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功、黃家銘

因為員工心思太複雜,所以需要管理心理學

你想受人歡迎,還是受人尊敬?員工對「真誠領導」的 4 個期待,好主管必須懂


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心態正常的員工,希望遇到一個怎樣的「伯樂」呢?換句話說,他對企業管理者抱有哪些期望和要求呢?
根據心理調查資料分析,員工對管理者的期望和要求,按照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主要有以下 4 個層次的心理追求:
1. 追求安全:
期望管理者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不故意整人,不落井下石,不嫉賢妒能,不栽贓陷害。當管理者偶有過失時,不把員工當「代罪羔羊」拋出去。應該說,這是每個員工對管理者都會提出的最基本的期望和要求,因而屬於最低層次的心理追求。
2. 追求溫暖:
期望管理者能關心自己的疾苦,及時幫助自己解決生活上和工作上遇到的各種困難,為自己提供基本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有時候,由於受到地區、財力和物力的限制,一時難以解決自己遇到的某些困難,但只要老闆能夠表示一下關心,員工感覺到老闆的關懷就很滿足了。顯然,這屬於員工的較低層次的心理追求。
3. 追求信賴:
期望管理者能夠充分理解自己,信賴自己,十分放心的讓自己參與各種重要的團隊管理活動,把一些比較重要的工作交給自己,經常聽取自己提出的合理建議,並能夠對自己說一些「知心話」。顯然,員工對管理者提出的這些期望和要求,並非人人都能得到滿足,它已經屬於較高層次的心理追求了。
4. 追求事業:
期望企業管理者和自己興趣相投,想法一致,能夠為自己獲取事業上的成功提供一切方便條件,甚至期望管理者在必要的時候,為自己的盡快成才承擔一定的決策風險。不難看出,這是少數雄心勃勃的員工對管理者提出的最高層次的心理追求。
建立員工心理安全感,領導者可以這麼做
作為一位成功的管理者,不僅要對員工在這 4 個層次上的共同心理追求瞭若指掌,而且還需要對各個員工在不同層次上的特殊心理追求詳細了解。針對這些不同類型的員工抱有的各種心理追求,管理者應當因人而異,投其所好,分別採取不同的攻心策略,征服掌握員工的心。
例如,在適當時機和場合,採用適當的方式方法,對某一曾經犯下過失的員工公開表示諒解和袒護,以此來滿足多數員工追求「安全」的心理期望,增強大家的「安全感」。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可能幫助員工解決生活上和工作上遇到的各種困難,並使這一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在必要的時候親自出面,對重要員工表示慰問,以此來滿足多數員工追求溫暖的心理要求,使大家感到公司的關懷。
有意識的讓一些能力較好的員工參與一些重要的管理工作,經常徵求他們的意見和看法,並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對他們說一些「知心話」,以此來滿足部分員工追求信賴的心理要求,有效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為少數德才皆優、確有成才希望的員工開闢道路,甚至將自己的職位讓給他們,以此來滿足他們追求事業的心理要求,使他們盡快成才。
在採取上述攻心策略時,企業主可以選用各種靈活多樣的攻心手段,導演出一幕幕令人目不暇給、拍案稱奇的好戲來。在這方面,中國古代有作為的統治者,都分別創造了極具個性特色的攻心「戲碼」。
三國時代劉備當著趙雲的面,將他從亂軍中救出的幼子扔在地上,說:「為一孺子,險折我一員大將!」使趙雲感動得當即跪倒;曹操馬踩青苗,當即削髮示眾,以嚴軍紀⋯⋯。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管理者誤以為,攻心謀略只不過是掌權者為了更能夠實現自己的管理目標,所使用的一種收買人心的權術。倘若這樣來認識攻心謀略,那就大錯特錯了。
怎麼抓住員工的心?互動貴在「真誠」
誠然,在中外用人史上,確有不少統治者是透過玩弄權術來收買人心的,包括我們在上面提到的用人故事,其中有些也摻雜著一些權術的成分。但是,那些依靠政治權術來收買人心的統治者,只能在一段時間內得到員工的心,卻很難長久維持,一旦員工識破了他所玩弄的權術,那麼他的攻心企圖也就徹底失敗了。
怎麼做才能拴住員工的心呢?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只有真誠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人的心理才能維持正常發展,工作和生活才有幸福感。在企業裡,管理者應懷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來對待員工,這樣企業才能夠獲得最大的回報。
身為管理者,對待員工的心態、言行等的態度,就決定了企業的管理模式。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唯有用情用心去真誠對待員工,才能讓他們安心工作、努力工作,才能使他們為企業做出傑出的貢獻。
不管是從管理的角度來看,還是從人性的角度來講,作為管理者都應該以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員工,將心比心,多進行「換位思考」,站在員工的立場多想一想。唯有真誠,才能實現有效的溝通;唯有真誠,人際關係才可能持久;唯有真誠,才能真正拴住員工的心;唯有真誠,企業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團結和凝聚力。這些足可以證明「真誠」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
(本文出自《因為員工心思太複雜,所以需要管理心理學》,崧燁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