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王毓茹
花大錢請網紅直播,下單數卻不如預期?想找到「最佳帶貨人選」,企業要評估的幾件事
分享
直播行銷已經改變電商市場,一場直播能創造 3000 萬元營業額;一支售價超過千元台幣的刮痧棒,短時間賣出上百組。
「直播的說服力很強,主播即時分享使用心得、回答問題,很容易吸引粉絲下單。」網紅行銷公司 AsiaKOL 亞洲達人通行銷總監蔡武諺表示,直播行銷的強項是即時互動和客服功能,短影音和圖文很難取代。《直播主不能說的秘密》提到,因為主播與粉絲有很強的連結,這些互動帶來陪伴感,讓粉絲黏著度很高,進而信任主播的介紹和使用心得,願意購買產品。
根據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預測,2026 年全球直播電商銷售額將占電子商務 10~20%。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2025年「直播電商消費者調查」,台灣有網購經驗的網友,73% 觀看過直播電商平台,有 31% 曾下單。
找網紅帶貨,先看粉絲輪廓和互動率
看中直播的潛力,讓許多企業躍躍欲試。然而,不少公司花大錢請來粉絲群龐大的網紅幫忙帶貨,下單數卻不如預期。對此,他建議企業先評估 2 件事:
第一,品牌是否已累積一定的知名度,以及產品介紹完整性 ,「當大家看了主播介紹有興趣,卻找不到品牌相關資訊,也不敢輕易下單。」
第二,公司的商品類型適合透過直播銷售嗎? 舉例來說,服裝或日用品大多平價,消費者普遍不在意品牌,就很適合直播;但家電或手機動輒上萬元,單價高且重視品牌形象,猶豫期、下單阻礙就會提高。因此,企業必須先把品牌故事、產品資訊整理好,經營官網與社群,才適合進入直播銷售階段。
「想請網紅直播,必看粉絲輪廓和互動率。」蔡武諺提醒,找網紅直播主要是靠他本身的粉絲基礎來帶貨,因此網紅的粉絲輪廓和品牌契合度是首要考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過往的直播案例,」例如母嬰用品找網紅直播,先確認網紅的孩子在哪個年齡層、過去帶貨的產品是哪些種類,再看是否跟企業主推的產品一致。
其次,則是網紅的互動率。例如 Instagram 粉絲數是 1 萬,取最近 9 篇貼文,將「按讚數+留言數」除以粉絲數,就能算出互動率。「建議互動率至少達 3%,效果比較好。」他強調,微型網紅的互動率通常比大型網紅好,粉絲數介於 1~3 萬的網紅,互動率甚至能達 10%。
自家員工經過訓練,是最適合的直播人選
「直播很吃主播的人設,人設和商品契合才能成功。」許多品牌做直播時,常常想把產品的所有資訊都講出來,但會讓觀眾覺得資訊太雜、難以吸收。重點是要根據直播主的粉絲的屬性與關注點,挑出最有共鳴的亮點來說。
舉例來說,如果觀察到網紅的粉絲群對這類產品主要討論集中在顏色和外型,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介紹規格和技術。
「如果品牌本身社群經營得好,又有一定的專業度,讓自己的員工直播也是不錯的選擇。」蔡武諺表示,近來像 UNIQLO、EDWIN 和燦坤都採這種方式,好處是員工對自家商品最了解,能即時提供專業資訊,且與品牌形象保持一致,也更容易整合線上線下資源。
他並指出,不管是網紅還是自家員工進行直播,主播最重要的是口條清晰與臨場反應,能夠即時回應觀眾問題、靈活應對突發狀況。若能展現明確的個人特色,更容易打動消費者,建立專屬的信任感與親近感。
網友重視真實互動,反應快、有個人風格受歡迎
為什麼主播的個人特色那麼重要?〈善用直播,讓網紅行銷更有影響力〉(Leveraging Livestreaming to Enrich Influencer Marketing)提到,這是因為觀眾對直播中的「真實互動」期待愈來愈高。
如果只是推銷產品,往往很難留住觀眾;反之,當主播能自然展現個性、真誠回應提問,品牌訊息更容易被接受。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品牌開始重視「主播人設」,讓代言人、內部員工或合作的網紅都能以更生活化的方式來互動。
更何況,直播遇到的狀況千奇百怪,「你不知道直播過程大家會問什麼問題,而且大家都在看主播怎麼解決。」曾有主播遇到網友人身攻擊,當下他用幽默的方式回應,得到網友好評。中國也有找明星直播帶貨,卻因為情緒失控,影響銷售的例子。
不僅如此,優秀的主播還要能掌握節奏、根據狀況調整流程,例如人少的時候把抽獎環節提前,才能成功吸引網友進入直播間,並鼓勵網友下單,提升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