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柯維

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

他 51 歲放棄大學教職創業、61 歲迎來事業起飛⋯挺過低潮必備的致勝心態


在事業中途,對工作感到不滿的例子很多,原因是跟不上新實務、做法、訓練或技術。厭倦乏味或得不到成就感,並非事業停滯或想要改行的唯一理由。癥結經常在於他們未花費心力跟上所選領域的最新發展,並維持勝任能力。
你也許需要自我改造,重回學校進修,重新找到熱中的事物或天性喜好,並結交能助你大幅轉換跑道的人。我們需要不斷進步,以免落伍遭到淘汰。
切記,當下並非永久!一旦度過危機,你或許會領悟,這段過程學到的心得,才是人生旅程最可貴的部分。
我所知最鼓勵人心的事實,便是人類確實具有刻意努力以增進人生的能力。——據說出自梭羅
雖然我身處其中時,曾經歷個人的挑戰,不過當時並不認為那是「中年危機」。我拿到企管碩士後,覺得個人熱愛與擅長的是教學,所以並未接手經營不感興趣的家族旅館事業,反而接受一所私立大學的教職。我喜歡教學生新觀念、新思想,讓他們用於個人生活及將來的事業。我開設各種商業與組織行為課程,長達 20 年以上。教課約 10 年後,我又修完博士學位,那確實擴大我對人類發展領域的認識。
事業發展受阻,也許正好是轉換跑道的時機
1970 到 80 年代初,我開始在美國各地為領導人和組織擔任私人企業顧問。我喜歡把在課堂上傳授的原則,直接應用在聘用我的許多公司上。約在此時,組織行為系的同仁推舉我為正教授,我甚感榮幸且興奮。可是系主任投下不同意票,並且影響系委會不給我正教授一職,因為我完成的研究或學術發表尚不符合升職的條件。
我大失所望,因為我覺得自己真正的熱情和使命在教學,不在研究。雖然我不斷在自己專長的領域閱讀寫作,也開始探究後來寫成《與成功有約》的素材,可是我對在系上學報發表論文興趣不大。我也持續承擔很重的教學工作,每學期要教 12 到 15 學分,而大多數教授只要教 6 到 9 學分。不過我明白,要在大學出頭,研究和發表十分重要,所以我必須認真重新思考個人選擇。
我開始做更多企業顧問工作,要兼顧教學和出差,又要協助內人珊德拉養育年幼的兒女,實在忙不過來。但是向公司高階主管教授我稱為「以原則為中心的領導」,而他們可以把我的領導理念直接應用到員工和組織上,這很令人振奮。於是在大學任教 20 年後,有感於工作進展有限,是該改弦更張的時候了。
珊德拉和我左思右想,最後決定大膽自行創業。以 51 歲的年紀,放棄固定穩當的薪水,風險不小。可是我知道,我想創辦自己的顧問公司。我們決定抵押住家和小木屋去貸款,以設立新公司:史蒂芬柯維事務所。珊德拉與我共同做此決定,她完全相信我會經營成功。對彼此人生做這麼大的改變,她給予我所有必要的支援。當時有幾個孩子住在家裡,有幾個去上大學,我們知道必須勒緊褲帶,做出許多犧牲。不過我倆都覺得時機到了。
中年階段,你的職涯依然能繼續進步、成長
事後證明這決定很正確。全職擔任企業顧問,以有別於過去經歷的方式,大大增長我的專業技巧與能力。
經過 10 年蒐集整理素材,西蒙與舒斯特出版公司又願意冒險,替默默無聞的作者出書,於是《與成功有約》在 1989 年出版。從此事業真正起飛。我夢想成真,到全世界宣講,我相信是各文化與民族的固有核心原則。
我內心始終自認為是個老師,不過當年要是未曾自大學出走,我絕不可能有機會接觸到那麼多人。我一直對那段教學歲月心存感激,那是我自己中年轉業,走入顧問及寫作事業(追求向上人生)的基礎。
我之所以在此分享個人經驗,是因為要找出個人的熱情、才華或人生使命並非易事。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及相當的努力,才得以發掘你擅長及想要做的事。
然而掌控原地踏步的人生,主動勇敢出擊,做出正面改變,這很重要。就像音樂漸強符號,值此中年階段,你應該繼續進步成長,擴大視野和機會,預期學習及完成新事物,為人生下一個精采的機會做好準備。
(本文出自《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天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