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ChatGPT

麥肯錫:只有 6% 企業真正靠 AI 賺到錢!他們做對哪些事?

2025-11-13 撰文 李岱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談到 AI 在企業的導入,老闆們的焦慮八成不離今年最常被討論的「AI agent」。這種能自己規畫、判斷、執行任務的智慧代理人,被視為下一波生產力革命的關鍵。

根據麥肯錫(McKinsey)最新發布的《2025 年 AI 現況報告》(The state of AI in 2025: Agents,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全球已有 62% 的企業開始實驗 AI Agent。但真正能把 AI Agent 大規模導入核心業務的,不到 10%。

換句話說,大家都在談 AI,卻只有少數人能把它變成實際戰力。究竟問題出在哪?

延伸閱讀:7 成企業還沒用上 AI!老闆們都高喊導入,為何腳步卻慢吞吞?

AI Agent 為何難落地?企業必須突破 3 大關卡

目前 AI Agent 最常出現在 IT 和知識管理領域,例如 IT 服務台自動化、研究報告生成等。這 2 個領域的共同特徵是「數位化程度高、流程標準」,所以更容易讓 Agent 介入。即便如此,能做到規模化推行的企業仍是少數。

而在其他功能區塊,例如製造、供應鏈、人力資源等,AI Agent 的使用率通常不到 5%。原因也不難理解:這些工作要與實體設備、人員協作、現場判斷深度整合,難度遠高於純數位場景。

想讓 AI Agent 真正落地,企業得先跨過 3 道關卡:
1. 可靠性: 如何確保 Agent 的輸出不出錯?
2. 協同性: 多個 Agent 在複雜流程中如何合作?
3. 監督性: 什麼該讓它自動做,什麼該讓人來決定?

這些問題沒有通用答案,每家企業都得自己摸索。但有少數企業,找到了答案。

用 AI 提高收益的「高績效企業」做對了 4 件事

麥肯錫調查顯示,那些能夠從 AI 獲得顯著 EBIT(息稅前盈餘,扣除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影響的 6% 企業,都做到了這種系統性的整合。而其他 94% 的企業,還在各自為戰。

麥肯錫將這 6% 的企業定義為「AI 高績效企業」。他們做對了什麼?有 4 項因素:

1.野心

多數企業問「AI 能幫我省多少錢」時,高績效企業問的是:「AI 能幫我創造什麼新的商業模式?開拓什麼新市場?提供什麼過去不可能的客戶體驗?」麥肯錫指出,超過一半的高績效企業表示他們的組織打算使用 AI 帶來轉型變革,而其他企業中只有 14% 這麼認為。

大多數企業將 AI 視為效率工具,像是用 AI 自動化客服、簡化行政流程、加速軟體開發,都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成本節省。

但高績效企業看到的是更大的藍圖。他們當中超過 8 成設定了效率與成長目標,透過改善客戶定位或推出新產品功能來增加營收;8 成設定了創新目標,要創建新業務或轉型商業模式。相比之下,其他企業中只有 50% 設定成長目標,50% 設定創新目標。

2.流程重塑

假設一家企業想用 AI 提升客服效率。一般的做法是導入 AI 聊天機器人處理常見問題,複雜問題再轉給人工客服。這能節省一些成本,但本質上只是「用機器替代人」的思維。

但高績效企業會讓 AI 從所有客服對話中學習,識別產品設計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預測哪些客戶有流失風險,在他們打電話抱怨之前就主動介入。將客服人員從「問題解決者」轉型為「客戶成功顧問」,專注在高價值的諮詢和關係維護上。

他們重新定義 KPI:從關注「問題解決時間」,轉向「問題預防率」和「客戶終身價值提升」。不是在現有流程上「加一個工具」,而是重新思考「客戶服務」這件事的本質。這種重新思考意味著打破既有的工作方式、重新分配資源、重新培訓員工。

3.投資

但要讓流程真正重塑,背後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麥肯錫發現,那些高績效企業在 AI 上的投資比例遠高於其他公司,他們不把 AI 當作附加功能,而是核心能力。

這些企業把資源花在最難模仿的地方:打造敏捷的產品團隊、建立可重複利用的數據資產、培養員工的 AI 技能,以及形成能持續迭代的開發流程 —— 而這些能力買不來,只能靠時間和組織力一點一滴建立起來。

因為你可以花錢購買最先進的 AI 平台,但你無法購買一個知道如何快速迭代 AI 產品的團隊;你可以訂閱最好的數據服務,但你無法訂閱一套適合你業務的數據產品體系。你可以聘請外部顧問,但你無法讓他們替代內部人才對業務的深度理解。

高績效企業明白,AI 時代的競爭力不是買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這種認知讓他們願意在短期內承受更高的成本,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投資會在長期建立起難以追趕的優勢。

延伸閱讀:研究揭企業 AI 導入新悖論:高層狂推狂用,卻怕員工「技能萎縮」

4.領導力

這一切,都需要領導層的真正承諾。 麥肯錫發現,高績效企業的高層主動推動 AI、親自參與決策與資源分配的比例,是其他公司的 3 倍。

所謂「承諾」,不是在會議上喊口號,而是 CEO 親自主導 AI 策略、追蹤進展、調整預算,甚至親自使用 AI 工具。 這樣的帶頭行動,讓整個組織知道:這件事是真的。

有了這樣的承諾,AI 不會只是短期風潮,而能成為推動組織長期變革的引擎。也正因為如此,高績效企業在各領域的 AI Agent 應用都遠勝其他公司,他們不只「用得多」,更「用得深」,把 AI 變成業務核心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McKinsey;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李岱君

核稿編輯:王宥筑

繼續閱讀 AI 生成式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