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多放假就能多賺錢?零售餐飲業迎戰「黃金假期」的 4 種策略

2025-05-15 產業趨勢觀察家 劉人豪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立法院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2025 年台灣國定假日將達 16 天,再創歷年新高。對餐飲與零售業來說,看似迎來更多人潮與消費力,卻也同時面臨排班困難、營運成本上升與淡旺季錯置等挑戰。到底假期擴張背後對產業產生哪些實質影響?假期經濟的三大新變局,業者如何化挑戰為轉機,走出屬於自己的淡季生機。

立法院 2025 年 5 月 9 日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案,新增 4+1 個國定假日,讓台灣的假期總數從 12 天躍升至 16 天。除了已經過去的小年夜與 5 月 1 日勞動節,今年接下來的國定假日還包括:9 月 28 日教師節、10 月 25 日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以及 12 月 25 日行憲紀念日。

這項政策一公布,立刻在社群平台上引發熱議,有人直呼「終於可以多休一點了」,也有人擔心「工作變少、薪水不變」,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新增假日將如何影響台灣的經濟結構?尤其是餐飲與零售產業。

延伸閱讀:2025 行事曆|下半年新增國定假日,這 3 天全國統一放假

放假多寡會不會影響經濟?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全球假日最多的國家前五名:

全球假日最多的國家前五名.jpg
食力 foodNEXT

可見,假日多不等於經濟發達。高假日國家多以勞力密集產業為主,人均 GDP 普遍偏低,並且看起來以南亞國家居多,與宗教與國民文化息息相關。那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切,全球十大經濟體的國定假日狀況是如何:

全球十大經濟體的國定假日天數.jpg
食力 foodNEXT

國定假日越多,消費活動的型態也會隨之變化。以日本為例,「黃金週」期間全國大移動,刺激了交通、觀光、餐飲三大產業鏈,台灣在修正後的國定假日也與日本齊等為 16 天。而中國的「十一長假」更是每年報復性消費的重頭戲,國內的大量人口移動也帶動了交通與國內旅遊的旺盛。可見國定假日的設定,也容易影響到國家產業重心與經濟邏輯,相對來說,前 10 大經濟體,除印度宗教因素,其他約落在 10 天上下。

台灣多了 4+1 假日,誰會受惠?餐飲業「內用」勝、「外帶」可能退

台灣餐飲業 2024 年整體營收突破 1.04 兆元新台幣,年成長約 3.6%,其中實體內用餐廳和咖啡廳占比達 81%。可以預期,多出的假期將進一步推升家庭聚餐與朋友聚會的消費需求,特別是具有聚餐屬性的教師節與聖誕節,可能演變成中高端餐廳的新旺季。但另一面,假日一多可能也會影響主打上班族「下班解決一餐」的便當店、鍋貼店、街邊小吃。

而外送平台亦可能受到出遊人流轉移的影響,假期訂單下降,以及外送平台本質在於便利,下班懶得煮飯叫個外送,而一旦放假,除了出遊,自煮的型態也可能增加,當然,不會煮就是不會煮,廚房依舊是室內裝潢的功能。

零售型態會怎麼變?便利商店與超市可能被「量販店」吃豆腐

新增假期對零售通路的影響可能出現明顯分化,以上班族為主要客群的便利商店,面臨假期人流下降,營收恐怕會受到影響,這就看社區型與觀光景點型的門市有沒有辦法吃到放假人潮。而超市的部分,假日少了「下班順路買菜」的情境,並且假期多可能導致外食聚餐機會增加,來客量不增反減。至於量販店,因假期時間充裕,民眾傾向一次性大量採購、全家出遊血拚,有望成為最大贏家,像是好市多、家樂福、大潤發,不過好市多假日真的太容易塞爆了,外溢出來轉向家樂福、大潤發還是很有機會點。

延伸閱讀:大潤發走入歷史,「大全聯」為何是最終選擇?「小全聯」可能登場?

這與日本的連假零售型態高度相似:便利商店短期失色,但大型商場與超市「假日爆滿」現象會日益常見,因此,這一波年度相差 1.1% 的國定假日,是否會影響便利商店,值得後續觀察。

餐飲與零售業者該如何應變?

在這樣的變局下,業者可以思考以下 4 點方向:

一、餐廳推出假日限定餐點/聚餐方案,搭配社群行銷刺激預約。

二、小吃與便當業者考慮在連假前一天推出冷凍或加熱式便當包裝,讓顧客假期仍能品嚐。

三、便利商店與超市可強化節日應景食品、野餐組合包或旅遊便利包等。

四、量販通路進一步結合娛樂元素(如親子區、美食街、影城),打造假日家庭聚集地。

放假不只是放人,也是在放大產業機會

假期增加,不只是勞工福利,也是經濟活化與消費習慣再分配的契機。若能掌握消費者在「放假心情」下的行為變化,餐飲與零售業將不只是「被動因應」,而是主動轉型、迎向更多營收高峰的「黃金假期經濟」。不過,餐飲業還是得特別注意,一年多4天的假期,等於基本提升了將近 1.1% 的人事成本,同時在缺工以及勞基法的相關規範下,長時段的營業的餐飲業與零售業,在排班上也將會是一個挑戰。提前掌握狀況,做出因應對策,面對國家政策的調整,做出最好的戰略。

(本文出自食力 foodNEXT

繼續閱讀 策略 餐飲業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