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個工作,會更好嗎?沒想過 5 件事,換了可能會後悔


「為什麼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呢?」「那種公司應該早點離開才對……」
這兩句話看起來都像是換工作失敗的社會人士吐露的心聲,但這些其實都是出自近百歲的老人家。2012 年康乃爾大學詢問 1500 位老人:「人生中感到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回答,對自己選擇的工作感到後悔。
日本勞動部以 8 萬 5000 人為對象的調查顯示,有超過 3 成的人(包含大學畢業者)會在進公司 3 年以內離職。如果離職是正面積極的選擇可能還好,但是細看各項數據可以發現,「實際的工作內容跟想像有落差」是離職動機的前幾名,也就是說,選錯工作占了最多。
此外,依據歐美和亞洲圈約 2 萬件的調查顯示,透過獵人頭公司跳槽到其他公司擔任管理職或儲備幹部的人,有 4 成會在一年半之內遭到解雇,或是發現工作不適合而選擇自願離職。
為什麼我們這麼不擅長做工作選擇呢?
求職和轉職失敗,有 7 成是因為目光短淺
讓我們從哈佛商學院的研究來思考求職、轉職失敗的根本原因。
此研究訪談了世界 40 個國家、超過 1000 人的獵人頭公司和人資部門的主管,除了分析受訪者經手過的轉職實例之外,還尋找了因為換工作而無法發揮與過去同等表現,或是人生滿意度因此下滑者的共同點。也就是說,這項研究主要是在調查,找不到好工作而感到後悔的人的共通處。
調查結果結論如下:
求職和轉職的失敗,約 7 成是目光短淺所造成。
目光短淺指的是,只關注事物某一個面向,完全無法考量其他可能性。舉例來說,調查結果當中,最多的失敗類型是「沒有做事先調查」。
一般來說,選擇工作時進行全面性的調查是非常理所當然的。如果有朋友說「我憑直覺選了下一間公司」,任何人都會建議他應該再多做點調查吧。但是輪到自己的時候,不知為何我們卻容易怠惰,不做充分的調查。
獵人頭公司在訪談中就提到,會對新公司提出「業績是怎麼估算的?」「工作具有多少自主權?」這類疑問的求職者少之又少。他們是覺得自己已經取得充分的資訊了,還是以為自己選的道路正確無誤呢?我們無從知曉。但很多人在選擇適合的工作這件人生大事上,出乎意料地似乎無法將眼光放得寬遠。
再怎麼優秀的人,也會有目光短淺的時候
哈佛商學院的研究團隊,提出了 3 個目光短淺的類型:
因為錢比較多
此類型的人眼中只有錢,會因為薪資高而決定跳槽。收入增加是好事,但因為跳槽而失去前一份工作所建立的人脈,這類情況不時可見。
因為逃避而換工作
此類型的人對工作現況感到不滿,因此不斷跳槽,但換工作並非為了將來打算,而只是逃避現實。他們沒有想到,其實可以試著改善公司,因此收入最後常常是減少的。
過度自信,或是過度沒自信
這種類型的人對自己的評價極高,因此常誤以為「我在任何公司都可以如魚得水」「現在的公司很有問題」等,而忽略有可能是自己的問題,或是不懂得珍惜現況。又或是因為過度沒自信,覺得自己配不上公司,而失去了大好機會。
不管是哪種類型,都只關注在找工作時的部分要點,遺漏了其他可能的選項。腦中只有非黑即白二擇一的選擇,無法思考其他更好的可能性。因為目光短淺而做錯選擇的現象常出現於各種場景,頭腦再好的人也無法避開這個問題。
俄亥俄州立大學以頂尖企業的執行長和營運長為對象,針對他們所做的約 168 項選擇進行調查,確認「是否應採用新的商業模式?」「是否要吸收其他公司的優秀人才?」等決策結果。
調查結果相當驚人。做決策時(像是「是否要去挖掘優秀的人才」「是否要採用新的設計」等),只有 29% 的商務人士,會仔細評估 3 個以上的選項,大部分的人都只進行二擇一的思考。
二擇一那麼隨便的決策方式,當然做不出好選擇。根據數據顯示,相對於二擇一有 52% 的決策失敗率,在 3 個以上的選項當中做決定,失敗率可降到 32%。
從這些研究中,我們可以學到一件事。
找工作時應該要思考得更周到、更全面。
這個結論看似沒什麼,但如同上述,許多人就連找工作時也目光短淺得驚人。
「AWAKE」5 步驟,讓你做出正確的職涯選擇
我們該怎麼樣才能做出正確的職涯選擇呢?如何才能克服人類天生的缺陷,做出較正確的決策呢?
我閱讀了十萬份的科學論文,訪談了超過 600 位海外學者與專科醫師,從中精心挑選出與職涯選擇、人類幸福及決策相關的內容。此外,作為補充,我也蒐集了國內外數千篇組織心理學和經濟學等領域的論文,訪問了約 50 名研究人類幸福與決策的權威專家,想了解如何選擇適合的工作。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這裡將「適合的工作」定義如下:
可以將幸福最大化的工作。
換句話說就是,藉由完成每天的任務,能夠提升生活滿意度,感到喜悅增加、悲傷或憤怒等負面情感減少的工作。就算進入理想的公司、選擇了能發揮才能的工作,如果做起來不開心,再好的公司或工作也沒意義。
從眾多資料中,挑選出對選擇幸福的工作非常有幫助的技巧,融會貫通各家見解,將之系統化為 5 個步驟,如下。
步驟一:從幻想中清醒(Access the truth)
在開始尋找幸福的工作之前,先驗證坊間職涯建議的真假,讓自己從選擇工作時容易深陷的幻想中清醒過來。具體來說,在這個階段,我們要確認「把興趣當飯吃」「找符合性向的工作」這類主張的正確性。
步驟二:拓展未來(Widen your future)
了解真正能讓人感到幸福的工作是什麼,釐清讓我們做出錯誤職涯選擇的主因為何。開拓選擇工作的視野,是此步驟最大的重點。
步驟三:除害(Avoid evil)
在步驟二之後,接著要思考的是什麼樣的職場環境會讓人不快樂,了解有哪些方法能幫助我們盡可能地除去人生障礙。這邊會介紹幾個工具,幫助你從人生的眾多選擇中,挑選出最佳選項。
步驟四:察覺偏誤(Keep human bias out)
步驟四是找出讓人類大腦發生異常的「程式錯誤」,確認自己的決策有無錯誤。在此階段,我們將學習「事前驗屍法」和「第三人稱轉職筆記」等方法。
步驟五:重建工作價值(Engage in your work)
最後釐清你的工作選擇有多正確,以及要有多少成就感才夠等問題,藉由「工作滿意度」和「工作形塑」等技法,提升每一天的幸福感。
本書取上述步驟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為「AWAKE」(覺醒)。只要順著上述「AWAKE」的步驟,就能夠促使你覺醒,讓你的人生選擇接近正確答案,找到真正幸福的工作。
但即使如此,也未必一定要從步驟一開始,可以視情況,從合適的步驟做起。如果你已經把下一份工作的候補名單篩選得差不多,可以從決策工具著手;如果你煩惱「現在這間公司繼續待著好嗎?」的問題,直接跳到步驟五「工作滿意度」的地方開始也行。
(本文出自《換個工作,更好嗎?》,方智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