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按:AI 時代下,傳統管理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市場瞬息萬變,團隊管理複雜度激增,領導者急需新的管理思維。前遠傳電信副總經理郭憲誌憑藉電信產業30年深厚經驗,以及成功帶領千人團隊的實戰歷練,提出創新管理法「新PDCA」。本系列專文將深度解析「新PDCA」的理論架構與實務操作,為領導者提供兼具前瞻視野與實戰價值的管理指南,在高速變化時代中帶領團隊邁向卓越。
身為企業領導者,你是否感覺到傳統的管理機制似乎愈來愈遲緩又無力?特別是在銷售與業績管理上。因為當我們步入 VUCA 時代,那些過去有效的KPI追蹤與定期檢討機制,現在已無法應對市場快速轉向、顧客需求瞬息萬變的挑戰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領導者不能再依賴靜態的目標管控,而是必須具備一種新的能力:「彈性應變(Dynamic Adjustment)」。這正是「新PDCA」中D步驟的核心思維。從被動檢討已發生的結果,轉為主動調整即將發生的行動,這樣的行動力,才是組織持續成長的引擎。
傳統的績效管理為何失效了?
傳統的業績檢討強調的是「結果導向」與「責任歸屬」的邏輯,注重於出了問題該找誰負責?哪些環節失誤?如何避免再次發生?但在高度變動的環境中,這種「被動反應」的管理方式已嚴重落後於市場變化的速度。
例如:當你月底才發現業績未達標,其實錯過的不是幾筆訂單,而是一整個市場機會;當你按月檢討客訴率上升時,實際上消費者早已轉向競品。更大的問題是:這種「有結果後再設法解決」的管理邏輯,讓團隊變得只會等待指示,不敢試錯、不會主動。
要跳脫這種陷阱,領導者必須改變思維:業績不是等著檢討的結果,而是可以被預測、被引導的未來。
「彈性應變」領導模式的 3 大核心
彈性應變不是隨波逐流,更不是毫無計畫的變動,而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的「快速調整力」與「主動學習力」的組合。其核心特質如下:
1. 從回應結果,轉為提前行動
從根據月銷售結果,檢討未達標原因,轉為每周追蹤顧客行為異動,提前調整行銷方案。
2. 從咎責,轉為快速試錯
領導者要允許「小錯誤」發生,並加速「學習反應速度」。
3. 從長期規畫,轉為短週期迭代
除了年度目標以外,還需要有季計畫、月檢視、周優化。
案例:亞馬遜(Amazon)的彈性反應系統
亞馬遜之所以能在全球零售業一枝獨秀,除了物流與技術領先外,更關鍵的是其彈性應變的系統。舉例來說,亞馬遜會根據即時搜尋熱度、訂單數量與庫存變化,即時調整首頁商品排序、廣告位置與推薦演算法。這樣的彈性,讓亞馬遜能一直推薦給消費者符合需求的商品。
實踐「彈性應變」的 3 大行動框架
為了讓「彈性」不是口號,而是可運作的管理流程,企業領導者可以從以下 3 個步驟展開:
1. 建立「預警型績效指標」
不只看業績結果,而也要設定「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s),也就是提前反應出大環境變化的指標。例如:
傳統指標 | 彈性指標 |
---|---|
本月營收 | 客戶詢價數、開發中潛在案量 |
客訴件數 | 產品體驗負評率、NPS(淨推薦值)趨勢 |
成交率 | 客戶回應速度、商機跟進周期 |
這些指標能提早反映市場異動,讓團隊及早調整策略。
2. 導入「敏捷週期與回顧機制」
• 將工作單位由月、季改為「週期性 Scrum 式管理」。
• 每周設定短期目標,結束後快速回顧「什麼做得好、學到什麼、要改什麼」。
• 讓每一次的快速試錯成為下一輪成功的養分。
這樣的節奏感,可以讓組織保持學習張力。
3. 培養「自主管理+彈性授權」文化
• 領導者要敢於放手,讓團隊依現場實況做即時判斷。
• 建立授權原則,摒棄死守程序的 SOP 文化。
例如,服飾電商可以設定:只要產品售價低於某一門檻、退貨率高於10%、且社群留言的負評超過30條,前線營運人員可自動下架產品,無需總部審核。
這種設計,就是在創造一種具備「應變節點」的組織反應機制。
在「新PDCA」架構中,「D」不再只是執行,而是彈性調整的能力。要特別留意的是,彈性應變的本質不是動來動去、什麼都改,而是「 變得對、變得快、變得準 」。真正有能力的領導者,不只是懂得調整,更是能夠判斷:何時該堅持、何時該改變的人。
如果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領導者要如何靠彈性應變,讓團隊永遠保持領先狀態,可以參考我與新商業學校合作的線上課「變速領導力」。在課程中,我將深入拆解領導者該如何運用「新PDCA」這套管理法,迎戰變動時代下的管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