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邵蓓宣

「曾想乾脆收起來!」保久乳經銷商二代如何靠短影音行銷,月營收從 200 萬翻至千萬?


在距離彰化高鐵站 20 分鐘車程的牛奶坊廠房裡,是一箱箱堆到天花板、五顏六色的台農調味保久乳箱子。廠房對面是一片玉米田,很難想像,在這個地方,周末時會湧進顧客。
「以前這裡就是一個堆保久乳的倉庫,只有物流的人會進來。」牛奶坊共同負責人陳亭君解釋,創立於民國 78 年的牛奶坊,目前是台農保久乳彰化地區的經銷商,早年靠著父親陳世吉和母親許芬菁開著貨車,把從廠商批來的瓶裝保久乳,再分送到當地超市、雜貨店、早餐店,賺批發差價養活姊弟 2 人。
隨著連鎖量販、超商興起與消費習慣改變,瓶裝、罐裝鮮奶的通路規則改變,保久乳販售通路愈來愈少,牛奶坊陷入存亡危機。
影片上架隔天就有客人來,靠短影音養出新客群
接下家業的陳亭君和弟弟陳信宏著手轉型,架設網站、透過電商、團購販售,但「事情做更多,卻看不見成長,想說乾脆收起來。」直到他們去上了短影音行銷的課,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沒想到第一支上架後就看到效果,「我們還搞不清楚怎麼回事,隔天就有人跑來現場要買,現場甚至連收銀機都沒有!」
過去他們只做經銷、團購生意,面對散客,他們連定價都沒想好。儘管員工仍然是 4 人家庭,但月營收已經從每個月的 200 萬元上下到現在月營收近千萬元,「對別人來說,拍短影音可能是附加價值,但它是讓我們起死回生的一件事。」
陳亭君說,沒拍影片前,他們經營的方式以團媽帶產品優惠、特惠活動,或是在電商品台上販售。但這樣的經營方式帶來的客人,可能本來就是有固定在喝保久乳的人,客群不夠穩定,也難以擴大。
但短影音能觸及過往無法接觸的潛在消費者,他們新增不少比例的觀光客,還有持續拍片而養出的粉絲。
不用瀏覽量定義影片成功,持續拍,生意自然穩定
至於短影音的內容,陳信宏說,他們一開始都是自己摸索,拍攝前沒有腳本會議、手機拍完就自己剪。姊弟 2 人彼此互為提問的藏鏡人,拍攝形式和腳本也很簡單,設計一個提問,另一個人在廠內一邊走動搬貨、一邊解說,或站在一堆牛奶箱前把資訊講完,最後帶到新品和特惠活動,呼籲大家來買。
陳信宏說,一開始的困難在於他們都不是面對鏡頭講話很流利的人,所以都是分段式錄,卡住就重來,有時候一支影片會錄到 20 幾次,但現在已經可以一次就好。如今,牛奶坊的影片類型分成 4 種,一是講知識,像是保久乳和鮮奶的差別、單一牧場與小農是什麼意思、保久乳營養成分怎麼看等等;其次是訴諸情懷,例如講小時候早餐店看到的保久乳附的玩具怎麼來、如何用手工包裝;還有一種是主打促銷活動,像是兒童節、國際牛奶日有哪些特惠,媽祖進香他們會去哪結緣;最後一種是訪彰化在地店家。
他們從 2023 年 12 月開始製作、上架短影片,勤奮時一星期上 3 支片,只要可以放短影片的平台就上,但每支影片的效果不一定,從幾千人到最好的有近百萬人次瀏覽。
陳亭君表示,他們不會用瀏覽量來定義影片是否成功,但只要有影片上架,過 2 天或當周末,來買的人就會變多。客流穩定,加上顧客回購率約 40%,現在他們的拍片策略比較隨性,多以季節性新品、有特惠活動為主,沒有固定上架時間,一個月大約會拍 10 支左右。
「你一定要持續拍了才知道,如果你沒有走過這條路,你會以為影片看起來很簡單。」陳亭君表示,很慶幸流量來的時候,他們接得住,快速調整場動線、串接金流等,消費者來都買得到,讓生意穩定才是他們拍短影片的用意。
阿君老闆
本名陳亭君,牛奶坊共同負責人。牛奶坊是中部最大的乳品批發工廠,以代理台農保久乳經銷為主,和弟弟陳信宏一起負責牛奶坊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