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別開除績效吊車尾的員工!黃仁勳獨創「濃湯」用人哲學:矽谷流行的末位淘汰制,對公司沒好處
分享
住輝達(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近期獲頒史蒂芬・霍金研究獎學金(Professor Stephen Hawking Fellowship),並受邀至英國劍橋大學學聯(Cambridge Union)發表演說。
黃仁勳深入剖析他執掌輝達 33 年來的心路歷程。不同於外界對執行長掌握權力、享受榮耀的刻板印象,黃仁勳直言,CEO 的工作本質實際上是由「痛苦與受苦」所堆砌而成。
其他創辦人都不想當 CEO,黃仁勳:這是一份充滿「痛苦與犧牲」的工作
回顧 1993 年輝達創立之初,這段傳奇故事始於連鎖餐廳 Denny's 的一次聚會。黃仁勳透露,當時與他共同創業的另外 2 位夥伴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普里姆(Curtis Priem)之所以一致推舉他擔任執行長,原因單純且直白:「他們不想做這份工作」。
黃仁勳幽默地表示,後來證明這 2 位夥伴非常聰明,因為擔任 CEO 絕非外界想像的充滿權力與指揮快感,而是一場漫長的犧牲之旅。
「CEO 的工作是服務、創造條件,讓他人能完成他們一生的志業。」黃仁勳指出,領導者的職責並非展現權威,而是在艱難時刻做出困難的決定。這份工作必須承受克服障礙時的痛苦與折磨,以及無數次的自我犧牲。
他強調,策略的本質在於「選擇不去做什麼」,這本身就是一種取捨與犧牲。對於那些嚮往成為執行長的年輕人,黃仁勳坦言並非要勸退,但必須認清這份榮耀背後,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痛苦。
他能堅持 33 年至今,祕訣僅僅是「沒有感到厭倦,而且沒有被開除」。
摒棄末位淘汰制!黃仁勳獨創「濃湯哲學」,留住績效後段班的人才
面對聽眾提問關於大學排名制度與競爭的必要性,黃仁勳分享輝達早期曾引入矽谷流行的「績效排名與評分」制度以及「末位淘汰制」 —— 即每年剔除績效最差的 5% 員工。然而,如今輝達已「100% 廢除」這些制度,因為他發現這種評比方式對公司毫無益處。
黃仁勳提出一個「濃湯理論」來解釋他的用人哲學,他認為,如果透過不斷篩選、剔除後段班員工,最後留下的可能只是一碗清澈、純淨但口味單調的「高湯」;然而他更希望公司像是一碗料多豐富、混雜各種風味的「燉湯」。
他強調,那些處於績效排名底層的 5% 員工,往往是因為他們剛經歷冒險、嘗試創新,但不幸失敗。如果開除這些願意承擔風險的人,公司將失去創新的勇氣。
輝達鼓勵員工創新、接受失敗,因此他選擇不開除員工,而是給予他們從失敗中學習並重生的機會,這些人來日可能會成為拯救公司的關鍵人物。
給年輕人的建議:保持理智誠信、勇敢,並學會公開示弱
隨著 AI 技術飛速發展,黃仁勳認為教育體系與人才定義也面臨重大改變。他指出,智力正逐漸變成一種廉價的大宗商品,當電腦能夠理解數據、語言甚至生物學的意義時,透過考試排名來證明自己比別人聰明或擁有更多知識,已不再那麼重要。
站在劍橋大學這樣擁有 800 年歷史、重視學術排名的頂尖學府,黃仁勳建議教育界應該重新評估舊有的價值觀。
在未來,真正稀缺且珍貴的特質不再是完美的成績單,而是「理智誠信」、「勇敢」以及「公開示弱」。創新者往往會面臨被嘲笑的風險,因此必須具備足夠的謙遜與韌性,敢於在公眾面前承認錯誤、改變心意,並展現出真實的自己,這才是 AI 無法取代的人類核心價值。
在演說的尾聲,黃仁勳給予所有創業家與年輕學子簡單卻深刻的建議:
「這能有多難?」
他坦言,如果他在 29 歲創業時就知道這條路有多麼艱難與痛苦,他絕對不會開始。但也正是因為當時那種如孩童般的無知與樂觀,讓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在這個充滿變數的 AI 時代,他鼓勵年輕人別怕自己無知與天真,並帶著好奇心去行動。
資料來源:2025 Hawking Fellow;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