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自制力很累人?2 個不要、1 個練習,養成下意識抗拒誘惑的好習慣


抗拒誘惑是很累人的事,如果你本來就已經很累,要抗拒誘惑就更加困難了。舉例而言,工作一天下來,醫護人員越到後面就越容易跳過洗手的步驟。醫生的值班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開不必要的抗生素給病人。
不要在疲累時做重要決定
從疲憊的醫護人員身上,我們學到的一課是:因為發揮自制力是很累人的,所以在一天當中,不妨盡早做需要自制力的決定。無論是決定三餐要吃什麼,還是考慮要不要衝動購物,最好都等到你精神振奮的時候再來做正確的決定。
坊間的流行雜誌(和某些科學研究)將自我控制刻畫成一件苦差事,這固然正確,但若以為這個辛苦的過程是有意識的,那就不對了。你或許會想像左肩坐著惡魔、右肩坐著天使,雙方各自對著你的耳朵講悄悄話,讓你左右為難。實際上,發揮自制力的過程比想像中簡捷明快得多。當你略過一道不健康的甜點,或無視一件你不該買的東西的廣告,抑或是在吵得正激烈時叫自己冷靜,往往都是下意識地控制自己。
不要動用高度自制力
在多數時候和多數情況下,人不會注意到自己正在控制自己。這種下意識抵抗誘惑的行為幫助很大,要是每一個決定都要有意識地衡量利弊得失,你就沒有時間做別的事情了。
下意識的策略有個好處是不需要我們的注意,也就不那麼消耗我們的心力。你不必察覺到自己正在發揮美化目標、醜化誘惑的自制力。當你希望自己的戀情成功,你就會誇大伴侶的優點,淡化其他潛在對象的魅力(例如那位迷人的單身鄰居)。為了守護自己和伴侶之間的感情,你不假思索、不知不覺地把目標變得比誘惑更有吸引力。人在發揮自制力時,會自動用較為正面的眼光看待目標,用較為負面的眼光看待誘惑,你可能會把「吃健康的食物」和成功、驕傲的感覺聯想在一起,並將「吃不健康的食物」和可恥的感覺聯想在一起。
類似的低度自我控制也有助你在面臨誘惑時堅守目標。把漢堡擺到注重健康的人面前,他們會立刻想到自己的健康,而較有可能去吃別的東西。同理,面臨打折的誘惑時,努力存錢的人也可能想起自己的銀行帳戶。
保羅.史蒂爾曼(Paul Stillman)、達尼拉.麥德維戴夫(Danila Medvedev)和梅莉莎.弗古森(Melissa Ferguson)發現,下意識的自我控制也有助你趨向目標,偏離誘惑。他們用了電腦化的測試法,受試者會在螢幕的兩邊看到兩種食物,例如一顆蘋果和一根冰棒,任務是要從螢幕底部中間開始,朝有助他們達成健康和健美目標的食物畫一條線,看這條線畫得有多直——是直接朝健康的食物畫過去,還是稍微往不健康的食物偏過去?結果自制力較強的人畫出來的線比較直,他們下意識抗拒著螢幕另一邊的誘惑,直奔健康的食物。
這些發揮低度自制力的反應很常見,而且熟能生巧,習慣成自然。你不需要特別激勵自己就會自動去刷牙,因為你已習慣將「早上起床」和「刷牙」這兩件事連在一起。一旦養成習慣,你所面臨的情境就會觸發你的行為,無論你有沒有訂下明確的目標,或有沒有刻意發揮自制力。養成習慣之後,解決自制力衝突就變得比較容易,你甚至不需要提醒自己目標是什麼,甚至完全不必動用自制力。
「自動執行」練習,幫助你下意識控制自己
在養成習慣之前,你可以嘗試為自己預設「執行意念」,並開始練習執行。彼得.葛威澤(Peter Gollwitzer)指出,只要一個簡單的執行計畫,就能帶來長遠的效果。一旦你有了一個目標,就用「只要怎麼樣(發生某種情況),我就怎麼做(實現目標的行動)」的方式造句,想好你要執行的動作。
舉例而言,你可以對自己說:「我一起床就練瑜伽。」或者「只要喝完第一杯酒,我就把酒杯放到洗碗槽。」執行意念預設好之後,只要提示一出現(起床或喝下最後一口酒),我們就會自動執行預設好的動作,靠的一樣是下意識的作用。
總括來說,自我控制很難,而且往往很累人,但我們可以提醒自己,熟能生巧,並且借助預設執行意念,把自我控制變成一件自動化的事情。最後你會習慣成自然,甚至完全不必動用自制力。你不必傷腦筋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是不假思索就採取對自己好的做法。
(本文出自《達標:芝大商學院教授親授,意想不到的激勵課》,先覺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