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變革管理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每年回收 126 噸醫療廢棄物!臺大醫院如何改革回收流程,又不增加前線負擔?

2024-12-18 撰文 莊彙翌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醫院在醫療過程經常會產生大量廢棄物,比如針筒、迴路管,這些在過去只能被丟到垃圾袋,再送到焚化爐焚燒,進而產生碳排。根據健康無害組織(HCWH,Health Care Without Harm)2019 年的報告,全球醫療部門每年會產生約 20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如果將其視為一個國家,相當世界第五大的碳排放國。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這些廢棄物,其中高達 85% 是一般無害的,可以進行回收、滅菌後再利用。

因為總務部門其中一項業務,就是負責廢棄物處理,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下稱臺大醫院)總務室主任梁靜媛開始思考自己能為醫療永續做些什麼。她坦承,行政單位作為後勤,通常被視為是支援的角色,比如這個部門需要核銷、那個單位要申請採購,總務部門協助處理,雖然處在比較被動的立場,「但不要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延伸閱讀:不關注永續的企業,可能會賣給你更貴的商品!ESG 為何將引發產業大洗牌?

試辦洗腎血液透析廢棄物,前 7 個月就回收近 16 噸

梁靜媛從 2016 年著手規畫院內的回收流程,原本只需要將醫療廢棄物統一丟到垃圾袋;現在要多分類與回收手續,等於立刻影響到醫護人員的作業。對此,梁靜媛認為後援心態要建立好,「流程應交由第一線制定,總務則是配合、協助他們完善。」

她為此邀請護理部、主計部等跨部門主管,「一起拜訪垃圾處理廠商,了解後端處理的程序、分類、滅菌再利用的交通三角錐等再製品。」梁靜媛提到,他們看到廠商可以滅菌的品項中包含人工腎臟,決定以洗腎室包含人工腎臟在內的血液透析廢棄物作為試辦點。

原本洗腎後的廢棄物,只需要放入代表感染性廢棄物的紅色垃圾袋裡就好,現在則是要排空人工腎臟液體、血液透析針丟入回收桶等,多出好幾個步驟,在步調緊湊的醫療業,可能會有同仁覺得做這些浪費時間。

為了降低醫護人員回收難度,也方便集中處理給滅菌再利用的廠商,總務室同仁特別設計針頭回收桶,找廠商開模,讓回收桶的高度能放在床底,隨時可取出並原地作業,整套人工腎臟及血液迴路管每人次約一公斤,試辦前 7 個月就減少將近 16 噸廢棄物。

方便做事,改革才會有效果,推車減重讓回收更順暢

「看起來只是多一道簡單的滅菌再利用流程,其實需要很多單位一起合作,有紀律的推動,所以一開始品項不要太多。」梁靜媛說,醫護人員的工作忙碌,不希望增加他們行政上的負擔,因此總務室推動政策的首要原則就是「方便做事,改革才會有效果」。

試辦有成後,醫院的滅菌品項,從 3 項擴大到 16 項,回收需求增加,2018 年新增放置滅菌回收廢棄物的黃色垃圾袋,與焚燒處理做區隔。不過,初期成效並不理想,「護理人員的工作車是不鏽鋼的,本來就很重,加上要給病人的藥、筆電等等,空間也不夠,垃圾袋只能用掛鉤鉤住。」

延伸閱讀:砂石業也能永續!廢水 100%再利用、研發綠混凝土,帶動宥辰興業營收成長 35%

團隊和護理部協商後,花了 3 年、2022 年護理工作車全面汰換成較輕的塑鋼材質,還設計成可以用腳踩踏、一次打開 2 個垃圾桶,方便醫護人員分類,簡化回收流程。這些細節,成為臺大醫院永續行動成功的關鍵。如今,臺大醫院每年可回收 126.5 噸生物醫療廢塑膠,製成汽車燈殼、電風扇片等。

梁靜媛進到臺大醫院以前,曾在中央政府負責採購稽核工作,來到醫療產業後,從監督角色轉變成被監督的對象,一來要符合採購規定,二來是要導入永續措施,「我要離開的時候同事都笑我說,你傻啦?但我認為,在這裡妳可以主導改變,讓醫護同仁工作流程更順暢,這件事成了,成就感就來了。」

梁靜媛_台大醫院總務室主任_2024-11-01_侯俊偉攝影_ (3).jpg
侯俊偉攝影

看起來只是多一道流程,其實需要很多單位一起合作,有紀律的推動。

繼續閱讀 MVP經理人 ESG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