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商務溝通
feature picture
xFrame

老是發 Email,小心工作時間愈來愈少!2D vs. 3D 法,告訴你該傳訊息或面對面

2023-04-12 茱麗葉.方特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效果良好的溝通是先想好再開口的結果,這是最簡單的一條原則。策略性停頓能協助我們控制衝動,避免禍從口出,而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多想一想也能協助確認我們聽見的觀點,是否真是對方想傳達的意思。

此外,策略性停頓帶來的協助,還包括替我們分享的每則訊息,挑選正確的媒介。大部分的專業人士在選擇溝通媒介時,過分偏向電子郵件等數位媒介,但有些對話不適合採取數位框架,因為有太多要表達的情緒、創意或複雜的細節。另一方面,某些資訊則很適合以打字的方式一來一往地快速溝通。

「2D vs. 3D溝通」這個簡單但強大的架構,有辦法大幅改善你和團隊、同事、顧客互動的方式。選對媒介時,我們交換的每則訊息的效果會更好。仔細聆聽後,就會發現每個請求、意見回饋或分享,其實都有最適合的媒介。

延伸閱讀:你讓人「信得過」嗎?怪同事難溝通前,先問自己是否做到3件事

2D 或 3D?從溝通目的、溝通內容來判斷

2D 內容通常很簡單,是非題二選一,或是與事實有關。2D 的溝通模式包括簡訊、電子郵件、影印資料、線上聊天等等。報告與簡報投影片也屬於 2D。3D 內容則需要仔細聆聽,帶有情感,或帶來創意思考的機會。我們在 3D 溝通中經由語氣、語速與手勢,交換關鍵資訊,討論點子,詢問複雜的問題,進行人際連結。3D 的溝通模式帶有實況的元素──打電話、開會、視訊通話、見面對談。至於共享語音備忘錄和錄下的視訊互動,有時則模糊了 2D 與 3D 的界線,不過大部分的時候,2D vs. 3D 是很好的判斷依據。

有了這個定義明確的框架後,你一下子就能理解,若要針對重要的決策取得共識,與其用東一封、西一封的電子郵件討論,不如採取 3D 對話。

假如你開會時在筆記本上胡亂打叉,心煩意亂地想著:「我幹嘛在這兒浪費時間?」那八成是因為開會的過程中,塞滿大量的 2D 報告。

2D vs. 3D 溝通
《留白工作法》時報出版

許多人的預設作法是採取 2D 通訊,因為我們有辦法掌控 2D 通訊,不會被突如其來的問題難倒。在 2D 溝通中,我們得以預先編輯想法,再分享出去,而且可以利用 2D 媒介的簡潔特性,避免閒話家常:「最近過得好不好?」然而,我們替內容選的溝通方式不合適的時候,效率會被犧牲。用 2D 媒介分享 3D 內容,豐富度會減少;用 3D 媒介分享 2D 內容是在浪費時間。請用合適的媒介傳遞訊息。

因此,展開任何對話前,先策略性暫停一下,問自己:「我試著要溝通什麼事?」我需要讓下週議程獲得批准?聽起來像 2D。我想要徹底討論點子、詢問複雜的問題,或發揮創意?那是 3D。

延伸閱讀:你懂得用「稱讚」來「指正」他人嗎?善用 PNP 溝通法,表達意見也不失禮

配合溝通對象調整方式,讓團隊更凝聚

此外,也要考量每個人接受資訊的方法,加以配合,微幅調整你的 2D vs. 3D 應用。有的人比較擅長口頭討論,偏向 3D 溝通(不需要消化時間)。有的人則需要處理資訊的時間,所以有必要替他們寫下溝通內容;這類型的人士需要先看過書面的東西,才有辦法回應。請積極與同事對話,在使用 2D 或 3D 模式時,加進個人的偏好。

請運用 2D vs. 3D 的概念,替每個訊息選擇正確的媒介。你會獲得的獎勵是一天中有更多的餘裕,每次的交流也會更豐富。2D vs. 3D 的架構能讓訊息更清楚,使每次的重要對話發揮最大的功用,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本文出自《留白工作法》,時報出版)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留白工作法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