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執行長用 3 年「純手工」蹲出護城河!全台最大營養師平台 Cofit 如何成就破億營收?

2025-10-01 撰文 陳書榕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如果你常滑 IG,大概對 KOL 分享的「8 周減重挑戰」不陌生。從精美的餐盤到詳細的數據,都展示著飲食控制的成效。

這股風潮不只是個人分享,更是一門快速成長的生意。背後的推手 Cofit,是目前全台最大的線上營養師平台,今年合併營收預估近 9 億元、服務超過近 4 萬名付費用戶。

Cofit 的起點,來自一個清楚的市場缺口。執行長暨創辦人林暐淳與當時的共同創辦人觀察到,醫院的減重門診雖然專業,卻有服務人數的限制,很難規模化。換句話說,市場上存在著大量未被滿足的體重管理需求。

擁有線上教育創業背景的他,很快發現一個共通點:無論是學習還是減重,核心都在於「促使行為改變」。因此,Cofit 的目標從一開始就很明確:「把醫院等級的專業服務,用科技賦能,讓數以萬計的人都能享受到。」

延伸閱讀:千層蛋塔退燒,巢屋憑什麼中秋業績超越五星飯店?創辦人:我們外表像舞者,內心是職人

燒光資金求生,執行長「純手工」蹲出護城河

然而,理想豐滿,現實骨感。2015 年,Cofit 成立,開發 App 與平台的龐大費用,讓公司初期的資金迅速燃燒殆盡。

為了求生存,林暐淳與團隊一邊承接健康產業的軟體專案,一邊用土法煉鋼的方式——服務客群來「以戰養戰」——維持現金流。

從 2016 到 2019 整整三年,Cofit 的核心服務,就發生在林暐淳的幾個 LINE 群組。他每個周末都花大半天,用 Excel 和人力,手動發送個人化的飲食建議,來驗證服務的價值。

團隊也在這段「純手工」時期,透過與用戶上萬次的直接互動,精準掌握了需求細節。

更重要的是,他們完成平台的重要基礎工程——建立獨家的「六大類食物分類資料庫」,成為 Cofit 最深的護城河。

當所有同業都是以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三大營養素與消費者溝通,要求他們計算還差幾克蛋白質、幾克碳水化合物,Cofit 堅持採用更貼近民眾飲食習慣的分類法。

他舉例,用戶會跟營養師說「我今天吃了雞腿便當」,「但現實中沒有人會帶磅秤吃飯,且天然食物是複合的,硬要用戶去拆解,本身就違背直覺,」林暐淳解釋。

Cofit 的解決方案是「六大類食物分類法」——將食物分為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舉例來說,一個雞腿便當在 Cofit 系統中會被拆解為:2 份全穀雜糧(白飯)、2 份豆魚蛋肉(雞腿)、1 份蔬菜(配菜)、1 份油脂(烹調用油)。

這樣的做法,讓使用者能夠直覺地評估眼前的食物,用最簡單的方式幫自己做到營養控制與規畫。

先服務、後行銷:給網紅 8 周完整體驗,分享真實減重日記

轉機出現在 2019 年後。隨著大眾健康意識抬頭,Cofit 迎來快速成長期,公司採用雙重行銷策略取得市場突破。

首先,他們透過 YouTube 影片,把有科學根據的健康知識變得很「好懂」。像是 168 斷食、211 餐盤,Cofit 算是國內最早開始系統性推廣的平台之一,成功扮演了市場教育的角色。

其次是網紅合作模式,他們的獨特之處在於,堅持所有合作夥伴都必須親身體驗 4 至 8 周的完整課程。這個看似增加成本的做法,實際上創造了更高的行銷價值。

因為「先服務、後行銷」,等於把網紅變成了真正的使用者。他們分享的不是廣告稿,而是自己的「減重日記」。這種無法造假的真實性,說服力自然高,口碑也更容易擴散。

為了確保每個合作案都能成功,Cofit 還特別成立內部團隊,不僅負責開發合作對象,更承擔了後續的服務支援責任,確保每位合作網紅都能達成預期效果。雖然管理變複雜了,卻能產出最有影響力的推廣內容。Cofit 目前合作過的 KOL 人數超過 1000 位,一個月大約會有 20 至 30 個進行中的專案。

延伸閱讀:加盟主都是爺爺奶奶?日本摩斯漢堡遇3大危機:兩度虧損、獲利回不去了,為什麼?

減重成功,客戶就離開了!Cofit 如何延長顧客生命周期?

聽起來商業模式可行、需求市場也一直都在,那對他們而言,最大的考驗是什麼?

任何生意都希望能留住客戶,但 Cofit 卻面對一個有趣的難題,「減重服務最大的挑戰是:成功了,學員就畢業;不成功,學員也不會回來。」林暐淳解釋,多數服務業追求的是客戶滿意度,提升帶來的重複消費,但減重服務卻面臨著「服務成功等於客戶流失」的矛盾局面。簡單說,服務做得太好,客戶反而不會留下。

所以,Cofit 的下一步,是從「幫你減重」延伸到「陪你維持健康」。透過續約方案、結合實體服務等方式,他們希望打造一個更全面的健康生態系,而不只是一次性的減重課程。

目前 Cofit 已發展為具規模的平台企業,擁有 250 名全職員工,其中技術產品團隊 32 人(包含工程、產品研發、上海開發),平台上已經有超過 1000 位註冊營養師。App 下載量已突破 70 萬次,月活躍用戶達 10 萬人,核心的 8 周線上減重課程完成率高達 96.75%,學員平均可減去初始體重的 5% 至 8%,2025 年合併營收(Cofit + 初日)光是前三季就超過去年,全年上看 9 億元。

除了台灣市場外,Cofit 也開始布局海外,目前非台灣用戶已占總數的 10%,上個月更在香港成立了服務據點。

回頭看,Cofit 的成功,根植於林暐淳的兩個堅持,一是先用最踏實的「手工」驗證市場,二是用一般人聽得懂的語言溝通。

而支撐他走下去的,是一個更深層的願景。回到 2015 年,每個周末他都會在成功國宅辦公室二樓花上半天的時間,在 LINE 群組發送營養建議,休息時,他會往窗外的廣場看,「你知道那個廣場,只會出現兩種人:推著輪椅的外勞,和他們照顧的銀髮長者。」

那扇窗,成了他每日的提醒,以及支撐他持續走下去的動力:在更多人還健康的時候,就建立起正確的生活習慣。

核稿編輯:王宥筑

繼續閱讀 行銷 創業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