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服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寶鼎出版

藍瓶咖啡讓星巴克也想學的「產品加值術」,答案意外的簡單:永遠不背對顧客

2023-08-18 金裕鎮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星巴克是隻恐龍,規模也好,認知度也好,粉絲團也好,都很可怕。但是,在韓國販賣文化、在本土販賣咖啡因的故事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咖啡是為提神而喝的飲料,忠於這種本質的就是星巴克,喝完這裡的咖啡頭腦會特別清醒。也許正因如此,在韓國星巴克的分店中銷售額最高的地方,是仁川機場中央店,可能是因為有很多人想喝咖啡醒醒腦吧。其次是首爾光化門、武橋洞、CentralCity、Coexmall 等,這些都是有很多想清醒的顧客的地區。

延伸閱讀:售價貴快一倍!星巴克插旗義大利,打算怎麼走進顧客的心?

咖啡因對咖啡十分很重要,不是一般的苦澀咖啡,而是含有咖啡因的咖啡,發揮正常提神作用的咖啡很重要。聽課的人中經營咖啡廳的老闆不在少數。那就集中只提二點,咖啡因和角度。

藍瓶咖啡靠手沖咖啡快速竄起的祕密:不背對顧客

說到角度,有一個必提的品牌:連星巴克粉絲也認可、正在慢慢準備「顧客遷移」(customermigration)(編按:指顧客從一個細分市場轉移到另一個細分市場,形成一個顧客群體,使公司能識別和接觸對產品或服務有類似需求和期望的現有或潛在顧客。)的藍瓶咖啡,它建立口碑的速度非比尋常。

咖啡界的蘋果 ⸺ 藍瓶(BlueBottle)是 2002 年在加州奧克蘭的一個車庫中,由交響樂團單簧管演奏家詹姆斯・弗里曼(JamesFreeman)創立的公司。他們以手沖咖啡作為武器,不是像機器人一樣壓出來的咖啡,而是慢悠悠地手工沖泡的咖啡,透過表演和味道讓人感動,以驚人的速度建立起了粉絲層。

星巴克和藍瓶的概念完全不同。

藍瓶非常簡單,顧客和員工都可以專心在咖啡上。第一次光顧美國和日本的藍瓶店面時我嚇了一跳,渾身起雞皮疙瘩。 他們從我進入店裡和我交流的瞬間起,到遞上咖啡結束為止,幾乎看不到他們的背影。 店員的溫度和香氣就像咖啡一樣。

這與一般咖啡店在點完餐後轉身與咖啡機搏鬥的樣子截然不同。也許你會一笑置之,認為因為製作咖啡的方式不同,當然只能這樣。但是,即使需要更多的時間,從顧客的立場來看,付錢點了自己要喝的咖啡後,店員在眼前自信地沖煮咖啡的樣子更有價值。

他們偶爾會看著我的眼睛微笑,但始終目不轉睛地盯著濾杯。就像製作作品一樣,小心翼翼地注入熱水,觀察咖啡的反應,這樣沖煮出的咖啡,沒有哪位客人會輕率隨便地接下。客人會用雙手接過為自己傾注了全部心血沖出的咖啡,輕鬆地走出店門。

星巴克透過讓顧客聞香、展示沖咖啡過程,讓大眾咖啡「高級化」

星巴克受到了衝擊,然後開始尋找問題根源。雖然被大衛揍了一拳,但歌利亞並不輕易倒下。(編按:引用以色列牧羊人大衛打敗巨人歌利亞的聖經故事,將星巴克比喻為咖啡界的巨人,而藍瓶為挑戰他的凡人。)在日本東京銀座,星巴克典藏門市 StarbucksReserveStore 座落在近來蔚為話題的銀座 GINZASIX 大樓裡。在那裡,嶄新的星巴克正在開始。咖啡豆的價格不菲,讓人驚呼,但因為沒有可以比較的對象,價格決定權完全由 StarbucksReserve 負責,單品咖啡只是輔助而已。

為了要達到「大眾咖啡的高級化宣言」的定義程度,星巴克進化的 DNA 和幅度大得無法想像,從訂購方式開始就和從前截然不同。原本僅以咖啡種類和大小進行的訂購流程,加入了雖然相當複雜但體貼顧客的部分,甚至可以選擇咖啡豆和咖啡的萃取方式。咖啡師讓顧客聞香是一種全新的方式,過去由顧客自行判斷和決定的行動,現在則是讓員工也參與在內。這些人似乎也察覺到了這樣做價值就會上升。

哎呀,這麼一看,空間布局也不是以前的星巴克了。替換掉靠著牆排成一排的結構,改成中島型桌子,以ㄈ字型或口字型構成空間,看起來立體多了。排成一列說「立正稍息!」的樣態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傾聽顧客話語的工作人員。

延伸閱讀: 為何「手沖咖啡」受歡迎?與即溶、義式咖啡比一比

最讓人高興的是店員詢問我想不想看沖咖啡過程。不僅要拍照,還會想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親眼確認一下過程。每種咖啡豆都有指定的咖啡師,顯示出專業性。和店員的交流非常珍貴,他們幾乎誠實回答了所有問題。

以前的星巴克咖啡師們覺得自己就像前星巴克 CEO 霍華・舒茲(HowardSchultz)一樣,沒有笑容、很生硬、公事公辦⋯⋯雖然過於片面,但 StarbucksReserveStore 卻不同。咖啡師不是戴臂章的長官,是為了滿足顧客而選擇的道路,但他們過去忘記了這一點。好的,現在咖啡做好了,這位和善的店員先試了一下味道。咻嚕~啜飲一口,並安靜地露出燦笑,這是沖煮出了令人滿意的咖啡的信號,還有什麼好說的嗎!時隔許久,顧客用雙手接過咖啡並道謝。

藍瓶咖啡
藍瓶有著讓顧客和店員都可以專注在咖啡上的氛圍。店員們從與顧客進行交流的瞬間起,到遞上咖啡結束為止,幾乎看不到他們的背影。
寶鼎出版

「辛苦了!」(お疲れ様でした!)

取代「謝謝」的是在不知不覺間蹦出的問候「辛苦了」。為他的勞動、說明和親切的溫度支付了費用,一毛錢也不覺得可惜。

提到背對是有理由的,如果不想背後中刀,千萬別背對顧客。轉身露出後背的瞬間,就會被匕首射中。

(本文出自《這樣賣吃的,成為活下來的那 5% 》,寶鼎出版)

繼續閱讀 餐飲業
相關文章

這樣賣吃的,成為活下來的那5%

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氣機科技

科學與氣功:實證30年,氣場影響身心狀態的最佳實踐

2025-07-24 經理人 X 氣機科技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現代醫學與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氣功這門源自古代中國,結合呼吸與身體運動,似乎經常被視為一種難以證明,且帶有神秘色彩的民間傳統技法。然而,台灣大學前校長、電機工程專家李嗣涔博士,卻秉持一貫嚴謹的科學方法,專注投入對氣功的研究,試圖解答這項古老技藝是否能經得起現代科學的檢驗。

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理解氣功與科學的關係,李博士跟進潮流,以現代人最常使用的平台Youtube主持課程,首支影片《李嗣涔博士研究公開|科學氣功 Ep.1》不僅介紹氣功的歷史背景,更透過腦波實驗、實際數據與理論推演,試圖建立一座連結傳統智慧與現代科學的橋梁。

氣功的歷史與文化背景

氣功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根基可以追溯至數千年前的中國古代,它並非單一體系,而是融合了道家、佛家與中醫等不同思想脈絡,逐漸發展出一套以「氣」為核心的修練方法。李嗣涔博士指出,早在《黃帝內經》時期,就已有對氣的描述與應用,並延伸至導引、吐納、靜坐等練習形式。

20220406_李嗣涔博士_002.jpg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名譽教授李嗣涔博士
氣機科技

因此當我們在歷史長河中找尋氣功起源時,經常發現氣功被用於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甚至作為修道成仙的手段。儘管這些說法在當代社會中聽來略顯玄妙,但若從文化與哲學層面來看,氣功反映的是古人對「人與自然共生共振」的體悟。而李博士正是從這樣的觀點出發,嘗試將氣功還原為一種可觀察、可量測的人體經驗。

氣場與身體情緒的即時變化

為了將氣功由主觀體驗推進為客觀科學,李嗣涔博士著手進行了大量腦波觀察實驗。 首先,他注意到氣功練習後的健康改善,尤其是長期困擾的咳嗽明顯減緩。他強調,這種效益不是短期心因性反應,而是經歷近四十年持續練功的長期觀察成果。

此外,更具說服力的是一系列具體實驗數據。例如,在靜坐練功過程中,透過儀器測得身體表面振波高達正常狀況的十倍以上;手掌與臉部的溫度也明顯上升,這與微血管擴張、氣血流動改善有關,顯示氣功對自主神經系統產生影響。

更令人矚目的是腦波的變化。李博士團隊利用視覺刺激儀器,引導腦波進入 Alpha 波狀態,證明透過氣功練習可以改變大腦活躍區域與頻率。這種腦波共振原理,與冥想、正念訓練中 Alpha 波或 Theta 波的穩定輸出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也因為過度刺激可能誘發癲癇等風險,他們強調練功須依正確指導進行,切勿盲目模仿。

圖一.jpg
【李嗣涔博士研究公開|科學氣功 Ep.1】
氣機科技

氣功不僅在能量輸出方面受到關注,還延伸至過敏治療的實驗應用。李博士透過「信息水」與壓手測試找出過敏原,並搭配按摩經絡、穴道處理過敏反應,顯示氣功與中醫理論之間有深刻聯繫。治療後經過飲食禁忌,患者症狀改善,再次驗證其實用價值。

氣功與現代科學的對話

氣功的實驗性發展,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氣」的本質。過去,人們可能認為「氣」是一種玄學概念,如今,在紅外線測量儀、腦波儀與熱感測器的輔助下,科學界開始逐步建立起一種新的詮釋框架:氣或許是一種人體能量輸出的特定頻率,透過身體訓練可以被誘導、被觀測,甚至應用於調理。

李博士特別強調兩類「外氣」的存在其一是「調理之氣」,有助於氣的流通與內部平衡;其二則與紅外線放射有關,可促進微血管的舒張與再生。這種能量不是肉眼可見的,但在科學儀器下展現出穩定特徵,象徵氣功與物理現象的首次會合。在此脈絡中,氣功不再只是文化遺產,也不只是替代療法,而是提供現代科學一個突破物質限制、理解生命整體性的新視角。

氣功的未來在「理解」而非「迷信」,因此李博士的影片課程並非單一答案,而是一種視角的轉換,帶領大家從「氣功是否真的存在?」的懷疑論,轉向「氣功如何被理解與解釋?」的開放式探索。他的研究不僅拓寬了科學的邊界,也提醒我們,許多傳統智慧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年,並非只是憑空捏造,而是有其內在邏輯與經驗基礎。

而對當代身心狀態普遍失衡的人來說,這樣的研究不只是補足醫療體系的空白,更像是一道召喚,提醒我們重新關注自身能量的流動、情緒的平穩與身體的回應。當我們開始覺察與鍛鍊氣場,也就開始學會與內在相處的方式。氣功不只是練身,更是練心,或許它最終帶來的,不只是病痛的緩解,而是一種更持久的、與自己和諧共處的日常能力。

對今日處於高壓與資訊過載環境下的人們而言,這些氣功實驗不僅提供醫療輔助的可能性,更重新喚醒我們對「身心整合」的深層需求。在長期失眠、焦慮與專注力障礙成為常態的當下,氣功所開啟的,是一條回歸自我覺察與能量修復的路徑。它讓我們重新思考:健康不只是數據與指數的穩定,更是我們與自身氣場之間,是否能保持穩定、清明與平衡的狀態。

0N0A5268 (1)_0.jpg
完成以下指定任務,即有機會獲得氣機科技高價值好禮!
氣機科技

✨ 7月來場能量探險遊戲 ✨

抽獎黑科技神器
就是你!加入李博士的能量獵人團,潛入 5 支YT影片尋找隱藏線索,答題蒐集碎片,就能抽 Aqive 氣機科技 #限量黑科技神器!

① 加入 Aqive 官方 LINE@ → 留言「能量獵人」
② 看影片解任務 →獲得1枚碎片
③ 集滿3枚碎片 → 抽獎限量科技神器!

Aqive 能量贈品:
隨機抽獎,只要過3關即可參加!
✯《晶炁 》3 位 ✯《盒炁 》2 位 ✯《撓定 Vita 》1 位

活動期間|7月開始,將於8月抽獎並於 LINE 公布中獎名單!

▶ 進入 LINE@ 任務入口|lin.ee/E0i2NFK
▶ 立即觀看五支影片|https://tw.psee.ly/7rc432

515142788_1085165227008181_6718326894584525334_n_0
氣機科技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