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xFrame

39 歲之前,存款不一定愈多愈好?未來想賺更多,年輕時別把錢都鎖進金庫

2022-12-22 松浦彌太郎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該分配多少收入用於消費和投資?這沒有絕對的答案。

同樣的,每個人應該存多少錢也沒有正確解答。但在現代社會,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因此你最好準備一筆儲蓄,當失去收入時,這筆資金能幫你度過非常時期,甚至避免背上債務。不只是我這麼說,很多理財書籍中也有提及類似的概念。 理想情況下,將儲蓄金額定為半年收入是很安全的做法。

39歲之前,戶頭裡別放太多錢

另外,我認為一個人在 39 歲前不需要太多儲蓄,在三十多歲時,你必須將大部分的收入投資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在儲蓄帳戶中,這種大膽的做法才會讓自己成長。這聽起來可能很極端, 但在還年輕時,與其選擇儲蓄,將收入用於投資自己,能在未來獲得更大的回報。

我們三十幾歲時,精力充沛、身強體壯,具有高度的專注力和行動力,能迅速的從經驗中汲取教訓。最重要的是,三十幾歲的我們還有很長一段未來。倘若年輕時不斷投資自己,充分學習、體驗並成長,在以後的幾年或幾十年,你將更接近自己的理想。

延伸閱讀:小資族也要做「資產配置」!長期投資降低風險,你不能只買股票

因此,我認為將儲蓄用於投資自己並不是一個糟糕的選擇;反而在年輕時把原本能投資自己的錢變為儲蓄,並不具有太大的意義。

不過步入 40 歲後,你的健康可能會開始走下坡,此時我們要為無法工作的風險做好準備。所以 40 歲後,儲蓄金額可提高為一年的收入。若你還年輕,儲蓄過多也不好,如果你的存款太多,就說明你對自己的投資並不到位,所以要仔細審視自己的儲蓄。

擁有儲蓄,能令人感到安心,換句話說,它就像一種鎮靜劑,但鎮靜劑終究是藥,所以適量就好。

如同前面提及的,每個人需要多少儲蓄,會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和家庭情況而不同。有些性格謹慎的人可能會想提早開始存錢,有的人則想確保有足夠的錢作為小孩的教育費用。 但無論如何,我們沒有必要漫無目的增加儲蓄,儲蓄只是一種準備,你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將資金用於投資。

關於大家都在討論的長期投資

雖然我曾說過不太推薦投資金融商品,但這並不代表你絕對不能這樣做。有時為了了解金融、社會和經濟的趨勢,或支持某間企業,試著買股票和基金絕非壞事。對於那些透過緣分而建立起關係的公司,我會懷抱著鼓勵的心態投資它們以示支持。

但如果你的目標是賺錢,那我就不建議投資金融商品。正如我所說,我也會買股票,不過我不會定期看盤,也從不考慮獲得報酬。我甚至沒有挑選過股票,而是若有朋友問我:「松浦先生,你能支持我的公司嗎?」那我就會在能力範圍內購買該企業的股票,對我來說只是一種緣分而已。

想透過金融投資增加財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除非你的目標是透過當沖賺錢,否則投資股票和基金,都須等待二、三十年才能獲得可觀的報酬。把錢花在屬於長期投資的金融商品上,等於是放棄了當下的快樂生活和眼前的未來,可說是本末倒置。

延伸閱讀: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成功就會隨之而來!巴菲特教我的 3 個職場哲學

如果你想為三、四十年後做準備,所以購買金融商品,但反而讓生活變得拮据,或放棄學習新知和感興趣的東西,那也只是增加手頭上的金錢,自身卻毫無成長。此外,當你在未來賺到一筆錢時,年老的你可能已經生病了,因此也無法感受到花錢的樂趣。

與其將錢投入金融商品,不如從現在開始投資自己,並期許未來的自己能成長,這樣的做法不但能使你更快樂,收入也肯定會增加。 你可以在年輕時學習許多未知的事物,讓你在未來獲得各種報酬。比起讓情緒隨著股市高低起伏,看一本書反而能獲得更多回報(當然,閱讀是為了求知,而非計較得失利弊)。

如果你的目標是賺更多錢,並且處於能努力工作的年齡,那你應該認真思考「工作」(為社會做出貢獻),而不是著眼於金融投資。最理想的方式是思考五或十年後的職業生涯,並磨練自身的技能、增加自己的知識、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在享受生活的同時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本文出自《松浦彌太郎:我對投資的想法》,大是文化)

繼續閱讀 理財
相關文章

松浦彌太郎:我對投資的想法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一張圖學會「思考斷捨離」!把大目標拆成小步驟,2026 願望不再空談

2025-11-17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我們踏入新的一年時,總是充滿希望與期待。許多人都會在年初為自己設立新年目標,例如要提升健康、獲得晉升、學習一門新技能、甚至開啟新事業。但實際上,我們經常會在過去的某個時刻,發現這些目標在年中或年底時,被拋在腦後。

為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答案很簡單:方向和方法錯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缺乏上進心,而是用錯了策略,導致目標無法落地,成為「空談」。

《經理人》商管 LAB 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借助「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重新審視並強化我們設定目標的能力,讓大方向更明確、路徑更清晰,真正落實標管理,在新的一年達成你的願望!

延伸閱讀:80% 新年目標撐不過兩月!專家:掌握9招打破年年立志、年年放棄的循環

什麼是曼陀羅思考法?九宮格思考法怎麼用?

「曼陀羅思考法」是一種幫助我們設定和細化目標的視覺化方法。這個方法最早源自佛教中的「曼陀羅圖譜」,它是一種幫助修行者專注和冥想的工具。在現代,曼陀羅被發展成一種系統化的思考框架,特別受到日本商業界、體育界的歡迎,被用來幫助人們釐清思路和制定計劃。

這種方法的基礎結構是一個 3x3 的九宮格。最中心的一格是「核心目標」,而外圍的 8 個格子,則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所需要的 8 個關鍵要素。

一流運動員都在用!揭密大谷翔平的曼陀羅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這個方法,「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提到了一個真實的成功案例 —— 日本棒球選手大谷翔平。

大谷翔平是職棒大聯盟知名的「二刀流」選手,同時擔任投手和打者,成就斐然。但你知道嗎?早在他高中時期,他就已經利用「曼陀羅思考法」為自己設定目標。

new balance 大谷翔平 logo
圖片來源/Shohei Ohtani | 大谷翔平

大谷翔平的中心目標是「成為 8 大球團第一指名的新人」。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大谷翔平在九宮格的外圍填入了 8 個小目標,包括:控球、球速、變化球、體能訓練、心理素質、品德、戰術理解以及運氣等元素。他深信,這些環節的共同提升,才能讓他成為一名全方位的棒球選手。

大谷翔平的九宮格.jpg
經理人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以大谷翔平、楊勇緯的蔓陀蘿九宮格為例,搭配 AI 目標規劃師,帶領讀者撰寫自己的夢想九宮格。
經理人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中,《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將以大谷翔平、台灣金牌柔道國手楊勇緯為例,帶你一步步深入解析一流運動員如何撰寫曼陀羅九宮格,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做出非凡的成就。

經理人

如何撰寫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兩種展開方式

曼陀羅思考法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可以適應不同的思維模式,可以用兩種主要方式來進行:

放射型九宮格思考法:想到什麼寫什麼

這是一種水平發散的思考方式,適合用來設定長遠的職涯目標或人生規劃。它的原則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設順序,從多角度來豐富你的計劃。例如,你可以從技能提升、時間管理、人脈拓展等多個面向同時思考,讓計劃的每個部分更全面。

螺旋型九宮格思考法:從單一問題點下手改善

垂直深入的思考方式,適合用來「針對一個問題進行細化」。你可以從最中間的核心目標出發,依次探討實現它的每個步驟。例如,在「準備工作面試」這個目標下,可以展開「研究公司背景」、「撰寫簡歷」、「練習面試問答」等行動細節,讓你清楚看到每一步驟之間的邏輯關聯,避免遺漏。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帶你繪製自己的曼陀羅九宮格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中,將帶領你繪製專屬於自己的夢想九宮格,並透過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三大核心功能,與 AI 目標規劃師,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的行動計畫,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逐漸累積成可見的成果。

在設定九宮格時,如果發現自己的目標還是過於籠統,或是很難找到具體的執行方案,那麼我們可以借助「未來 4 象限」這個工具來幫助你。這個方法將目標區分為 4 個象限,透過這 4 個象限,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檢視並完善目標,讓它更全面、更有意義。

  • 有形・自己:如收入、職位、健康數據等。
  • 無形・自己:如自信心、學習成就感、心理韌性等。
  • 有形・社會及他人:如公司業績提升、捐款額度等。
  • 無形・社會及他人:如帶給團隊的啟發、對家人的支持與陪伴等。
大谷翔平曼陀羅思考法4 (1)
陳姿伶製圖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的第一部分,將透過曼陀羅思考法,帶你初步學會了如何將一個抽象的夢想,拆解成具體可行的行動計劃。設定目標的第一步就是釐清方向,而第二步則是確保這個方向能夠被細化和執行。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接下來,「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將深入探討如何將這些目標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並透過原子習慣的科學化系統養成方式,幫你建立可持續的行動習慣,發揮好習慣的複利效應。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跟著《經理人》的「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與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AI 筆記工具,一天進步 1%,一年強大 37 倍!成就更好的自己,真正迎來充滿改變與契機的 2026!

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林柏源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