自己的「超業」心法?
A: 我在研華的歷練學到很多,考績都A+,應該就是超級業務的概念。我只是本著認真做好事情的態度,當日事當日畢。拜訪客戶,我跟客戶可以談一天,我第一會問,你對我公司的產品滿意嗎?第二會問,對我的業務滿不滿意?第三我會去了解,誰是客戶最大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賣誰的東西?
我也會問競爭對手和客戶自己的營業額,這樣我就把市場摸清楚,了解我的定位。我還會把公司成功的案例,分享給他,建議客戶可以去開發哪個市場和應用,再跟他談合作計畫。
我甚至會去看客戶的倉庫,了解有哪些庫存,他賣誰的東西。如果我的東西只占一點點,就知道我占他公司比例多大。如果發現廠商倉庫缺貨,我還可以調貨;或是哪些產品快淘汰(phase out),趕快幫他銷掉。
2008年金融海嘯,我叮嚀員工要扎好馬步,包括:第一時間把事情做對做好;答應的事要如期完成;定期向上級回報;最快速回覆客戶需求;比競爭者更快一步;以好的產品取得客戶長期信賴等。這些都是基本功,也帶領我們碰到任何逆境,都可以不慌不忙,扎扎實實把該做的事做好。
一句話總結,就是「全心全意,成就客戶」(dedicate to customer success)。我們一定要協助客戶成功,客戶從我們這邊賺不到錢,他一定會去找可以幫他賺錢的人。
Q:新事業從初創到成長,必須留意哪些關鍵?
A: 我在研華、研揚歷練過業務、行銷和營運,也學到他們的優點。任何公司一開始架構沒架設好,後面再修正,都很辛苦。所以,我在新設立公司時,就設定要撰寫職務說明書,把每個執掌說清楚,包含各個流程。每個職務說明書不能超過10項,寫重點就好,寫細項就亂掉了。
我們用分期付款概念,每個部門每個月寫一項SOP(標準作業程序),花一年把職務說明書建構完整。現在職務說明書由HR管理,我就要求每年都要update。
公司剛開始時,我對RD無限制的增加,因為研發是公司的key。等到公司慢慢成長,我們每年都做business plan,也做5年計畫,對於業績、毛利、費用這3大目標,會明確訂出目標、做出預算,逐一去管理和控制。在管理會議上,我也是把全部的經營數字攤給大家看,包括公司業績、各事業單位、分公司的貢獻多少,超出預算的部門都要做解釋,也跟同業做比較,沒有黑箱作業。公司的財務狀況,我不怕任何人來檢視。
Q:如果為安勤做SWOT分析,strength(強項)是什麼?
A: 我們在訂計畫、做檢討、提報告的時候,都會做SWOT分析。客戶選擇跟我們合作,主要是知道我們有設計能力。當然,每個案子交出去的東西,品質和交期也沒出太大問題,加上業務跟客戶維繫很好的關係,我們不只做售前服務,還做售後服務。還有,價格也要有競爭力。
如果真要講強項的話,我還滿慶幸的,我們各個部門、尤其是美國那邊,業務能力很強,很多是RD背景,等於雙重加分,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住客戶需求,進一步再創造更多商機(opportunity)。他們都好拚喔,我在美東那個總經理,常常我們這邊中午12點也在聯繫。
現在我們在全球都有自己的分公司,包括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疫情期間,我們都持續有訂單,海外據點都還可以服務另外新的市場,幫沒有在海外設據點的公司賣東西。所以我才說,我們公司業務範圍分布到全球,是24小時服務。
客戶從我們這邊賺不到錢,一定會去找可以幫他賺錢的人,我們一定要協助客戶成功。
Dos
1|老闆要讓員工信任自己,才能留住key person。
2|員工做事情一定要讓老闆信任,老闆才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你。
3|客戶有需求,以最快速度回答,主動積極,不推脫。
Don'ts
1|新公司不可能什麼都要做,要找到還沒有人做的新領域。
2|不要急著找人、用人,一定要做好面試、refer前公司。
3|創新不是只有研發創新,發現哪裡制度不對,要跟公司提醒。
劉琍綺
1960年生,政治大學企研所企家班、澳門科技大學碩士。曾任研華科技業務經理、研揚科技執行副總。2000年創立安勤科技,現任安勤科技董事長。
安勤科技
2000年成立,主要業務為客製化嵌入式工業電腦主機板,並提供各種客製化的開發設計與整合服務,深耕智慧醫療、製造、零售等領域。2023年合併營收82億元,較前一年增長4.49%,EPS(每股盈餘)8.3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