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組織文化
feature picture
pexels

為感冒的常客煮一碗雞湯!晶華潘思亮的服務哲學:經營企業,文化比策略重要

2022-08-17 林靜宜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近二十年來,我一直在打造晶華的「將心比心」文化,一個在職場上能將心比心的人,在私領域也不會與將心比心脫勾,因為無法假裝,只能內化,否則很難真正做到將心比心,這就是無所不在的道,也是組織文化。

延伸閱讀:同間飯店,客人為何願意一再入住?把握 3 個黃金時刻,在既有體驗中創造驚喜

經營企業,文化比策略重要

經營企業,文化比策略還重要,好的企業文化可以是團隊由平凡變非凡的力量。就我的經驗,碰上危機時,愈能體現企業文化的價值,因而,企業之根最好能是普世價值(golden rule),不會隨著物換星移消逝。

飯店因著住宿、餐飲、宴會、休閒、購物衍生出的服務鏈環環相扣,有門房、櫃台、餐廳、客房、宴會、商場等與賓客面對面服務的前台,還有數十個部門的後台,總管理處(總部)、廚師、房務、總務、工程、資訊、洗衣等,每個單位都有其專業,要求體貼至微、水準均一,只要有個環節出錯,體驗就無法完美,是一百減一等於零的行業。

晶華人在專業上,不僅要懂飯店管理,心態上更要擁抱多元化,用款待服務感動世界(serve to move the world)。比如,由衷尊重全世界不同文化、人種,對形形色色顧客要將心比心,提供全人化款待。晶華講的「將心比心款待」是生活化的,它不只是服務,服務是做到一致標準,但款待要融入溫度,用一種寧靜有自信的態度,更似主人家(host)的待客之道,或是宴會上的第二主人(co-host)。

第二主人是什麼樣的概念?就像陽光下的如影隨形,影子雖然安靜,卻是光需要的完整存在。

大部分晶華同仁都有自身與客人之間的感動故事。晶華有不少定期入住的多年客人,有的是出差,有的是回家,同仁熟悉他們的生活習慣,久了,都成了會彼此問候的老朋友,我就曾聽到房務同仁煮了家傳雞湯給一位重感冒的國際常客的故事。雞湯並不是我們的 SOP,那位同仁只是想讓這位老客人早點恢復元氣,下班回家特別煮一鍋雞湯送過來,讓這位住遍全世界五星級飯店的客人直讚台灣的人情味。這些將心比心的小舉動,也都開枝散葉到集團其他的姐妹飯店。諸如此類的貼心故事很多,多到習以為常,久到內化為晶華的款待基因—— 將心比心

常有人把「將心比心」與「同理心」劃上等號,我覺得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形容的傳神,他說同理心是要從別人的窗戶往外看,試著去看別人所看到的世界。 將心比心就是要學會從顧客、同事、股東、合作夥伴的窗戶往外看,如果愈能準確進入對方的世界,愈容易達到共好。

而且,經營者更要見微知著,言行如一的親身實踐,不能說一套做一套。晶華成立至今,即便遇上再大危機,首先想到的是對員工將心比心,在能力範圍內,保障工作權。

延伸閱讀:3 萬人來用餐、零客訴!他如何讓生氣的客人,最後都笑著離開?

2020 年,公司獲利無可避免受到新冠疫情衝擊,雖然麗晶精品營收大幅成長百分之六十,館內餐飲亦有小幅成長,仍然無法填補住房與宴會的失血,若按全年業績,年終獎金最多只能發一個月,但我首次未按照利潤中心績效評鑑的結果,決定加碼,發出兩個月的年終獎金。因為,我深深受到感動,這一年大家經歷了把一天當成一星期用的辛勤共創,不分彼此的相互支援,完成許多不可能任務。

一位經營者若能將心比心,大家就會有向心力,全體才能總動員。這是雙向的回饋,員工也會與企業緊緊相連,主動思考。

稻盛和夫曾提出的一個成功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結果」=「想法×熱情×能力」。 這個方程式裡,最大影響變數是人的想法,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負向,會影響相乘結果。在晶華,這個方程式的想法就是「將心比心」,一切都可以連結到這個原點,也是行事的度量尺。

我把將心比心視作企業文化,不只因為飯店服務講究貼心至微的款待精神,更因為這是待人如己的人間至善。

將心比心是進入你我之間的領域,從自身內在走進別人,當在這核心領域可以帶進、包容外在的其他人,甚至是所有人,一個人就能與眾生萬物同在。我忽然之間也明白父親的老生常談——利人利「生」,也理解他所說的,透過經營去影響與幫助別人,比開支票更有意義。

(本文出自《晶華菁華:潘思亮從成長到重生的經營抉擇與哲思》,天下文化出版。)

相關文章

晶華菁華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