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林庭安

回收再利用的不是次級品!巧新如何用「再生鋁」收服 BMW、保時捷等豪華車廠?


位於雲林的巧新科技,是全球鍛造輪圈大廠,尤其在高級豪車鍛造鋁圈市場,是全球市占第一的供應商,保時捷(Porsche)、BMW 與賓士等都是客戶。不過,巧新科技工業副總經理黃冠賓卻說,「我們希望將巧新只能做輪圈的標誌移除掉。」
巧新是台灣少數打進汽車供應鏈一階的供應商,也已在鍛造鋁圈做到第一,在汽車市場要再成長,資本壓力很大。他們轉而從原料與工法切入,研發出 100% 再生鋁料,碳排量比原生鋁料減少 95% 以上,目前再生鋁料產品營收占整體 34.09%,鍛造鋁圈使用率超過 4 成,帶動整體營收成長,2023 年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達 77.8 億元。
未來,他們將擴大再生鋁的應用範圍,從汽車拓展至半導體、重電、航太等產業,「只要跟鋁、鍛造有關的,我們都可以做。」
亞洲唯一水平鑄造熔煉廠,良率從不到20%提升到97%
黃冠賓表示,研發再生鋁,其實是從自身痛點出發。巧新每年生產幾十萬顆鍛造鋁圈及底盤產品,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下腳料,必須仰賴處理廢料的熔煉商。然而,當鋁料價格上漲,或是天候因素,對方可能不會定期來收,「我們的廢料常常堆積成山,對廠內環境不是很好。」
再加上,巧新的產能已達到一定經濟規模,2016 年配合屏東新廠建置,決定增設熔爐,研發再生鋁料。「熔煉對我們來講,真的是新行業。」黃冠賓指出,國內外原物料供應商的熔煉設備,多半會選擇垂直式鑄造機,因為它每次進料約 20 噸,中間會有間隔時間,一天可能做 6~7 個爐次,可以做不同合金種類跟尺寸的更換;但水平鑄造熔解爐可以 24 小時連續投料、自動化生產,等於生產不會中斷,整體產出效益能最大化,適合合金種類、尺寸較單一的巧新。
因為是亞洲唯一採用水平鑄造的熔煉廠,缺乏相關經驗,他們找了許多產業專家及學校老師,共同研究、討論,「一開始我們的良率不到 20%,後來試了很多參數,從合金的調整、溫度變化、潤滑劑及冷卻水的控制等,做了大概 8 噸,才讓良率提升到 97%。」
撕掉「次級品」標籤,費時2年重新取得產品認證
這一條路,他們走了 4 年,但後續還得說服客戶使用,「長期以來,客戶都會把回收再利用的產品貼一個標籤,認為它是次級品。」黃冠賓表示,客人剛開始都會質疑他,為什麼要拿比較不好的料給他用,「所以我們不斷做驗證、測試,爭取客戶的信任。」
「換原料對客戶來說,是一件大事。」汽車產業進入門檻頗高,要打進供應鏈,前期認證非常耗時,至少 3~5 年才能取得認證、獲得報價資格。黃冠賓解釋,他們必須比較再生鋁料跟原生鋁料的差異,也要投入生產、做不同的產品測試,證明耐火性、功能性等都符合客戶要求;每一款產品都必須完成認證,才能提交文件讓客人同意轉換原料的使用,「這是一個很冗長的過程,最快半年能跑完,慢的話則是要花費約 2 年。」
如今,巧新的再生鋁已獲得 Porsche、BMW、Lexus、勞斯萊斯(Rolls-Royce)等 7 家豪華品牌車廠認證與採納;加上社會 ESG 趨勢,再生鋁的碳排放量比原生鋁少至少 95% 的特性,也讓有減碳需求的車廠開始主動詢問。
由於再生鋁是產品的下腳料,數量有限,生產上限大概就是總產能的 65%。所以,巧新把眼光轉往其他產業,「台灣是半導體重鎮,他們也用很多類似的合金,但如果要擴充到其他產業,我們就不會是原料提供者,而是打入再生鋁供應鏈,幫他們回收再利用。」
以全球再生鋁市場的數字來看,2031 年整個市場預計會成長至 780 億美元,因為看好再生鋁市場,巧新也宣布再投資建設一個產能規模約 6 萬噸的再生鋁棒熔煉廠,直接供應汽車、半導體、重電、航太及電輔車等產業,擴大再生鋁的應用範疇。
我們希望將巧新只能做輪圈的標誌移除掉,只要跟鋁、鍛造有關的,我們都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