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不是年輕人難搞,是你溝通方式錯了!8 個情境換句話說,信任、合作一次到位


根據勤業眾信(Deloitte)2025 年全球調查,89% 的 Z 世代認為「工作的意義感」對工作滿意與身心福祉非常或相當重要;另外,44% 曾因缺乏意義感而選擇離開某個職位。這顯示,對 Z 世代而言,升遷與薪水已不是唯一考量,參與感、被尊重與價值認同正成為他們衡量工作的關鍵因素。
過去那套「直接講重點、立刻下指令」的帶人方法,常常在 Z 世代身上失靈,不是被誤會情緒勒索,就是被貼上老派、沒同理心的標籤。以下整理 8 種主管與 Z 世代互動時最容易出現溝通誤解的情境,每一則都補上你可以直接說出口的句子,與背後的同理邏輯,幫你在現場少一點誤會、多一分信任。
1|遲到 5 分鐘,對方覺得沒差
你覺得開會遲到是工作態度問題,但 Z 世代認為 5 分鐘的浮動很正常,尤其在遠距和混合辦公的環境下,這種時間差早已成了日常。他們甚至覺得,你太計較反而像是在挑毛病。
你可以這樣說:
「最近大家開會都抓得比較鬆,我們要不要討論一下,把時間喬到大家都方便準時到的時段?」
「你覺得怎麼安排,能讓你一進來就馬上跟上進度,不用花時間再進入狀況?」
換位思考法: 對他們來說,5 分鐘不算失禮,是習慣彈性工時下的「正常浮動」。讓他們參與規則設定,就像是自己定下的承諾,更容易心甘情願地遵守。
2|動手做會怕,不會修更怕
你交代他更換展示間的設備零件,他卻推託要請廠商來做。不是懶惰,而是從小沒練過這類技能,怕一動手就壞了,還要賠錢。
你可以這樣說:
「這次先我示範,你跟著一起做,下次就換你了。」
「如果擔心弄壞,我們可以先找個不用壓力的物品來練習。」
換位思考法: 很多 Z 世代沒經歷過「自己修」的家庭教育,反而養成遇事先找專業的習慣。給他低風險的練習機會,能幫他消除心理負擔,也讓他慢慢建立信心。
3|主管說得很清楚,他卻露出「Z 世代凝視」
你剛交代完專案重點,他看著你發呆,沒有回應。你以為他沒在聽,其實他是在處理突然湧進腦裡的資訊,不知道要先回哪一句。
你可以這樣說:
「我先幫你整理一次重點,看看有沒有我漏掉的。」
「我們先確認第一步要怎麼開始,其他的後面補。」
換位思考法: 他不是放空,而是在消化訊息。用重點複述與小步驟開場,能幫他迅速接上節奏,也減少誤會。
4|面對面閒聊,像在學新語言
在茶水間遇到年輕員工,寒暄兩句就冷場;開會前的小聊也讓他顯得侷促。他不是對你沒興趣,而是對即興社交沒把握。
你可以這樣說:
「上次你提到的專案,我後來看到相關新聞,就想到你。」
「我剛在想週末去哪玩,你有推薦的地方嗎?」
換位思考法: 很多 Z 世代在疫情中長大,面對面交流的經驗有限。丟出具體、可延伸的話題,能降低對方的緊張感,也更容易找到共鳴。
5|信件太口語,像跟朋友對話
他發的工作郵件裡滿是表情符號,還夾雜縮寫,你覺得這樣不專業。但對他來說,這是展現真誠與情感的方式。
你可以這樣說:
「跟客戶的信件,我們還是保持正式一點,內部訊息就隨性沒關係。」
「你的語氣很有活力,外部溝通時我們換成書面風格,會更有說服力。」
換位思考法: 他想要做自己,不是故意挑戰規則。清楚區分場合與對象,能讓他保有表達風格,也兼顧專業形象。
6|升遷機會被拒,選擇低薪有意義的事
你以為指派他做專案負責人是最好的獎勵:加薪、可見度高、能帶領團隊。但他婉拒了,想先把內容策略打好基礎,明年再說。
你可以這樣說:
「我很好奇你怎麼做這個決定的,方便跟我聊聊你的考量嗎?」
「如果你有其他想挑戰的方向,跟我說一聲,我幫你找機會鋪路。」
換位思考法: 他追求的是影響力與作品感,不是職等。理解他的排序,幫他在路上鋪資源,你會得到更長期、也更忠誠的合作。
7|「你一定沒問題」反而變壓力
你出於鼓勵,對新人說「如果是你,一定做得到」。但他聽到的卻是:大家都期待他不能失敗,壓力倍增。
你可以這樣說:
「這件事我會在旁邊支援,你先試試看。」
「我們先分幾個階段來做,每一步我都會幫你確認。」
換位思考法: 他需要的是有退路的挑戰,不是孤注一擲的壓力。讓他知道你會在過程中接住他,比單純喊加油更能激發行動力。
8|善意提醒,被聽成責怪
專案延誤,你著急問「怎麼又沒交?卡在哪?」對方卻覺得你在質問,防備心立刻升高。
你可以這樣說:
「這案子延遲了,我們先處理急的,再一起看看哪裡卡住。」
「如果需要我幫忙排優先順序,直接跟我說。」
換位思考法: 他不是不能被提醒,而是怕被定罪。先表現出解決問題的態度,再談原因,能讓對方更願意打開狀況。
Z 世代要的不是過度寬容,而是被清楚告知目標、得到尊重與後援。當主管換個說法、放慢半拍、把支持說具體,合作就會從「對指令的服從」變成「對目標的共同承諾」。
如果你在交辦、溝通、協作上曾卡關,《經理人》推出「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程,搭配《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針對不同場景給出實用的對話建議與說話邏輯。說對一句話,帶起一個團隊,其實沒那麼難。
資料來源:Deloitte;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羅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