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rawpixel.com form PxHere

別再以「隱形冠軍」為傲!以技術為中心的製造業,也不能忽略的品牌經營思維

2023-06-09 黃文博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從一個習慣水平思考的創意人,到兼修垂直思考的策略,鑽研十年,才確認自己擁有邏輯思惟能力。這段左腦跟右腦打仗的過程,我深切體會一件事,那就是「觀念」太重要了。沒有搞懂策略線性推理的基本觀念,只憑幾手皮毛的技術,做出來的案子充其量僅是執行企劃而已,根本稱不上策略。

一樣的道理,從我開始涉足品牌領域,便堅持對相關的品牌觀念追根究柢,透過三條路線進行澈底探究,第一條路線是「查找既有資訊」,但我一向抱持懷疑論來看待所有資訊,這樣才能運用辯證法,在吸收資訊時不被別人的觀點制約,而能活學活用。

接著第二條路線,「實際操作客戶委託的品牌案」。小自一個標語的修整,大到整個品牌再造工程,一律戒慎恐懼地耗盡心思,因為客戶讓我有機會用實操印證所學,給了我最好的辯證機會,把第一條路線吸收的資訊轉化為實操經驗,所有交付委託的客戶都是貴人。

然後來到最關鍵,也是一般人基於惰性最容易跳過的第三條路線,「藉由苦思形成觀念」的階段。為什麼要苦思?難道既有資訊不就足夠應付工作所需嗎?反正台灣企業對品牌的認知不深刻,對品牌服務者的要求也欠缺高標準,可以賺錢就好,何苦折磨自己?

延伸閱讀:行銷的 6 大地雷!誤觸就會造成品牌災難,一定要小心

這種不求甚解的態度,耽誤了許多企業提振品牌力的機會,有違職業道德。如果連一些基本觀念都無法釐清或懶得搞懂,就算「用功取得資訊」,加上「用力於實務經驗」,只靠兩條路線闖江湖的人,品牌技術員罷了,如何擔當品牌操盤人的重任?

所以,以壓榨腦力的苦思,打通認知脈絡,串連資訊與經驗,一個一個建立起正確的品牌觀念,把對於品牌的認識從零碎的常識層次提昇到系統性的知識層面,再去服務企業或用於自創品牌,非得經歷如此艱苦卓絕的思考精煉過程,此路之外,並無蹊徑。

請聽我勸,技術幫你做完事情,但觀念讓你做對事情。勿抄小路,別找捷徑,扎扎實實地學習觀念,不要繼續在品牌的世界裡打迷糊仗了!

做不做品牌不再是選項,而是必然

代工產業、B2B(Bussiness to Bussiness)企業、製造業,普遍認為品牌以現況方式存在就好,不須要特別為品牌做些甚麼。然而,網路時代、短鏈供需,即使跟消費者距離十萬八千里的企業,也沒辦法再隱身於供應鏈的後面,只關心上下游廠商,只負責產品的一小部分,既不需面對社會大眾,更無需在意產品品質與成本控制之外的事。

類似想法,是明顯的時代脫節。包括台灣引以為傲的「隱形冠軍」概念都需要修正。沒錯,處在供應鏈遠端、產品研發與製造能力一級棒的企業,相對於在供應鏈近端的企業是有隱形特性。他甘願當隱形冠軍,品牌於他,只牽涉極少數人,上下游廠商、關聯業界加一加,數百、上千人知道他的好名聲就行,幹嘛要去跟上百萬、千萬的消費者博感情?

但是在網路世界,誰是隱形的?再長的供應鏈,網路一樣一覽無遺,誰都無法躲在供應鏈遠端雲淡風輕地過太平日子。舉例,近年興起的隱形廚房,在餐點供應鏈最遠端替很多供餐品牌服務,萬一餐點出狀況,供餐品牌自然要扛責,可隱形廚房在網路刨根式地搜尋下,躲得掉嗎?你說隱形廚房顧好產品、成本、管理,不必費心營造品牌力,然而一旦出了大事,缺乏品牌力保護的隱形廚房,如同沒了皮膚保護的肉身,抵抗力一定弱。

品牌多一層「皮膚」,保護力差很多

與消費者距離遠的台灣企業很多,他們習慣使用「產品力」、「價格力」、「通路力」這三種能力構成競爭力,認為傳播力帶來的「擦脂抹粉」作用不值得投資,也不覺得需要投資於品牌以建立皮膚般的保護效果。然而,單憑產品、價格、通路這三力,身處難以隱身的新時代,不足以應付時代劇變,狀況不發生則已,一發生必不堪一擊。在現代市場架構優勢生存能力,需靠產品力、價格力、通路力、傳播力和品牌力的整合戰力。

2013 年,半導體業封裝測試巨人——日月光,爆發了高雄廠排放廢水污染河川的事件。廠再怎麼大,技術實力再怎麼強,盈利再怎麼豐厚,也抵擋不住輿論撻伐,企業形象大傷。自此之後,日月光痛定思痛,選擇 ESG(Environmental 環境保護、Social 社會責任、Corporate Governance 公司治理)下重本,鎖定環境、少子化、老齡化的議題,設立環保、慈善、文教三個基金會,火力全開打造此前忽略的品牌力,搭配積極對外傳播,一點一滴贏回企業形象。

延伸閱讀:ESG 很燒錢?零碳供應鏈沒你想得貴,還有 4 種回報!

這是很激勵人心的例子,一個原本離消費者遠之又遠的科技產業,受創後不再隱身於半導體供應鏈後,決定動用本來就出得起、但以前可能認為沒必要的預算,投入 ESG 領域,逐漸扭轉社會大眾認知的負面形象,讓日月光這個品牌成為企業的新生皮膚。

(本文出自《品牌大學問》,天下雜誌)

繼續閱讀 策略 品牌
相關文章

品牌大學問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