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李岱君

AI時代裡,你最需要的不是「衝刺」而是配速智慧!遠傳18年老將重新摸索的領導破局心法


「又在講 AI 了。」經理看著老闆剛發的郵件,嘆了一口氣。公司要求各部門在年底前提出AI應用方案,但沒有說要做到什麼程度,也沒有額外預算。
在 AI 浪潮席捲各行各業的今天,管理者面臨的不只是技術問題,還有心理問題:要如何在不確定中保持判斷力?
遠傳電信前高管郭憲誌給出答案:關鍵不是快慢,而是「配速」。很多主管踩到雷,是因為用舊地圖走新路。
為什麼會用舊地圖走新路?失敗教會他的配速真相
郭憲誌在遠傳服務 18 年,歷經 8 次部門調動,從傳統製造業跨入電信業,見證產業從穩定走向高速變化。過去電信業者只要提供基本的通話和上網服務就能穩定獲利,但隨著費率競爭加劇,傳統營收不斷下滑。為了維持獲利,電信公司被迫跨足雲端服務、系統整合、智慧城市建設等全新領域。
在這樣的激烈變革之下,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管理者,也會在新環境中踩雷。
最痛的一次,發生在他接手遠傳固網消費市場部門時。他把過去在 B2B 市場的成功經驗直接移植:用價格戰快速搶占市場。心想,業績只要到位了,就算是他的戰功。
低價搶市,換來的是服務品質下滑、客訴爆量,反而傷害公司信譽。同事早就提醒他,遠傳的優勢是品質而非價格,但他沒聽進去。
為什麼過去的成功模式,在新環境中反而成為致命傷?
關鍵在於,環境變了、節奏沒變。「我用了 B2B 的配速邏輯去做 C 端生意,」郭憲誌分析,「在 B2B 市場,你可以先簽約再解決技術問題,客戶會給你時間;但在 C 端市場,你必須先確保服務品質,再談市場擴張,否則客訴會讓你前功盡棄。」
換句話說,同樣是「搶市場」這個目標,在不同環境下需要完全不同的節奏。「我當時該踩煞車的時候卻踩了油門,」他苦笑。
什麼是對的配速?3個實戰做法
而這個教訓不只適用於跨領域管理,更適用於當今企業面臨的新技術導入挑戰。
「無論是從 B2B 跳到 C 端,還是從傳統服務跳到 AI 應用,本質都是一樣的:你進入了一個新環境,舊的配速邏輯不再適用,」他說。
同開頭提到的困擾,該快速全面導入 AI,還是穩扎穩打?這和當年郭憲誌面臨的困擾如出一轍,該用快速降價搶市場,還是先確保服務品質?領導者該如何判斷,現在的腳步該快還是該慢?「配速不是什麼事情都加快,而是在對的時間做出對的判斷,」郭憲誌定義,並提出 3 個實戰做法:
實戰方法一:時機判斷,抓住黃金機會點
郭憲誌指出企業導入新技術時常見的猶豫心態,「我們總是認為,我現在就進去的話會不會太早了?會不會前期的投資會變成浪費掉?」
這種猶豫往往導致錯失良機,在管理學上,當新技術市占率達到 16-25% 時,就是跨越鴻溝的關鍵時間點。太早進入成本高、市場不成熟;太晚進入則會被先行者壟斷。
「你感受到趨勢正在發生,你一定要持續保持關注。那是不是要投入進去,就要看我們到底有沒有足夠的時間資源,或我們有足夠的可以去投入的能量。」
他建議採用小步快跑策略,「盡量不要放棄掉一個可能的機會,避免你錯過應該跟上的潮流。如果有,我認為當你發現到這個趨勢,你就應該要去做小幅度的跟進。」
實戰方法二:能力配速,先投資再要求成果
2018 年 499 價格戰後,遠傳消費業務營收被腰斬,企業業務被要求 3 年成長 100%。郭憲誌發現根本問題,「能力沒有跟上,你只是要求他去把業績做出來,他當然只能拿你現有的產品去補貼。」
傳統電信業務員習慣賣語音服務,突然要賣雲端、系統整合,根本不知道怎麼開口。一般主管可能會要求加班、施壓,但郭憲誌選擇先投資能力。
他設計了雲端證照獎勵計畫:「只要能夠考取公有雲的證照,愈高等級的我給的獎金就愈高。你只要去考取證照我就給你獎金,你上課的費用,連你的上課的錢我都幫你出。」
這個設計的巧思是讓個人利益與公司目標掛鉤。員工拿證照對職涯有幫助,公司得到有能力的人才。
實戰方法三:團隊配速,用雙軌制避免改規則
快速成長期最常遇到的難題是,既要招募新人擴充戰力,又不能讓新人拖累整體進度。
郭憲誌的解法是「容錯→導正→教育→創新」的循環管理,「你不包容它去嘗試產生錯誤,你怎麼知道這些人的 gap(鴻溝)在什麼地方?」
具體操作上,他會讓資深同事負責開發新客戶,新人負責維護舊客戶,然後安排「老手帶新手」的交叉學習。當新人在安全環境中出錯時,正好暴露能力缺口,再針對性地培訓。
「你在不同的狀況下,給他們時快時慢,拉住他們不要衝太快,免得犯成大錯;推著他們往前,趕快去把能力補足。這個變動的速度在於我們領導者的思維跟眼界。」
重點是節奏控制,該快的時候不能慢(搶市場),該慢的時候不能快(能力要打基礎)。
傳統KPI以年為周期,但在快變環境中,年度目標常常趕不上變化。郭憲誌建議用OKR(目標與關鍵結果)補強,「KPI是一個年度的,而且是個人的。OKR 是一個 3-6 個月的團隊目標設定,它不會 break down(細分)到每一個人,主要看的是關鍵成果,而不是績效。」
保持原有 KPI 不變,用 OKR 設定階段性的團隊挑戰目標,達成後給予額外獎勵。這樣既能加速變革,又不破壞基本信任。
你的管理配速診斷:3個關鍵提問
讀完郭憲誌的配速心法,不妨檢視一下你最近的管理決策:
時機配速:哪個領域該加速跟上趨勢?有沒有因為過度謹慎而錯失良機?
能力配速:哪個領域你需要放慢腳步打基礎?團隊能力是否跟上了你設定的目標速度?
策略配速:哪些決策是在用「舊地圖走新路」?你是否還在用過去的成功模式面對全新挑戰?
►想學會更多 AI 時代的配速管理技巧?郭憲誌將在《AI 時代的變速領導力》課程中,分享更多從遠傳 18 年實戰經驗中淬煉出的管理工具和決策框架,幫助你在快變時代找到最適合的節奏。📢更多資訊連結請點這裡📢
核稿編輯:陳書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