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

長輩、不熟的人送你禮物,該婉拒還是收下?古人說這種情況下,就收下吧!


看過梁曉聲的長篇小說《人世間》的人,一定會被「光字片六君子」的友情所感動。在那個貧苦的年代,他們幾個人相互扶持,相互依靠,共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冬」。我們羨慕他們的友情,不僅僅是被他們的真情打動,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個時代已經很難再擁有這樣真摯的友情。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究其原因,與這個時代無處不在的競爭和壓力有關,同時也跟我們在與人交往時的態度和心理密切相關。
萬章與老師孟子曾就這個問題有過一番對話。萬章曾向老師孟子求教說:「敢問交際何心也?」意思是說,一個人去交往和應酬的時候,應該保持什麼樣的內心?孟子只告訴萬章兩個字:「恭也。」與人交往時,保持恭敬之心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意思是說,君子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合乎禮的規定,那麼天下人就都是他的兄弟了。可是反觀現在,不僅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四海之內皆兄弟」,而且很多時候會因為無法做到「恭而有禮」而輕易與人發生衝突和矛盾。孟子和孔子想必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
萬章與老師的對話並沒有就此結束。當孟子告訴萬章交友要懷有恭敬之心後,萬章又問:「人們都說,一再拒絕別人的禮物也是一種不恭敬,這是為什麼呢?」孟子回答說:「尊者送你禮物的時候,你還要想想這個禮物是不是合乎禮義得來的,這樣自然是不恭敬的,所以不應該拒絕。」也就是說,如果長輩送給我們一件禮物,不要多想,直接收下就可以了,這一點同樣適用於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
有些人雖然表面上不拒絕,但心裡對此卻是拒絕的。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畢竟有的東西的得來並不是正大光明的。像齊桓公或梁惠王,他們都是「率獸食人」之人,也就是說,他們的金銀財寶都是從老百姓那裡搜刮來的,所以他們在送禮的時候,有什麼理由不可以拒絕呢?但孟子對此卻有不同看法,他說:「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大意是說,只要是依規矩正大光明地交往,合乎禮節地饋贈禮物,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孔子也會接受的。
親而有間,疏而有密
與人交往時,一定要有恭敬之心,面對別人的饋贈,只要你們的關係合乎行為規範,開心接受就好。關於交友要恭敬,還有一個問題很重要。一提到恭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對朋友態度謙恭,有禮貌。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跟朋友保持一定距離。親而有間,疏而有密,和而不同,美美與共,這才是交往的最高境界。
很多人在交友時,追求的都是與朋友「親密無間」,但這樣的友情很多時候都很難長久。因為時間長了,這樣就會模糊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界限,從而導致矛盾叢生,甚至反目成仇,現實中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所以,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是最好的交友之道。
兩隻刺蝟抱團取暖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寒冷的冬天,兩隻刺蝟抱在一起相互依偎取暖。一開始,由於雙方抱得太緊,離得太近,各自身上的刺都將對方刺傷了。不得已,牠們只好調整了依偎的姿勢,相互拉開了適當的距離。這樣不僅可以取暖,而且再也沒有傷到對方。
總之,無論是結交新朋友,還是與老朋友相處,我們如果能做到互敬互愛,同時保持適度的距離,就像兩隻相互取暖的刺蝟那樣,就能讓關係隨著時間的沉澱而變得愈加深厚。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萬章下》
(本文出自《底氣》,平安文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