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一流的人都怎麼「選書」讀?11 個秘訣,幫你找到真正該讀的好書

2017-09-11 Elies book consulting董事長 土井英司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讀書,是從數千行字裡,畫出專屬於自己,能夠拓展未來、翻轉人生的一條線」——《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我認為,閱讀商業類書籍的重點不在享樂,而在於投資。一流的讀者,能夠從上千行文句中挖掘能為己所用的精華,畫上專屬於自己的一條線,為自己的職涯或事業創造新的契機。

這其中的重點,第一個就是「選書」。到底選哪些書,才真正對自己有幫助、才能在短時間內汲取最多精華,內化成自己的專業知識?下面這 11 個祕訣,是我自己多年在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擔任採購時的獨門祕訣,分享給你參考:

1. 經理人類的書,作者要挑「創辦人」或「中興功臣」

首先談作者。最常見的商業書作者就是「經理人」,如果要讀經理人類的書籍,我認為作者要挑「創辦人」或「中興功臣」

許多偉大創辦人都是白手起家,並創造企業理念,這一類型的名著更是不勝枚舉。有些人從中途接棒,將萎靡不振的企業推上高峰,這種中興功臣又有不同於創辦人的觀點。最有名的中興功臣著作,就是讓 IBM 重生的路.葛斯納所寫的《誰說大象不會跳舞?》

另外擔任過寶僑(P&G)執行長的拉弗里也寫了一本內行人才知道的《改寫遊戲規則者》。書中提到寶僑如何打造出 Ariel、Febreze、SK-II、品客等暢銷產品,如何領導市場、以及創新的祕訣,是相當珍貴的著作。

這些書乍看之下都很平淡,但只要挑選中興功臣的著作,就不太會錯過好書。另外,有些商業書的作者既不是創辦人,也不是中興功臣,只是從上班族當上老闆,這就要小心了

在大品牌公司工作之後當上社長,而不是親自創立這個品牌,這種人寫的書學不到品牌的本質,或許只能學到怎麼在企業內部的鬥爭之中脫穎而出。市面上還有許多外資企業的日本分公司社長所寫的書,這些人通常是仰賴外國品牌的勢力來做事,無法確定作者真正的實力如何。這時候可以參考他在母公司是否擔任要職,若此人在母公司也是決策團隊的一員,代表他確實有本事。

所謂的「經理人」,包含著多種模樣。讀者必須仔細確認作者的經歷,據此判斷能夠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2. 從「作者簡介」分辨有沒有本事

接下來,我想談談怎麼從作者簡介分辨他是「真品」還是「假貨」。

首先,請仔細看看作者的經歷與證照。重點在於分辨出這些是靠實力去取得的,還是任何人只要花錢都買得到。

假設簡介中出現了「哈佛」兩個字,如果是實際就讀哈佛大學、商學院、法學院等,並取得學位,就的確證明了作者的實力,當然算是一流經歷。但如果只是「曾就讀哈佛大學○○課程」就要小心,因為有很多課程只要繳錢,任何人都能去上,哈佛大學官網就有各種付費課程的價目表,讀者若有興趣,都可以上網查詢。

「曾師事○○教授」卻未提及有無畢業、有無學位,這也要小心。他可能只是花大錢去哈佛旁聽。另外,「客座教授」也是比較容易取得的稱號,別被它騙了。

商場經歷也有類似狀況。有些人會避重就輕地寫「曾參與△△公司之□□研發計劃」,借用知名的公司與品牌來幫自己打知名度,但只要他沒有清楚寫明自己的職位與成就,建議你就別當一回事了。

有些人在外資企業的日本分公司創造亮眼業績,如果他只是靠外資既有的品牌力量達成,這種書就不必讀;但如果他有自己的創新做法,例如打造日本特有的品項,或將外國產品本土化,這本書就有閱讀的價值。

還有一種狐假虎威的手法,那就是自稱「擔任知名企業的講師」。若企業因為聘他當講師而業績蒸蒸日上,創造熱銷商品,那是值得一讀。但實際上知名企業經常聘請講師,他可能只是其中之一。

只要仔細研究簡介,就能知道這位作者有沒有足夠的資歷與本事,能否寫出有價值的內容。這就好像家中愛犬生病,千萬別去諮詢寵物用品店的店員,因為他們是「賣東西」的專家,而不是「治病」專家。治病,應該去找獸醫才對。

3. 作者要選「一流的變態」

前面提到作者簡介的可信度,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觀點來看作者是否可信,那就是看他有沒有靠「喜好」去做事

高端連鎖超市成城石井的創辦人石井良明很喜歡「零售業」,也就是相信自己挑選商品的眼光,客人一定會買得很開心。使日本環球影城(USJ)業績起死回生的森岡毅,則喜歡根據數據來提出假設,並且逐步驗證,創造前所未見的成就。
他們都從工作中獲得名利所無法衡量的報酬。

請容我說得過分些,他們都是相當偏激的人,甚至有點「變態」,但就因為他們變態地熱愛工作,寫起書才有氣勢與深度。優秀作者的條件之一就是「一流的變態」,如果你從文字中感覺到變態狂熱,這本書就該讀。

4. 別向「顧問」學實作

優秀顧問寫的書通常都不錯,但如果搞錯該學的部分,有可能在商場的實戰中派不上用場。讀顧問所寫的書,是為了確切掌握特定領域的「王道」,顧問可以井然有序地解釋管理的王道、策略的王道或行銷的王道,這些通常都值得一讀。

但顧問畢竟只是提供建議的人,幾乎都沒有實際執行的經驗。
- 能夠提供優秀的經營建議,不代表真的會經營企業。
- 能夠提供優秀的行銷建議,不代表真的會賣東西。
- 能夠提供優秀的教育訓練計畫,不代表真的會教。

他們不管客戶怎麼執行自己的策略,也不管依據現實狀況該如何改變策略,所以別想從這些書學到最前線的執行力。你只能向顧問學普遍性的策略與戰術,因此只有在需要有系統地掌握特定領域的知識時,才需要讀顧問所寫的書。

5. 別挑「門外漢」寫的書

有些作者是活躍於媒體的名嘴,每年出版的書高達十本,他們有穩定的書迷與客群。這種作者的書好賣,也因此多產,我並不想評論產量高是好是壞。問題是,作者到底說了些什麼。

絕大多數名嘴、評論家都是先從特定專業領域提升知名度,才建立社會地位的。他們可能有博士學位、經營公司、或者擁有大學教職,評論起自己的專業領域當然既客觀又有成效。做學問的人,談起自己的專業當然比較可靠。問題是他們針對自己不專精的領域,還是像個專家一樣滔滔不絕。

  • 法學家去談英文。
  • 日文專家談兩性情愛。
  • 前職棒選手談其他運動。

這種事情不勝枚舉。這些人明明不是專家,出版社卻看上他們的知名度與信賴感而請他們寫書,這種書就算賣得好,對讀者也沒什麼益處。這些作者只有在談自己擅長的領域時,才有價值。

《基業長青》的作者柯林斯在接受專訪的時候這麼說過:「我要做過大規模調查才能寫書,所以五年才出一本書。

6. 不要被「書名」欺騙

接下來的內容可能會稍微冒犯各位編輯,因為我認為書名經常和內容沒什麼關係,而且我想,不會有太多編輯跳出來對我的說法表達嚴正抗議。

書名通常是由編輯與出版社來決定,編輯是打造一本書的人,也是行銷這本書的人。只要書名能夠吸引讀者、增加銷量,即使不符合作者理念與書本內容也在所不惜。

所以,別被書名給騙了。很多書的書名看來誘人,買來一讀卻失望透頂,這倒不是什麼大問題,再找一本好書就行。問題在於,若是遇到自己不喜歡的書名就不讀,這就非常可惜。有時候讀讀這些書是對自己很有幫助的。

比方說前面提到的《成城石井的創業》,從書名看來感覺是「創辦人的感人故事」,但其實是詳盡描述成城石井如何建立起品牌,並獲得顧客死忠支持。 看到書名誤以為是創辦人自傳,而拒絕翻來看,將會喪失絕佳良機。所以,千萬不能只看書名選書。

7. 選「專有名詞」較多的書

我很推薦兩本書,《為什麼法國人愛「百吉棒」?》和《進化式商務旅館為何如此一房難求》。這兩本書談的東西天差地遠,卻有下面這些共同點:包含許多「專有名詞」。這種書「值得買」。

在收集資訊的時候,專有名詞總是能提供很大的幫助。
- 商品名稱
- 企業名稱
- 人名
- 地名

無論上網搜尋或翻找地圖,只要掌握專有名詞,就能大大提升搜尋速度,資訊準確度也更高。書中的專有名詞不僅讓你了解書本內容,還可以幫助你查詢進一步的資訊,例如這個的大品牌是由哪家企業所經營,又有哪些客戶。

而作者一旦搬出專有名詞也就不好胡說誇大,因為專有名詞愈多,讀者就愈想查證,所以書中專有名詞愈多,可信度就愈高。反之缺乏專有名詞,內容模糊曖昧的書,請盡量別碰。

說到商業書的作者,大概就是企業主、顧問,各行各業的專家,但我希望各位再加上一種人。就是「記者」。

某種專門刊物的記者,或專精某種產業的記者,寫書時通常會使用大量專有名詞,這代表他的採訪是很有深度的。這種書通常比較無趣,在書店裡擺放的位置也不起眼,但其實是很珍貴的。而且,正因為一般人不知道它們的價值,讀了這些書,就會強化你的優勢。

8. 如果前幾頁就值得畫線,買了

站在書店裡挑書的時候,有個簡單的標準,那就是開頭有沒有震撼人心的佳句。一本好書,在很前面的部分就會出現值得畫線的內容。

我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讀到曾任寶僑全球總部北美區潘婷品牌經理、現為經營日本環球影城的 USJ 行銷總監森岡毅所寫的《機率思考的戰略論》,此書份量超過三百頁,但開頭就有值得畫線的佳句:「市場結構的 DNA 取決於消費者的喜好(消費者對品牌的相對喜好度)。」我看了這句話便欲罷不能,一口氣看完全書。

高端連鎖超市成城石井創辦人石井良明的《成城石井的創業》也在第六頁出現決定性的思維:「品牌就是顧客對你的評價,光做表面功夫是不夠的。」我在書店拿起此書翻閱,看到這句就決定買下。

嬌聯(Unicharm)社長、同時也是該公司中興功臣的高原豪久所著《嬌聯式 栽培自我的技術》,第二頁就開門見山地說了:「今天的商業環境不是『大欺小』,而是『快欺慢』。」生產消費性產品的嬌聯為何能持續成長?關鍵就在這一句,實在令我佩服。

當作者真正理解事物本質,並有能力傳達給讀者時,就能讓人在書本開頭就想畫線。商業書不是小說,不需要好酒沉甕底。好的商業書,一開頭就寫得好。

9. 書本要有大量的「資料」佐證

有大量資料佐證的著作令我感覺美妙與敬佩,這種書堅持立場努力查詢資料,與處處為客戶心情設想的業務思維恰巧相反。

優秀的行銷人,會與顧客拉開距離,透過研究資料來理解顧客,「分析資料並提出假設」,以一種科學的、學術的方法來執行。近年來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前面提過的《機率思考的戰略論》。但我必須註明,在日本並沒有很多以學術方式做行銷研究的行銷人。

10.「翻譯書」的好書機率較高

翻譯書的好書機率比較高,原因在於全球化。去美國的超級市場瞧瞧,就可以看到「世界」,好吃的麵來自義大利或日本,好優格來自希臘,好水來自法國,全球化就是將全世界最美味的佳餚聚集在一個地方。

亞馬遜,ZARA,優衣庫,寶僑,嬌生,在亞洲拓展的嬌聯,在印度設點的鈴木,都是靠著全球化去汲取最佳資源,才會不斷成長茁壯。如果優衣庫、鈴木、嬌聯都只待在創始之處的日本,現在會是什麼光景?全球人口正向一百億邁進,其中大半地區的生活品質才正要準備突飛猛進,反觀日本,人口開始減少,而且幾乎所有產業都受困於低成長,即將成為全球化浪潮中的輸家。

翻譯書的好書比較多,是因為在世界級的市場上,總不缺嶄露頭角的贏家,所以看看熱門的翻譯書想必不吃虧。

11. 注意「條列內容」

如果時間不夠,只能快速翻閱瀏覽呢?最後,讓我介紹這獨門絕招:請找有條列出策略、戰術與妙招的書。

拿起書來快速翻閱,只要看到條列式的的內容就停下來看,如果條列出的內容是全書精華,或是容易執行的戰術經驗,那這本書就值得一看

作者有辦法條列內容,代表他能夠好好地整理分類,更重要的是,能具體表達自己的想法。正因為作者絞盡腦汁,身體力行,建立方法,才能條列出明確的內容。如果想迅速判斷一本書的好壞,就看看其中條列的內容。

延伸閱讀 /

1. 為什麼閱讀對我幫助不大?來看看年收入 300 萬的人是怎麼看書的

2. 讀書怎麼畫重點才最有效?聰明人的做法跟你不一樣

(本文整理、編輯自《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天下雜誌出版)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成功 Success > 目標管理
feature picture
陳姿伶製圖

寫下你的 2026 夢想清單:用原子習慣累積 365 天小勝利,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樣

2025-11-04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5 年來到尾聲。每年到這個時刻,總會冒出一句熟悉的想法:明年,我想過得更好。

但什麼叫「更好」?是更健康?收入更穩?心情更平靜?或是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和能力?

如果沒有策略,「更好」常常只會停留在願望。今年,我們換個作法,用能執行、能追蹤、能累積的方式,踏實帶你走向 2026。

向大谷翔平學習:把大目標拆成小任務

棒球巨星大谷翔平曾用九宮格清晰規劃自己的訓練與目標,完成投打二刀流的成就,並多次榮獲 MLB MVP。同樣,台灣柔道選手楊勇緯也借助類似的目標管理方法,精準掌控技術與心態,在奧運舞台上奪得銀牌。

他們的成功不僅來自天賦,更來自具體化目標,並持續行動。

這也正是經理人「商管 LAB」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與「理想生活實踐模版」 的核心精神:這套模版並非僅僅是一張表單,而是專為目標管理與實現設計的全方位實用工具。

它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 3 大核心功能,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行動,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累積成可見成果。

九宮格設計理念:從抽象到具體,畫出你的夢想藍圖

經理人

在我們的模版中,九宮格是將夢想拆解為具體行動的關鍵工具。首先,你需要在格子的中心寫下最核心的夢想,例如「2026年加薪」或「學會第二外語」。接著,將這個夢想拆解為 4 大面向:

屬於自己的計畫: 專注於提升個人技能。
與他人相關的目標: 例如促進合作或建立深厚人際關係。
具體可衡量的成就: 像是考證照、優化履歷表,讓進步變得可見。
無形但深具價值的追求: 比如改善情緒管理或建立正向心態。

經理人

為了協助你思考,我們設計了 2 種九宮格邏輯:

1.放射型思考: 適合初期發想,無需拘泥順序,將所有相關的想法填入九宮格。這種水平式的思考,能激發你的創意靈感,從而找出未曾考慮的目標或行動計畫。

2.螺旋型思考: 適合具體執行階段,從核心目標開始,順時針依次填寫各步驟,建立因果關係,使目標的拆解更有深度。

理想生活實踐模版設計了「AI 目標規劃師」ChatGPT小助手。
陳姿伶製圖

AI 規劃管理師:透過提問釐清思緒,拆解目標與步驟

如果你在規劃時卡關,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個 ChatGPT 小助手「AI 規劃管理師」,頁面上設有兩個選項:「工作目標拆解」 與 「生活目標拆解」,針對不同面向提供貼心的支持。例如,點選「工作目標拆解」後,GPTs 小助手將引導你輸入以下資訊:

產業與職位: 目前在哪個產業?擔任什麼職位?
工作內容: 你的日常工作任務有哪些?
目標描述: 希望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達成什麼具體目標?
其他背景資訊: 目標的動機是什麼?是否已經有一些相關的資源、技能或挑戰?

根據你的回答,「AI 規劃管理師」會幫助你拆解出 8 個適合的子目標,並提供具體行動指引,讓方向與步驟更清楚。

每日習慣追蹤:累積微小成就,見證巨大改變

善用每日追蹤,輕鬆培養原子習慣.jpg
陳姿伶製圖

如果九宮格是你的目標地圖,那麼每日習慣追蹤就是實現目標的動力來源。許多人在開始目標管理時,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克服惰性。

我們的模版不僅提供了簡單易用的習慣打卡系統,還加入了一項充滿趣味與激勵的設計:根據完成率,讓你的數據以花朵的形式呈現。

每日打卡建立好習慣,朝理想生活邁進.jpg
陳姿伶製圖

你可以寫下「每天運動 20 分鐘」、「早晨冥想 5~10 分鐘」等想要培養的原子習慣。每天完成後,只需在方格內打勾,就能立即看到數據變化,得到成就感。

隨著完成率逐步提升,一朵小芽會慢慢成長,最終開展成一朵盛開的花朵,象徵你在習慣培養路上的累積與突破。這項設計不僅提升了記錄過程的趣味性,更讓數據從冷冰冰的數字,轉化為溫暖的視覺回饋。

同時,進度視覺化圖表也能幫助你清晰檢視每週、每月的習慣達成率,即使偶有波動,整體數據仍然展現你的堅持與努力。

復盤日記:每天的溫暖對話與反思

透過每日情緒、行動與反思紀錄,追蹤進步與調整方向。
經理人

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很少停下來與自己對話,在復盤日記中,除了「心情指數」、「睡眠狀態」這些反映身心健康的欄位,我們特別設計了以下提問:

值得讚美自己的 3 件事: 寫下讓你感到自豪的小事,大方的給自己一個肯定。

經歷 3 件美好的事物: 也許是一頓可口的晚餐、他人一句貼心的問候……,透過記錄,將溫暖的瞬間重新珍藏。

今天學到了什麼: 你可以把這一欄當成心願清單,像是「多花幾分鐘陪伴家人」、「面對壓力記得深呼吸」,每一個改善的想法,都是邁向更好的自己。

如果真的想不到要寫什麼,我們在模板中設計了小錦囊,只要跟著提示走,就能幫助你反思過去、挖掘生活中的動力來源,讓每一天都成為邁向夢想的墊腳石。

你的 2026,從寫下第一格開始

經理人

這份「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不僅是一份工具,更是你實現理想生活的指南。搭配「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幫助你從目標的構想到具體實踐,讓夢想變得觸手可及。

今天就開始,寫下你的第一個九宮格,打卡你的第一個好習慣,記錄你的第一份復盤日記。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年後,你所繪出的夢想清單,會變成最動人的故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