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戀不是壞事,是高情商的表現!心理學家:適度的自戀,能幫你度過難關


希臘神話裡有一個長相異常俊美的男孩。因為長得美、身材好,幾乎每個人都喜歡他,當然宙斯和赫拉群神也都喜歡他,給他無限的愛慕和關注。
但是,因為習慣了別人的愛慕和關注,所以他對別人異常地冷漠,愛答不理,誰跟他表白他都冷冷一笑。在一次次拒絕別人後,他終於得罪了一位大姐:復仇女神。
復仇女神非常生氣他的拒絕,於是對他施法詛咒,有一天,他去河邊喝水的時候,看到了水中自己的倒影,因為受到詛咒的影響,他竟然對水裡的自己一見鍾情,心想這個人是誰,怎麼這麼好看,我要和他在一起,為了和倒影在一起,他一頭栽進水裡就消失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兩件事,第一,太自戀會掉水裡淹死的。第二,自戀在古希臘時期就有了,它陪在我們身邊直到今天。
這應該是最早關於自戀的故事記載,自戀這個詞一直被當作貶義詞出現在社交媒體,前些年,哈佛醫學院教授、哈佛醫學院附屬醫院首席心理學家克雷格.馬爾肯博士(Dr. Craig Malkin)寫過一本書,《不用怕,自戀》(Rethinking Narcissism),書裡推翻了剛才的觀點:自戀既不是難以改變的性格缺陷,也不是嚴重的心理疾病,它是一種正常的、普遍的人類傾向。
適度自戀的人,比同齡者更開心、更健康
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喬納森.布朗(Jonathan Brown)透過數十年的「自我評級」結果發現:自戀幾乎是人人有,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並不普通,是「獨特」、「唯一」的。研究結果還顯示,認為自己優於常人的受訪者,比謙卑的同輩活得更開心、更善於交往,身體也更加健康。 這些因素幫助他們挺過困難,走向更好的生活。這個可以理解,沒有人能在不喜歡自己的狀態中,生活得很好。
所以,不要為了你的自戀難過,科學告訴我們自戀不是壞事,自戀能給我們帶來自信,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我曾跟我的學生說,年輕時一定要做到盲目自信,他們問我,為什麼要盲目自信?我說,因為你現在沒辦法做到理性自信,所以你只能盲目自信。
我有段時間盲目自信到誰說我不行我都不搭理他,因為我知道我做什麼都會有人打擊我,很多人被打擊兩下就放棄了,但我當時就是盲目自信,我太相信自己可以做好這些事情了,於是不服輸地堅持了很多事情,現在想起來,這種高情商的自信確實幫了我很多:在別人質疑我的時候、在別人說我不行的時候、在別人覺得我快完蛋的時候。
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最不喜歡聽到的就是有人說:「你還是好好當老師吧,別寫作了。」我當時心裡非常不好受,但我還是微笑地回了一句:「偏不。」現在看起來這些盲目的自信,幫助我走到了今天。
研究顯示,自戀的最大群體就是年輕人。特別是 25 歲以下的年輕人,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覺獨特的想法就會慢慢減弱。畢竟隨著年齡增加,生活閱歷的增加,見的人多了,大部分人都能越來越理智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不過是普通人。
高情商的人,會適度自戀,但往往不會做到炫耀到讓人不舒服,那些逢人就裝,見人就比較,空腹便便還愛教育年輕人,就是所謂的「油膩」。
(本文出自《高情商的刻意練習》,方言文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