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李岱君
從「賣饅頭」到「賣蛋糕」:和椿科技靠這項轉型,2 年實現營收 V 型反轉
分享
在 2023 年,富士康前副總裁、德州儀器亞太區前總裁程天縱,在臨古稀之年披掛上陣,接任和椿科技董事長,是因為好友、和椿科技創辦人張永昌在病榻上的一句託付。僅花 2 年,就帶領和椿從年營收腰斬 45%、跌到 5 年新低的谷底,V 型反轉至營收 16.62 億元。
程天縱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逐一約談 25 位課級以上主管,每個人談 1.5 到 2 小時,有的甚至長達 3 小時,「我的筆記本已經寫到第 5 本了。」
透過這些訪談,讓他看清了和椿的困境。過去 40 多年,和椿深耕自動化領域,包括控制系統、傳動技術等研發,也代理日本松下(Panasonic)等國際大廠的精密零組件。主要服務電子代工業,疫情期間,電子業因為擔心斷鏈而大量下單,造成庫存過多。
到了 2022 年第四季,疫情過後客戶的產能過剩,如果再提高生產效率只會讓庫存問題更嚴重,第一個砍的單就是自動化設備,這個時間點,也是和椿營收下滑的起點,2023 年更是急轉直下。
延伸既有核心技術,從馬達控制器轉做機器人
這個曾經是優勢的定位,在疫情過後卻成了致命弱點。和椿專精於自動化控制器、傳動驅動等關鍵組件(例如控制器、減速機、伺服馬達等),這些都是自動化領域的核心技術,過去主要用在固定生產線上。但現在市場需要的是「會動的智慧設備」,從掃地機器人到送餐機器人,都需要自主移動能力。
程天縱意識到,自動化的定義早已翻篇,如今已進化為「AI+機器人」的結合。然而,和椿累積的控制器專業、馬達減速機理解、系統整合經驗,正是機器人產業最需要的核心技術。
和椿科技副董事長張以昇指出,搬運需求存在各行各業,如 3C 電子、食品加工、物流都少不了,但需求差異極大。這讓和椿找到差異化的定位:不和產業巨頭爭硬體製造,也不做大型語言模型,而是將核心能力集中於開發針對垂直產業需求的解決方案,做智慧製造、智慧物流、智慧服務的最後一哩路。
從「賣饅頭」改「賣蛋糕」,用新團隊影響既有組織
有了新的市場定位,程天縱開始推動組織轉型。他指出,和椿過去的零組件買賣就像「賣饅頭」,產品標準、選項有限,客戶挑走後怎麼用,公司也不必過問。
現在他要推的新服務是「賣蛋糕」:必須先了解客戶的場合與需求,是用來慶生,還是用在婚禮?要幾層、什麼口味,再依情境設計。對應到產業,就是要深入客戶現場,提供量身打造的解決方案。
然而,這樣的轉型並非原有業務能承擔,過去,他們只需要報規格、談價格,如今卻要走進現場推廣機器人產品,團隊說不會賣、不懂。最終他決定另起爐灶,2025 年正式成立機器人事業處,用全新團隊推動新產品、新方法,逐步產生示範效應,再回過頭影響既有組織。
以和椿客戶德築集團為例,集團概念是推動智慧住宅,過去想在總部導入機器人服務,卻因建築特殊而屢屢受挫,創辦人黃瓊之表示,他們花了一年時間接觸國際大廠,卻都無功而返。
問題核心在於,德築總部全棟採用玻璃帷幕,強光反射讓機器人無法定位,極易碰撞;更複雜的是,機器人必須能搭乘電梯跨樓層服務,大廠的標準方案都要求客戶改裝建築設施。
和椿接手後,卻在 4 個月內讓機器人在玻璃環境中穩定導航,更可以搭乘電梯跨樓層服務,花費還沒有先前大廠的報價高。「他們對於理解需求這塊,跟提供方案是很強的。」黃瓊之表示,溝通過程中,客戶只需要提供平面圖、現場照片和影片,和椿就能快速提出可行方案。
透過制度取代人治,讓中階主管承擔責任
然而,產品線調整只是表面,更難的是業務模式改變,需要整個組織靈活應變。但過去中小企業管理權力高度集中,員工習慣凡事向最高層請示,容易癱瘓組織動能。
「企業文化的改變是人數的戰爭,人多的那一方,永遠會吃掉人少的。」程天縱的解方是讓制度取代人治,「要讓組織圖發生作用,就要分層授權負責,我盡量不越級管理。」他刻意避免直接指揮基層員工,堅持透過組織層級傳達指令,讓中間主管真正承擔管理責任。
具體的制度改革包括:會議效率化(從 3 天經營會議縮短為半天,只聚焦重大決策)、權責透明化(每個業務有明確的「軍令狀」,獎金分配可自行計算)、決策下放(讓各層級主管在職權範圍內自主決策)。
這些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專業經理人制」,讓組織具備支撐新商業模式的管理能力。只有當員工能夠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快速決策、主動解決問題時,和椿才能真正從賣饅頭轉向賣蛋糕,提供客戶需要的靈活解決方案。
在外界看來,和椿的轉型是 V 型反轉,但對程天縱來說,這段旅程的終點,不只是財報上的數字,而是能把一間老公司,交到下一代手中,依然有未來可走。
企業文化的改變是人數的戰爭,人多的那一方,永遠會吃掉人少的。
程天縱
1952 年生,美國加州聖塔克拉大學 MBA,曾任惠普中國區總裁、德州儀器亞太總裁、富士康集團副總裁,退休後積極投入創客圈,2023 年接手和椿科技董事長。
張以昇
1980 年生,日本早稻田大學企業管理碩士,2011 年加入和椿科技,2019~2021 年赴上海推動自有品牌發展,2024 年出任和椿科技副董事長。
和椿科技
成立時間|1980 年
員工人數|約 250 人
營 收|2024 年 16.62 億元,年增率為 69.08%
營運項目|從自動化零組件與運動控制領域延伸,深耕業界 45 年,現整合為 AI 機器人的解決方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