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股市一跌,心情就好焦慮⋯幫助我從投資失利中站起來,關於幸福的 4 個思考

2023-04-26 臨床心理學家、自殺防治專家 金炯俊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下班回家後,我坐在餐桌準備要吃晚餐時,女兒靠了過來,幫我按摩,說是要為我加油。她用那小小的手按摩我的肩膀,感覺到她長大了,手也開始有力量。雖然沒有按很久,但我的疲勞似乎全都消散了。

當時我正因投資失敗而憂鬱很長一段時間,看到她為爸爸著想,覺得她很懂事,也很感謝她。我說:「女兒,謝謝你。我給你零用錢。」然後從皮夾拿出一張鈔票,但她卻極力拒收,還為了躲開我要給她錢的手而到處跑,跑到一半她突然說她有一個願望。我問她的願望是什麼,她說:「希望我們家可以一直……都很幸福。」我以為她還只是個會纏著我、叫我買玩具給她的小孩子,她的回答讓我當場呆住,就像挨了一拳一樣。

延伸閱讀:再好的股票也不能死抱到底!3 個停損原則,精準判定何時該出場認賠

1. 該追求的不是錢,而是幸福

儘管我努力避免在孩子面前展露出辛苦的樣子,卻還是被孩子發現爸爸因虧錢而相當煎熬,所以我很慌張。我回答說:「好啊!我知道了。謝謝你。」之後就癱坐在沙發上。看來我想隱藏卻無法隱瞞的貧窮、我內心的貧困被女兒發現了,我因此羞愧不已。當時各種情緒一次湧上來,我不自覺地開始紅了眼眶。我反覆思索孩子說的話之後體會到,我該追求的不是錢,該追求的是幸福。因為這才是我原本期盼的生活,也是孩子最期盼的生活。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準備睡覺時,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是「幸福」。我什麼時候覺得很幸福呢?我試著回想記憶中的幸福時光。當我還是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時,沒有什麼擔心煩惱,跟朋友一起玩到天黑的那天;3 年的醫院實習結束後就業的那天;結婚後,殷殷期盼孩子誕生的那天。我回顧過去才發現,我經歷到的幸福瞬間都是用錢買不到的。

那別人呢?我問了一個熟悉的晚輩,他回答說是第一次一個人去濟州島旅遊;另一個人回答,是下班後跟家人一起吃晚餐,兒子幫自己倒酒的時候。每個人感受到的幸福面貌是如此各不相同,但大家都在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2. 幸福的定義

伊利諾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德·迪安納(Edward Francis Diener)定義的幸福是「主觀的滿足」,這裡的重點是「主觀」,也就是說,不管誰說什麼,只要我喜歡就夠了。而且「滿足」表示不存在能衡量幸福的絕對標準,是取決於自己對於身處的狀況或條件的滿足程度。

佛教定義的幸福是「不痛苦的狀態」,這痛苦來自於貪念,所以意思就是,不貪求超出自己能力的部分,滿足於現有的一切,這樣的生活就是幸福。東西方所說的幸福定義看似不同,但其實都是在說同一件事。減少期待、希望和慾望,滿足於現有的一切,就能達到幸福。當然幸福的生活看似簡單卻很困難,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

然而,一般人並沒有減少期待、希望和慾望,而是透過填滿這些來追求幸福,後來就會發現需要金錢。大家都是為了買到幸福而賺錢。但難道就如大家所想的,只要投資成功賺大錢,就真的能變得幸福嗎?

3. 收入與幸福的關係

已經有好幾次的研究提到金錢對幸福的影響。2010 年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顯示,在年收入達到美金 7 萬 5 千元之前,幸福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但超過 7 萬 5 千元之後,收入跟幸福的關聯性就降低了。2010 年美國每人的 GDP 是美金五萬元,所以可以預期收入達到 1.5 倍之前,幸福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升。不過,一旦超過那金額,幸福就不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升。

延伸閱讀:從美髮師到投資專家,靠一張 Excel 表翻身!先做好 3 件事,每天花 5 分鐘就能穩健獲利

我們把這個研究結果套用在臺灣看看!2022 年臺灣每人的 GDP 大約是美金 3萬 6 千元,這金額的 1.5 倍就是美金 5 萬 4 千元,也就是說,在收入達到美金 5 萬 4 千元之前,收入增加越多,就會越幸福。不過,可以預期的是之後就會逐漸降低。將美金換算成台幣後,就是一年所得在台幣 162 萬元之內,收入和幸福的關係是成立的。應該也會有人感到意外,這個金額似乎沒有想像得多

即使研究結果是如此,我們還是希望擁有更多錢,夢想一夕致富而投資虛擬貨幣、股票、房地產,下班後回家路上還會買張樂透。當然跟沒錢相比,錢多當然比較好,這樣才能買到自己想買的,人生的選擇也才會比較多。問題在於,跟別人比較後的焦躁、不安會讓人貿然進行勉強的投資。到頭來別說是賺到錢,大家都是虧錢。

4. 人性的「享樂適應」

好,我們一起來張開幸福的想像翅膀!假設各位投資的虛擬貨幣和股票賺翻了,原先投資台幣 100 萬元,後來經過幾次利多的機會,在幾週內獲益達到百分之 1000。獲益瞬間暴增 10 倍,1000 萬立刻到手。最近我看到一個問卷調查結果,達到財富自由需要的金額以及「有錢人」的標準大概就是新台幣 1000 萬。

終於,你達到了期盼已久的財富自由。各位覺得自己真的會比以前更幸福嗎?大部分的人會想:「已經多了很多錢,還不幸福不是很奇怪嗎?」不過,跟我們想的不一樣,中樂透或其他突然獲得大筆財富的人,他們的幸福感維持一年之後就逐漸減少,結果他們就跟沒有中過樂透的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種研究在美國、英國和荷蘭等所有國家做出的結果都很類似,心理學稱這個現象是「享樂適應」(hedonic adaptation),意思是無論發生再好的事,人的心理特徵就是會立刻適應。假設你拿出所有家當投資好幾年,終於在吃盡各種苦頭後,住進蛋黃區的高級住宅裡。一開始會覺得終於達到目標,非常開心,感受到無比的幸福,但幸福的有效期限並不長。短則幾週,長則幾個月,時間一過就會覺得一切很理所當然。幸福的有效期限過去後,又要找出其他能帶給自己幸福感的東西。

延伸閱讀:散戶如何避免被「割韭菜」?存股高手吳淡如告訴你「理性致富」一定要懂的 2 個觀念

在全球各地反而常常會看到樂透頭獎得主在中獎後變得不幸的新聞。狀況千奇百怪,有的夫妻為了爭奪獎金而告上法院到後來離婚,有人則是被覬覦獎金的人詐欺,還有人離開原本正常的工作,盡情揮霍,到後來欠下一屁股的債。

說到底,幸福並不會取決於有沒有中樂透,而是在中樂透之前過得幸不幸福。中樂透之前過得不幸的人,就算獲得一大筆錢也會立刻變得不幸;中獎前就很幸福的人,中獎後依舊能度過幸福的生活。因此,可以導出一個結論,並非擁有的資產規模大小決定幸福,而是生活方式和態度決定幸福。

(本文出自《只是投資失利,又不是世界末日》,蘋果屋)

繼續閱讀 理財
相關文章

只是投資失利,又不是世界末日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