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社會創新家李楓真 Jossy 說:「I thrive the most when I am doing more than one thing.」(我做超過一件事情的時候,成長最快)。
她喜歡做有趣,有意義又沒人做過的事。台大國企系畢業加入若水創投,灌溉台灣剛萌芽的社會企業。在 MIT 史隆管理學院邊讀 MBA 邊創立 MIT Sloan Design Club,整合校內設計資源、活化設計思考社群間的互動。
Jossy 將手邊的不同機會,視為一種風險組合,她現與一群很棒的團隊於美國麻州打造一所初高中 New England Innovation Academy,培育未來世界需要的創新人才。她還是 6 歲和 3 歲孩子的媽媽,創作給職場媽媽的童書《媽媽去上班》(暫譯,原文為 Mommy Goes to Work)。
面對人生選擇時,Jossy 自覺看到機會時,管顧跟教育的訓練,讓她可以同時運作策略與直覺這 2 種截然不同性質的思維。策略指的是有技巧地收集資訊,依照橫軸「成功的可能性」、縱軸「吸引力」評估,並以「資源」衡量整體範圍。直覺則是傾聽內心的聲音,找到符合自己熱情、目的以及優勢的選擇。
在培養領導力的過程中,累積資源跟人脈更是必備,Jossy 提到真誠的重要性。人脈並非經營而來,而是一種信任跟累積,而最終達成有意義的連結和關係(meaningful relationship)。如何讓彼此的關係有意義呢?首先必須發自內心並作出行動,比如她會適時觀察不同人的生活狀態,主動的、沒有壓力的提出協助或是關心。像 CAREhER 去年遷至大安區新會所,一團亂的在疫情中搬家,遠在波士頓的 Jossy 看到許多適合的小擺飾跟同色系的文具,悄悄的寄到了台北,一個沒有壓力卻充滿心意跟關心的舉動,暖心又實用的累積了和團隊的情誼。
此外,Jossy 也建議領導人展現真實的自我,和 MIT 領導力中心提出的 4 種領導風格相結合:
1. 建構意義(sense-making):適度表現脆弱、談論自己的想法,成員更願意表達自己的觀點、講出真心話。
2. 願景具象化(visioning):更有同理心,描繪心中想望,讓團隊產生共同願景。
3. 創造(inventing):不害怕失敗,願意學習,為組織開創未來。
4. 連結(relating):真情流露、經常溝通,團隊之間關係更緊密。
累積資源、人緣和展現真實自我,可以更剛柔並濟的展現領導力。
周明緯
曾為澳洲 D&I 顧問公司 The Dream Collective 亞太區負責人,帶領跨國團隊在東京和新加坡為客戶培育女性人才、建立多元企業文化。現為商業女性領導力平台 CAREhER 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