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創新創業
feature picture
pxhere

遭人否定的想法,其實藏有成功的契機?頂尖CEO們給我的啟發

2021-11-05 整理‧撰文 林庭安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想法或提案被否決時,你會怎麼想?

調味水品牌 Hint Water 創辦人卡拉.戈丁(Kara Goldin)向投資人提案時,得到一句不禮貌的回應:「甜心(sweetie),美國人嗜甜。」在商業場合被叫甜心,多數人可能會覺得被冒犯,但戈丁不在意,反而更專注研究「不甜」的飲料。

如今,Hint Water 每年營收破億美元,也在大大小小的零售通路上架,「不能因為產業內的人覺得你的提案不好,就把它視為爛想法,事實上,你可以從那些人身上得知,你哪裡跟別人不一樣。」

成功創業的人,都是在上千次的拒絕或失敗後,仍堅持不懈,終於得到認可。LinkedIn 創辦人、PayPal 創始董事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從 2017 年開始,透過 Podcast 節目《規模大師》(Masters of Scales)分享許多創辦人的故事,暢談如何把商業點子規模化。

快速決策、迅速修正,反應快才能活下來

他的上一本書《閃電擴張》,探討一家企業如何在短時間內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市場巨頭。今年 9 月出版的新書《規模大師》與 Podcast 節目同名,挖掘這些帶領公司快速擴張的創業家們,有哪些特質。

延伸閱讀:跑得不夠快,就等著被取代!《閃電擴張》揭露快速站上產業 NO.1 的法則

他認為, 規模化不只是一種理論、做法,更重要的是心態。從別人的否定裡得到正面啟發,就是其中一項 。大部分的人被教導要快速尋求認可,但事實上,人們可以從這些「不」得到更多收穫。霍夫曼認為,遭外界拒絕,可以讓你修改方向;質疑你能否做到,會讓你重新思考這個機會、商業模式大小;甚至,當你意識到那些反對者有可能是正確的,能讓你從可能失敗的 A 計畫,調整成更有潛力的 B 計畫。

身為創業家,必須拿捏什麼時候該積極進取,什麼時候該策略性等待。

這個平衡非常難,擴張太快會有風險,但進展太慢對新創事業來說,可能意味著創業失敗。

2004 年美國設計師托里.伯奇成立的同名時裝品牌 Tory Burch,清楚自己必須在紐約時裝周推出品牌,才能獲得注目。

時裝周前,她為門市訂製的「門」遲遲未到,當時紐約正值 2 月,天氣寒冷,她必須趕快決定是否為了門延緩開幕。

最終,她決定沒有門的狀況下開幕,結果超乎預期,他們賣出所有庫存。霍夫曼指出,矽谷有一句很知名的話:「如果第一個產品發布時,你沒有感到不好意思的話,就代表你推出得太晚了。」

在緊要關頭迅速決策,也是創業家們值得學習的特質。「多數大公司有太多律師、太多決定要做,當責任不明確,事情就會延宕或懸而不決。」Google 前執行長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官僚體制會摧殘創意,Google 能爆發性成長,正是靠快速決策。

施密特在 2001~ 2011 年間擔任執行長,當時 Google 剛成立不久,他建立一套規則讓組織知道決定會在哪裡決議:周一是員工大會、周三是業務會議、周五則是產品會議,加速決策推進。他們在 10 天內從決定收購 YouTube,到最終用 16.5 億美元(約新台幣 460 億元)買下,就是一個最好的案例。

收購 YouTube 前,Google 內部已有影音計畫。但在 YouTube 推出的幾個月後,他們知道自己很難趕上,決定找對方談收購。施密特解釋,Google 當然可以自己做任何產品,只是所費時間與金錢不少;收購一家已經在做這件事的公司,可以更快回收成本。「要自己從頭打造,做好這件事(do it right);還是買一間公司,現在就做?(do it now)」Google 選擇後者。

放掉過往經驗重新學習,對領導者來說更難做到。Nike 創辦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當初創業,只是覺得「世界需要更好的跑鞋」,只要鞋子能幫助運動員贏得比賽,銷售就會跟著來,品牌塑造、廣告行銷對他來說,不重要。

這樣的策略在 1980 年代,被 Reebok 用設計感、功能兼具的「運動時尚」超越。奈特花了 20 精熟設計、測試、銷售高機能運動用品,但市場風向轉變,他不得不放下過去,學習新事物。

當你的成功經驗不適用,你有勇氣拋棄它嗎?

於是,他跨出舒適圈嘗試行銷,最終激盪出知名的行銷口號:Just do it;加倍投資在鞋子的外型設計,甚至讓設計師坐上執行長位置,也開創許多經典熱賣產品線,如 Air Force。奈特知道,鞋子市場在 1980 年代初期發生了質變,他跟 Nike 必須改變,否則無法生存。

霍夫曼表示,這是每個想快速成長、有創造力的組織都會遇到的問題。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已經不夠, 領導者必須學著拋下舊成功、舊經驗 。這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人們傾向握著那些曾帶來成功的策略不放,「那些讓你走到現在的東西,不一定會帶你前往未來。」

繼續閱讀 創新 創業
相關文章

Masters of Scale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