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feature picture
Pinterest

買健身房會員才划算?別高估自己了,你就是沒那麼愛運動!小心「自我欺騙」的決策陷阱

2022-09-21 泰勒.科文

自我欺騙可以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也可能是最壞的敵人。我們內在的經濟學家早就這麼預言。

一直以來都認為人們重視訊息,或具有「理性預期」的專業經濟學家,到近期才開始研究自欺的行為。也許是他們花在數學模型上的時間愈來愈少,而開始把注意力用來思考學生如何準備,或者不準備應付考試。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如何看待世界正是理解誘因運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無論喜不喜歡,人們確實認為「這是關於他們的一切」,因此我們必須近距離檢視自欺的行為。

延伸閱讀:不實資訊滿天飛,數字、圖表會騙人!拆解假訊息邏輯,2 招看穿數據陷阱

不同形式的自欺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中由來已久。以荷馬和柏拉圖為首的希臘人對自欺的觀念頗為著迷。潘妮洛普(Penelope)其實並不希望奧德賽(Odysseus)回家,而奧德賽在故事結尾再度離去時也不怎麼難過。

自欺在莎士比亞的戲劇裡(仔細閱讀會發現,羅密歐與茱麗葉對彼此的愛情並不那麼有把握)和 17 世紀法國道德家的論述當中,是常見的中心思想,而後者以拉羅什福科(La Rochefoucauld)最有名。來看他的《箴言集》(Maxims):

我們習於在他人面前偽裝自己的真本性,以致最後在自己面前也偽裝起來。

再看看這句:

無論我們在「自尊」的土地上發現什麼,還有許多領域尚待發掘。

18 世紀,亞當斯密將自欺描述為人類行為的核心特點。佛洛伊德強調潛意識如何建構一個人所描述的真相,以配合他或她的胡思亂想及偏誤。沙特將自欺放在其情感理論的核心,當他在為史達林背書時,或許某種程度知道自己在理智上並不誠實。

Slate.com 網站上我最喜歡的忠告專欄「親愛的普魯迪」,有位讀者投書的部分內容如下:

多年來尋覓白馬王子,我終於遇到一個可以與之天長地久的人了。他說話輕聲細語,很尊重我。他守鰥多年,獨力撫養孩子,是個好爸爸。他工作努力,為人老實,對我似乎很認真。我們有許多共通點,包括職業,而工作一直是我的一大挑戰,因為我有個非傳統的農業工作。問題是,他很不會接吻,我認為這在親密關係上相當重要。

問我的高見是吧?她並沒有自己所想的那麼喜歡他。沒錯,某些基本技巧確實必要,但接吻有 9 成與心理學和聯繫雙方情感有關。這位女士必須略過自欺,問自己一個誠實的問題:她為什麼完全沒提到「我愛他」?她的一字一句讓這位男士彷彿成了她會愈來愈嫌惡的蠢蛋。

這年頭,美國經濟體中的某個單位——健身房會員,顯然全都建立在自欺的基礎上。人們多半高估自己上健身房的頻率。只有健身的熱愛者才應該加入會員,當然很多人都不是。

一項針對 3 家健身俱樂部 7,752 名會員進行為期 3 年的調查,確認一般人高估自己對運動的偏好程度。在某項合約下,顧客每個月固定支付超過 70 美元的費用。簽下這項合約的人,每個月平均上健身房約 4.3 次,相當於每次的平均成本超過 17 美元。

這些人原本可以買 10 次通行證,每次的成本剛好是 10 美元,遠低於 17 美元。換言之,平均費用會是 43 美元而不是 70 美元(而單次通行證也只要 12 美元,都比 17 美元便宜)。在會員的有效期間內,一般健身房的使用者只要選擇購買 10 次通行證,即可省下約 600 美元。想法天真的大眾以為可以省錢,其實大錯特錯。

事實上,人們花的錢更多。他們因為不願意面對自己有多喜愛運動的錯覺,導致平均多花 600 美元。或者,他們誤以為月費會讓自己更勤於上健身房。同一群使用者的民調顯示,自己預期上健身房的次數多到讓月費變得很划算,結果大部分的人都錯了。

延伸閱讀:環球、迪士尼都曾打槍《星際大戰》!4 點分析告訴你為什麼這不算錯誤決定

600 美元,就當做是自欺的代價,用來衡量我們有多麼強烈的誘因欺騙自己、過度美化自己。

這項研究還產生另一個結果。不太勤於上健身房的人,拖很久才取消合約。他們不願承認自己是懶骨頭,上健身房的次數愈來愈少。當他們不再上健身房,月費制的會員平均會拖超過 2 個月才終止合約。在半途而廢的人當中,有 20% 的人拖 4 個月甚至更久才取消。總之,在最後一次上健身房後,非立即取消合約的平均成本高達 187 美元。這群人當真以為自己會有始有終嗎?我們姑且將這筆錢算在自欺的成本中。

(本文出自《好決策背後的潛思考》,天下雜誌)

相關文章

好決策背後的潛思考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