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麻愷晅

產業形象受損,是團隊士氣的一記重擊!亞洲水泥如何幫員工找回成就感?


在 2017 年,《看見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驟逝,他生前感嘆水泥業者在花蓮的採礦場愈挖愈深,使得亞洲水泥捲入風波,被貼上破壞環境的負面標籤。
亞洲水泥花蓮廠首席副廠長陳志賢說,導演去世後帶來的輿論,不僅讓公司形象受損,內部士氣也大受打擊,很多同事失去工作成就感。
員工對工作的看法,的確會影響工作者心理健康。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23 年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當職員認為工作沒有意義,更可能常覺得緊張或壓力大。
擔心員工受挫,亞洲水泥開始把 ESG、永續經營觀念納入培訓課程,讓專注於技術的人員,理解宏觀知識,學習如何對外溝通,希望能改變大眾對公司的印象,進一步避免人才流失或招聘不到新人。
自此,陳志賢有機會開創不一樣的職涯道路,從原本只研究水泥產品,到如今能擔任內部講師,更受邀至政府機關、論壇演講。透過對外溝通,讓其他產業知道他們能將廢棄物徹底燒盡,委託者不會受罰,進而促成合作,幫亞洲水泥創造商機。
鼓勵員工學以致用,增加升遷機會
缺工的議題,在傳產尤其嚴峻。公司的品牌印象,如果缺乏魅力,或被貼上破壞環境的標籤,很難吸引新血加入。再加上亞洲水泥 50 歲以上員工占 43.9%,當員工退休,很快會出現人力缺口,如果新人補不上,現有員工的負擔將更重,也將對仍在職的團隊成員造成壓力。
為了提升員工的自信和工作滿意度,長遠解決缺工問題,公司從 2 方面著手。一是提供職涯進階的訓練課程,二是提供內部轉職機會。
亞洲水泥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余東霖表示,ESG 課程只是培訓地圖中的一部分,屬於通識課程。員工還需要上必修、選修課,公司會根據各職能、職位規畫相應的訓練,並在每年年初更新,2024 年累計學習時數破 1 萬 6000 小時。
當員工應用所學,表現提升,就有晉升機會。主管會留意部屬的表現有何變化,將其納入升遷名單。新進人員任職滿一年若績效優異,也有機會升職。由於企業文化重視培訓,員工有許多進步機會,亦使 2023 年內部晉升比例達 92%。
他們也支持員工轉調,並協助原部門進行交接或尋找人員暫時遞補。主管們皆有共識,知道強行把人留在不適合的崗位,不但使部屬無法適性發展,更可能導致人才流失。
一對一情境指導,給予新進人員安定感
除了賦能職員,公司也注重經驗的傳承,協助新進人員增進能力,規畫傳承與加速新生代成長培訓專案便是其中一項措施。
該專案會安排資深前輩扮演客戶,與後輩模擬情境,再由主管進行一對一指導。例如面對客戶議價時,新鮮人就會知道不能只說「回去回報主管再決定」,而是要進一步詢問需求,並讓客戶感受到產品的價值。或是讓主管擔任講師,傳授如何跟高階主管報告等實務經驗。
「家長辛苦培養的子女來到亞泥,我們就應該給予他們充滿安定感的環境。」余東霖說道。公司透過培訓系統幫助員工精進自我,支持他們各方面的發展,也讓亞泥的員工對公司滿意度在 2023 年達 73%。滿意度也反映在留任率上,2023 年自願離職率 3%,低於同業。
余東霖
畢業於菲律賓大學綜合商學系,在亞洲水泥服務年資逾 50 年,現任亞洲水泥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