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麻愷晅

資深員工的「職場乏力感」如何解?兆豐證券:給予新挑戰、定期關懷訪談


「半導體跑久了,你看這個行業會倦怠」,兆豐證券資本市場業務本部業務副總經理高健洲原本在新竹跑業務,主要工作範疇是研究產業、開發客戶,發掘有上市櫃潛力的公司。但時間一久,覺得只能接觸半導體產業,難有突破,一度陷入低潮。主管發現後,詢問他是否願意轉換職務,負責公司全部地區的業務行銷及管理。想到能接觸不同行業,又具挑戰性,高健洲便接下這份工作,調整工作內容才半年,他就直呼收穫良多,又有成就感。
主管訪談、性格特質測驗,提供轉調、職務調整機會
主動調整業務內容和內部轉調,這是兆豐證券近幾年努力推動的制度。兆豐證券員工平均年齡 47.5 歲,加上近 3 年資深員工陸續退休,公司同時面臨同業挖角、其他產業搶人才和少子化問題,召募變得更不容易,好不容易聘請新進員工,也需要花較長時間培養,人才補齊速度緩慢。為了應對人才斷層,兆豐證券先從內部調整思考,至少,讓既有人力不要流失太快。
於是,公司內部開始啟動關懷訪談。兆豐證券人力資源本部資深協理陳淑幸指出,每位主管每年至少進行 2 次關懷訪談,藉此了解員工狀況。
知道問題在哪,下一步也要有解決之道。啟動關懷訪談之後,他們發現許多資深員工可能會有精進專業的需求,或是健康亮紅燈等狀況。為了積極留才,兆豐證券提供更多身心健康福利措施,以及讓主管協助中高齡員工轉換職務。
陳淑幸舉例,過去有員工在 40~50 歲時,性格突然轉變,變得不太跟同事講話,後來得知家庭突有變故,他需要撥出更多心力照顧家人,公司於是協助調整該名員工的職務,從管理多區域業務,變成只需管理單一區域,透過調整工作量,減輕他的工作壓力。
除了職務調整,也能讓想要迎接新挑戰的中高齡員工,繼續待在公司。
2024 年,他們開始導入性格特質測驗,透過測驗發掘主管訪談時沒辦法看到的面向,例如一個較內向的人,其實具備業務特質,以此協助員工職能轉換。陳淑幸表示,公司現在也在建立各職務特質的模型,將潛在人選的測驗結果,跟模型的各象限分數比較,找出適合的人才。
員工轉換職務後,部門也會提供教育訓練,或是由資深同事帶。在公司待了 20 年的企劃室資深專員范瑞員,原本的工作是確保分公司資金運作順暢。由於溝通協調能力被看中,她因此轉到企劃室,負責祕書相關業務。
關懷身心健康、減輕經濟負擔,給既有員工安全感
除了協助員工轉換職務,公司也特別關心員工的身體狀況,他們發現員工大多在 40~50 歲罹患疾病,加上觀察到中高齡員工比較願意運動,跟年輕人相比更重視身體健康,他們也有提供相應的福利規畫。像是根據健康檢查結果,安排護理師關懷高風險族群是否按時用藥、回診,也會舉辦超慢跑、乳癌預防等活動。
另一方面,公司還提供經濟類型的協助,兆豐證券提供的團保是實支實付,包含癌症醫療險,對於中高齡員工來說,能減輕壓力。范瑞員便分享經驗,父親之前罹癌住院一個月,每天可能要吃 3 顆化療的藥,費用達 4000 元,甚至 5000 元。她很慶幸有先幫父親加入團保,「在開支上真的減輕很多壓力」。從提供更多員工身心健康福利、積極協調工作轉換或調整,也讓兆豐證券和 2022 年相比,離職率下降約 23 個百分點。
高健洲
1971 年生,2003 年入職兆豐,現任兆豐證券資本市場業務本部業務副總經理。
范瑞員
1976 年出生,2005 年入職兆豐。現任兆豐證券企劃室資深專員。
陳淑幸
畢業於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2023 年加入兆豐證券,擁有 27 年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現任人力資源本部資深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