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 foodNEXT 巫芷玲

飯糰降2元,銷量大增 10%!日本 7-11 默默用「松竹梅」法則,低價搶人心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應該都有便利商店較超市貴的印象,隨著日本乃至全球的通貨膨脹加劇,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性價比,因此,企業如何平衡品質與價格成為了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日本 7-Eleven 商品戰略本部長青山誠一就在 2024 年 9 月 18 日舉行的秋季商品政策說明會上說明未來行銷策略的變動。
「針對 7-Eleven 的商品價格,感覺價格偏高的人逐年增加。因此,有些顧客不再光顧或減少購買,我們必須應對這一情況。」日本 7-Eleven 商品戰略本部長青山誠一在 2024 年 9 月 18 日的秋季商品政策說明會上如此表示。該公司於 2023 年 7 月針對 1 萬名消費者進行的調查顯示,約 64% 的受訪者認為便利商店價格「偏高」,甚至超過了 55% 認為外送平台價格偏高的比例。
近年來,日本 7-Eleven 推動了根據價格從高到低進行差異化商品開發的「松竹梅」營銷策略,特別專注於與顧客接觸最多、中等價位的「竹」類商品的精進。然而,青山誠一表示:「雖然我們過去以品質為重點持續成長,並獲得了許多顧客的共鳴,但越來越多的顧客開始重視經濟性。」因此,未來日本 7-Eleven 將強化對較為低價「梅」類商品的應對。
「松竹梅法則」是什麼?如何實際應用在商品行銷中?
「松竹梅法則」指的是當我們面對 3 種不同條件的選擇時,經常無意識中傾向於選擇中間那一個,這個心理效應在商品銷售中非常有用。
人們最常選擇「竹」的原因可以歸因於「避免極端選擇」的心理,人們往往避免做出極端的選擇,就好比最貴及最便宜的商品。選擇最貴的商品時,若產品不符合期望,可能會感到後悔;而選擇最便宜的商品則可能擔心會被視為貪小便宜。因此,在有 3 個不同價格的選項時,人們往往傾向於選擇中間價格的商品。
那要如何在行銷中應用松竹梅法則呢?首先,將想推銷的商品設為中間價格,並在其上方設置一個更高價位的商品,下方設置一個更低價位的商品。在面對面商談的時候,先介紹最高價的「松」,再介紹最低價的「梅」,最後介紹中間價的「竹」,這樣能提高「竹」被接受的機率。
然而,因為價格並不是顧客選擇產品時唯一考慮的條件,因此每個選項都應具備與其價格相符的價值,並且保持 3 個選項內容的一致性也非常重要。例如,較高價的選項應該包括低價選項中的所有要素,讓消費者能明確區分價格差異的合理性。價格設定也必須合理,如果價格差距過大或過小,都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此外,因為松竹梅法則主要利用的是消費者的社會心理效應,例如「不想被視為窮人」的心理。因此,該法則在面對面銷售中效果較佳,而在網購中可能效果較弱,因為消費者可以不受旁人眼光的影響。
透過掌控製程降低價格,商品品質不打折扣
日本 7-Eleven 自 2024 年 7 月開始實施「令人開心的價格!(うれしい値!)」宣傳活動,旨在平衡價格與價值,應對通貨膨脹之下消費者對生活成本的保護意識,以提升顧客來店頻率,該活動的商品也從 9 月起大幅擴充。
以飯糰為例,受到鮪魚原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公司將鰹魚加入了鮪魚美乃滋飯糰中,並且重新調整鮭魚的原料,將「鮪魚美乃滋」和「鮭魚」飯糰的價格從 7 月起下調 12 日圓(約新台幣 2 元)至 128 日圓(不含稅,約台幣 28 元),此舉使飯糰的銷售數量和銷售額均增加了 10% 以上。
「五目炒飯」等 3 款冷藏便當的價格也定在 323 日圓(不含稅,約台幣 71 元),價格親民,吸引了更多新顧客。購買這些商品的顧客中,超過 20% 在過去 3 個月內沒有購買冷藏便當,而 30 歲以下顧客的比例也有所提升。
日本 7-Eleven 執行董事商品本部長羽石奈緒於 9 月 3 日的相關活動發布會上曾說明:「冷藏便當的價格合理性,是通過每日一次製造、廣域配送的供應鏈來實現的。每個品項設有專屬生產線,利用專門的加熱與冷卻設備,以及自動米飯盛裝機器等自動化流程,提升了品質與鮮度,並改善了勞務效率。」通過製程的成本改善、商品項目精簡、原料整合、重新審視採購方式等手段得以實現價格合理性與品質的平衡。
面對全球的通貨膨脹,此刻正是企業重新審視定位的時機
此外,在日用品和雜貨方面,店內引進的 DAISO 商品銷售在一年半內翻倍增長,並且通過與 7&I 集團的合作實現了「The Price(於 2021 年 7 月起開始販售的低價商品系列)」商品的價格優勢,進一步擴充了「令人開心的價格!」產品系列。
「必須改變『便利商店價格高』這樣的負面印象,現在是重新審視我們定位的時機。」青山誠一表示,「我們以長時間營業和全年無休為賣點,但經歷了新冠疫情帶來的行為模式變化以及工作方式改革後,顧客(選擇產品)的時間變得更加充裕。另一方面,通脹使顧客更注重經濟性,他們對價格的要求已經與對口味和品質的要求相同。雖然這是一個難題,但我們認為,通過平衡這些要素,我們將變得更加強大。」
(本文出自 食力 food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