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尤韻蓉

人人都會閱讀,但不一定會反芻!甲桂林廣告董座如何將書「讀進去」?


甲桂林廣告與大隱開發建設董事長張裕能,不僅做建築、代銷售不動產,還在淡水成立ART BOX小美術館,收藏藝術品,並熱愛聆聽古典樂。他涉獵廣泛,這些都反映在他的閱讀習慣上。對他而言,閱讀能夠解惑,因為對許多事情都很好奇,從書中可以獲得解答,比如,想知道人類文明如何演進,可以透過《人類大歷史》了解;對建築的想法,則藉由《靜謐與光明》從建築大師路易斯.康(Louis Kahn)得到啟發,或者讀《千面英雄》,從中看到要成為英雄,必經歷磨難,如同領導者帶領團隊前進,也會面對挫折,但禁得起考驗,才能迎來勝利。
Q|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像我做代銷的,總是要有一點吹牛的本錢(笑),得累積知識、story(故事),也要知道story該怎麼說。在建築行業,很多同行會好奇我怎麼那麼會論述建築,其實我從路易斯.康(Louis Kahn)學了很多,今天要解開這個祕密,讓同行知道,我是跟路易斯.康偷東西(笑)。
所以我要談《靜謐與光明》這本書,裡面講路易斯.康的建築哲學,他談論建築非常有意思。他曾說「The brick says I need the arch」,磚塊說「我是一個磚塊,但我希望是一個在拱門上的磚」,即使是一塊磚,也希望在建築上有最好的呈現,你可以解釋為,很微小的東西,也企圖成為最美的一件事情。
Q|平常讀哪類型的書?
我挑想看、想了解的書,讀書都是很開心的讀。像是《千面英雄》,它在講英雄的旅程,把人的奮鬥寫出來,人生中有很多磨難,要勇敢地面對。當個經理人,除了專業的東西外,要面對生命的挑戰,基本的學問 MBA(企業管理碩士)都有教,但像是最近剛回來的黃仁勳,談到一個企業家會成功失敗,都不是MBA那一套,而是生命的奮鬥,他在演講最重要談2件事情,第一是受難,第二是痛苦,suffer and pain。
做錯事也沒有關係,我們有時候做錯一點事情,會非常guilty(罪惡感),但在英雄的歷程裡會告訴你,英雄就是人,他只是經過歷練的人,過程中有時候得、有時候失,真正要出類拔萃,都要經過人性的錘鍊。
Q|有哪些閱讀習慣?
我會給自己出題目,因為「經驗如牙籤,只能自己用」,讀書也要經過思考,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有時候可以試著給自己出題目,比如說這次富邦美術館展出羅丹的作品,我會思考,希臘雕塑、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有什麼不一樣,試著自己解答,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技術,當時的藝術應該怎麼樣表現、該美化哪些東西,想一想就知道是怎麼回事。讀書大家都會讀,但反芻更重要。
Q|會推薦工作者讀哪些書?
建築業要看《靜謐與光明》,對藝術有興趣,可以看《藝術的故事》。如果對怎麼樣奮鬥成功有興趣,就讀《千面英雄》。因為《千面英雄》比較硬,如果不想讀那麼硬,可以讀《坎伯生活美學》,2本作者都是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這本書是坎伯的學生整理他講過的課,像他曾說「生命本身不具意義,是你賦予它意義」,意思是你要去活出自己認定的價值。建築也是,你要賦予它意義,你不能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要尊敬環境、文化。像我在海邊蓋的房子,就有很多代表水的波浪,就是你在什麼環境,要做出那個環境該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