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郝致琪

不得遲到、選菜色,卻一位難求!初魚如何將無菜單料理規模化經營?


如果預約一家餐廳,需要付全額訂金,還被限制不得遲到、不能選菜色,你還會想光顧嗎?初魚正是這樣的一家店,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限制很多,但卻一位難求。
初魚 2015 年成立至今,母公司豊漁餐飲集團發展出 7 個不同價位品牌,在全台開出 40 間分店,2024 年營收 10 億元,年成長 63%,創下歷年新高,2025 年 6 月更成為台灣無菜單料理第一股。
無菜單料理每間店菜色都不同,看似難以量產與規模化經營,但豊漁卻能發展出多個副品牌並快速展店,甚至「初魚鮨」、「初魚鉄板料亭」2 個無菜單料理品牌占集團營收 8 成,他們怎麼做到的?
規定顧客不能遲到、全額預付,食材耗損率不到 2%
初魚從一家客單價 800 元、8 坪的街邊小店做起,豊漁餐飲集團董事長朱𩃀理以 35 萬元創業,當時沒有冷藏設備,食材必須即買即用,反而練就了對現有食材的運用效率和創意。
總經理蕭伊雲表示,無菜單料理的精神考驗料理者對食材季節性和料理方式的掌握度,其精髓在於怎麼將食材做最大化利用,並據此調整菜單。不得客製化更換食材、全額預付、不能遲到影響上菜流程,種種規定其實都回歸到初魚的核心:「不浪費食材」,這也讓他們的食材耗損率至今維持在 1~2%。
雖然食材耗損僅不到 2%,但初魚的食材成本卻超過 50%,高出餐飲業平均,而在無菜單料理界,初魚每客定價約 1880 元,被消費者稱為「高 CP 值無菜單料理」。
無菜單料理的核心競爭力:職人主廚對食材的掌握度
能實現價格競爭力,是因為他們成立貿易商,從源頭控制食材成本。比起只進口菲力、沙朗等熱門部位,直接進口一整頭和牛得以攤提平均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實現全食利用,從主食材以外的其他部位延伸出副品牌,例如,「季樂和牛鐵板燒」、「牛喜壽喜燒」等品牌,就是利用優勢價格提供消費者和牛肉片。
蕭伊雲指出,自立貿易商讓初魚跳脫台灣進口商的選品限制,獲得挑選特殊食材的主動權,能直接從日本進口當季食材,實現差異化。
不過,就算掌握了食材來源,也必須懂得運用食材開發菜色。「在初魚,所有職人都是開發者。」蕭伊雲指出,無菜單料理的附加價值體現於團隊的研發能力,師傅必須對每個季節的漁獲、蔬果有足夠了解和想像,才能編排出讓消費者值回票價的菜單。
在職人導向的品牌研發策略下,集團內部不時會安排客座師傅,讓主廚彼此交流,把國外 know-how 帶進來。因為能夠賦予職人創作空間,豊漁也能吸引高端餐飲人才加入。
蕭伊雲強調,不斷創新是無菜單料理永恆的功課,初魚必須持續突破料理邊界,不能永遠用龍蝦、鮑魚撐台。
「很常有客人會問:『今天吃到的料理,下次會不一樣嗎?』我都會推薦他們也去其他分店,嘗試同樣食材有什麼不同的料理風格。」蕭伊雲指出,初魚能從源頭擴增食材豐富性,也透過不同料理手法把特殊食材介紹給消費者,這樣的靈活度滿足具有品牌忠誠度、同時也期待變化的顧客,為其創造不同的體驗。
以街邊店起家的初魚,2019 年開始轉往百貨開店,蕭伊雲直言,初魚目標是要做到「讓顧客專程上門」,進百貨並非為了得到人流,而是「易於管理」。設址在百貨需配合消防等營運規範,比街邊店更方便管理,也是為了 IPO 做準備。
而面向大眾市場的副品牌,成立之初就預設在百貨。在平均坪數不超過 20 坪的餐廳空間內,旗下品牌無論單價高低,都能成為百貨內的「坪效王」,單店最高能創下 18 萬坪效。
高翻桌率、精準運用空間,單店最高坪效達18萬
以店數占比最大的無菜單料理品牌「初魚鮨」和「初魚鉄板料亭」為例,由於後場需求不大,加上強調師傅與顧客近距離互動的用餐場景,1 坪就可設 1.5 個座位。精準運用空間,再加上破千元的平均客單價,就能創造高坪效。
至於低客單品牌,就須靠其他策略提升坪效。海鮮料理品牌「長浜魚屋」利用料理程度低、食用省時的海鮮丼飯提升翻桌率;「季樂和牛鐵板燒」則在菜單架構設計上,為顧客製造加購吸引力,以干貝、活鮑魚等食材提高客單價。
這樣的設計,讓別的餐飲業者難以利用的畸零空間,反成了豊漁集團的最大優勢,「我非常喜歡畸零空間,這對百貨商場來說最頭痛,可是如果做得好,會很有成就感。做人家不能做的,就是我們可以抓準的機會點。」
以進駐 Diamond Tower 為例,招商時餐廳樓層只剩 22 坪的空間,當時沒有任何品牌能利用,剛好能讓他們發揮,「現在百貨只要有任何畸零地,都會先問我們要不要。」
蕭伊雲
1981 年生,曾擔任 Joyce East café 餐廳副理、犇鐵板燒協理、教父牛排經理,2024 年起擔任豊漁餐飲集團總經理。
畸零地對百貨商場來說最頭痛,可是如果做得好,會很有成就感。做人家不能做的,就是我們可以抓準的機會點。
豊漁餐飲集團
成立時間|2015 年第一家初魚料亭開幕,2022 年正式成立豊漁公司。
員工人數|320 人
營收|2024 年突破 10 億元,年成長 63.35%,創下集團歷史新高。
營運項目|板前壽司、鐵板燒、海鮮丼、壽喜燒等日式料理,旗下共有 7 個品牌。2025 年 6 月興櫃掛牌,為台灣餐飲界無菜單料理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