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婷婷

敏感度領導:疏離世代工作者必備的決勝關鍵

容易焦慮、敏感的同事犯了錯,我該如何提醒他?不妨嘗試從「看懂需求」開始


讓使命提供你源源不絕的能量,以滿足你的底層需求。
韓劇《 Live 轄區現場》將第一線警察的忙碌、卑微、無奈、糾結,刻劃得絲絲入扣,讓我在忙到不行的日子裡,每晚硬要看個 1、2 集才肯入睡。最後一集的一個畫面中,在現場執勤超過 25 年的資深員警,一遍又一遍地喊著:「到底是誰?是誰讓一個在現場奔波超過 25 年,靠著使命感、拚命撐過來的人,變得如此不堪又悲慘?是誰?是誰奪走了我的使命感?」
我因此忍不住聯想到,身為領導者的我,以及專攻領導力教練的我,是否有什麼使命感?我到底需要什麼,才能支持我在領導力這個浩瀚的領域裡樂此不疲?幸好,答案很快就浮現出來:「賦能」就是我的追求。
於理,所有組織都是資源有限的地方,若主管不懂得如何賦能,便無法複製有效性與成功,可能導致組織已經有限的資源更加捉襟。於情,比起談下一個大客戶或完成困難的專案,當團隊成員因為我的支持與陪伴,跨越眼前的關卡,或帶走一個能擴展到人生中的心法時,所回饋給我的那種眼神,更能讓我有刻骨銘心且持續不斷的感動與驕傲。 若要我回想有哪些光榮戰果,我其實想不太起來,但跟不同團隊夥伴之間那些重要對話的畫面,我都記得一清二楚。
如何有效鼓勵敏感的夥伴?先讀懂他沒說出口的期待
有一個工作夥伴是我親自找來救火的主管級人物,她有著源源不絕的創意,凡是跟人見過一次面,就能像已經認識很久的人,對各種話題幾乎都能說上幾句。她說因為自己有資訊焦慮症,時時刻刻都在補充資訊,上到外太空、下到內子宮的事,她都有興趣。如此一個奇葩,在工作上有時難免會將戰線開得太多、太廣。導致團隊成員疲於奔命或無所適從。也因為她的思考很跳躍,我有時甚至會刻意縮短跟她互動的時間,只想聽她講重點。
她也明白自己的問題,但卻不知道如何改變:她試過很多工作規劃或時間管理的方法,都不管用。我猜想她的底層信念一定有些東西,唯有面對與處理完這些東西,才有可能調整她的行為。有一天下午,我對自己說,我要把這個下午的時間都給她。好好跟她來一場對話。等她講完所有想講的話後,我問她:「妳有多想處理妳工作上的困擾?」她說:「非常想。」
我請她在空白字卡上列出幾項讓她走到現在位置的特質或能力,一張字卡寫一項,正向或負向的字詞都可以。然後,根據這些特質或能力對她的人生的影響程度,依序排列。排完後,我請她想像她五十五歲時的理想畫面,在畫面裡,她感到滿足、有成就感、快樂。接著,我要她想想,若要活出那種狀態、擁有那樣的心境,她的這些特質或能力,需要進行哪些重新排序。
我請她將需要或想要的特質放得離自己近一點,把不想要的放得離自己遠一些。於是,她反射性地將一個深深影響她的負面詞語(自我懷疑)推得很遠,然把幾個她想要放大的字詞(充滿好奇、熱情)拉近自己。我跟她說,重點就在這裡。這些特質,能力或習慣都是她已經擁有的,但她得有意識地多使用能夠更有效支持她實現目標的特質、能力或習慣,才能有不同的展現。進而影響她的工作與人生。
她哭了,說我將她從自我鞭笞的無限輪迴裡拯救出來。她總認為自己不夠好,所以一直急著要讓自己變好,而現在,她知道自己已經是完整的,只要更有意識地挪動焦點,讓自己的特質能力組合,為自己的人生發揮最大的效用。 那一刻,我覺得我們很靠近;她如釋重負的表情和眼淚,讓我覺得自己能有機會支持他人真是太好了。
電影《 阿凡達》(Avatar)的女主角說:「我感受到你了。」(I see you.)如此簡單的幾個字,加上她真誠純粹的眼神,直直穿透我,讓我不能自已,彷彿我跟男主角一樣被理解了、被看見了、被接受了。我們有多少時候是視而不見的?又有多少時候,我們見而不理?你要先想看見,才能看見。 但是,到底要看見什麼?我認為是看懂對方沒說出口的期待與需求,並且不吝於給予回應。
(本文出自《敏感度領導》,時報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