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莊彙翌

當同業掀「關床潮」,它的護理師卻逆勢增加 20%!衛福部嘉義醫院的留才術


自新冠肺炎解封以來,全球爆發護理荒,台灣也在其中。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報告,2023 年護理人員的離職率為 12.6%,創下近 10 年最高紀錄;1111 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高工時、高壓及低薪資等問題,導致護理師人力不足,醫院開始出現關床潮。
而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近 2 年的護理人數卻增加 20%,逆勢「開床」,整體留任率高達 95%。背後推手,是 2023 年上任的院長莊仁賓。
莊仁賓表示,醫護工作壓力大,導致身心俱疲,不見得會願意繼續留在醫療業;留不住、找不到人,醫院勢必會逐漸縮小規模。因此,他一到職的任務,就是營造好的職場環境,鞏固護理人力。
其中一項關鍵行動,是他在 2024 年啟動的「+1 嘉醫圈」計畫。
改善設備、揪團放鬆,透過「+1 嘉醫圈」了解問題
莊仁賓表示,嘉義醫院當時的臨床醫護人力約有 150 位,他先分出 20 圈,希望一圈有 7 位同科護理師,搭配一位護理長、資深護理組長、專科護理師、跨科室主任(如政風、總務),以及 1~2 位醫師約 10~12 人,會一起行動 3 個月。
在這 90 天,負責帶領醫護人員,分享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難或想法,或是揪團放鬆,比如一起打羽球、吃大餐、做瑜伽,「要負責把這個圈顧好,一個都不能少。」
3 個月後,主管和醫師會輪調到下一組,再和另外 7 位護理師建立圈圈。期間內維持一定人數到結束,會給醫護人員加給獎金約 2000 元;若增加一名人力,每人可以再多加 2000 元,等於一人在 3 個月後可以領到 4000 元。「護理同仁會呼朋引伴,吸引其他醫院的護理師過來。」
莊仁賓說,之所以要設計 20 圈,是因為自己的任期大約剩下 5 年:20 圈輪完,就能知道每一位護理人員的真實心聲。
比如他曾參與加護病房的圈圈,由他當圈長,發起活動和對話。由於加護病房是3班制,要聚餐相當困難,他會配合值班人員方便的時間,凌晨 5 點半到病房門口,和護理師溝通需求。
「進去單位裡,才會發現問題。」比如有些人會好幾個月都輪大夜班,容易忽略醫院在日間發布的訊息或福利,趁這個機會一次釐清;或是員工休息室老舊、廁所有異味,加薪也不會想留下來,因此他逐步更新基礎設施,「換設備投資一次就好,但換人就要不斷投入資源,那是划不來的。」
但如果護理工作做不完,哪裡還有時間一起參加大小活動?莊仁賓說,「所有事情都有 priority(優先順序),不是一下子給很多東西,就期待它可以發酵。」
年薪漲幅 25% 優於鄰近醫院,彈性排班更成為留才誘因
在營造向心力之前,要先做好基本功。比如調整護理人員的薪資結構,提高留任獎金、夜班加給的基本費用,年薪漲幅 25%,優於鄰近醫院水準;除此之外,還推出多元彈性排班制度,按照個人所需,可以選擇周休 2 日、固定上大夜班或是維持 3 班制,提高員工的自主性。
部分護理師有進修需求,醫院便和學校簽約,在醫院開學分班,有 7 成學分在醫院就能修完,減少通勤的麻煩;當基礎做好,人才就多,工作內容就可以適當分配。
莊仁賓認為,在醫療產業的險峻環境中,至少自己能夠創造一個「樂園」,可以讓有心想好好做醫護工作的人,來這家醫院服務,「這是一個經營者應該做的事情。」
莊仁賓
1975 年生,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曾任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新化分院分院長,現任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