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是覺得別人難溝通,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這個技巧學起來,誰都會站在你這邊


剛出社會的時候,我總覺得身邊的人都超難溝通。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畢業旅行的學生團領隊,而這就是一個與人溝通的職業。當時我認為最難溝通的人,是老闆。老闆老是提出很多我覺得不可行的方法,針對那些想法,我也提出了很多建議,但通通都被老闆否定。於是我總覺得老闆怎麼這麼難溝通,不能做的事情硬要做,還聽不進別人講的話。
而我的前輩們也總是很喜歡干涉我的做法。舉例來說,我認為應該讓同學留下美好的回憶,於是會帶著他們在各個景點拍特別的照片。而前輩總要我照著流程走,不要標新立異。
學校老師給我的指令,也讓我覺得非常莫名。明明是畢業旅行,為什麼不讓同學在車上盡興唱歌,而是要讓大家休息呢?又或是下車後同學明明就想自己去逛,為什麼要我帶著他們呢?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是贊同我,還是想打醒我呢?如果有個時光機,我大概會毫不猶豫地回去打醒自己。我總是說別人很難溝通,但其實最難溝通的人,就是我自己。
溝通不是戰鬥!意見不同,不代表對方有問題
當時,我的流程是這樣的:【我認為你做得不對】→【我說出我的看法】→【你應該要照我的看法】→【如果不照我的看法,你就是不能溝通】→【你的溝通能力很差】
這時候,其實我根本不是在溝通,而是嘗試說服,甚至強迫對方。當對方沒有照著我們的方式行動時,我們就認為對方特別難溝通。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老闆或同事對你說:「你等等有沒有時間?我們來溝通一件事。」你會不會在心中覺得忐忑不安呢?想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還是對方要說服我做什麼呢?
我發現許多人認定的溝通,都是說服。當對方沒有照著我們的方式行動時,我們就認為對方特別難溝通。也因為這樣,很多人總是特別害怕溝通,覺得溝通就是我和你之間的對決,一定要讓其中一方妥協為止。
提供一個我對於身邊情境的有趣觀察,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感。有些人常常會說:「我們來溝通一下啊,我又不是不能溝通。」或有些爸媽總是會和別人說:「我們家最開明了,我們都會與小孩溝通。」但你會發現,說出這些話的人,往往都特別難溝通。因為他們的潛台詞是:「你有什麼想法你就說啊,反正我已經準備好反駁你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很多人總覺得接受對方的提議或妥協,就是自己輸了。而這樣的想法,無形中是把溝通想成了對立面。從以前到現在,當對方用這樣的態度和我們溝通時,我們有哪次聽對方的呢?所以請記得,溝通絕對不是說服,甚至強迫。
那麼,你可能會想問,溝通到底是什麼呢?
上周震宇老師的「溝通說明書」課程時,老師提到了一種溝通的定義:「溝通,是為了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剛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其實疑惑了一下,為什麼溝通是要建立關係呢?溝通不就是要說話嗎?
後來才發現,其實溝通不全然是說話。也許一個眼神流動,對方就明白我的意思,這是溝通;我們早上遇到同事點頭示意,也是溝通。所有溝通的目標,都是為了確認和對方的關係。
溝通,是為了建立隊友,而不是建立對手
而關係,是由兩個以上的人建立。當一個人不斷想主導對方的做法、想法,甚至價值觀的時候,另一方一定非常地不舒服。因此,溝通並不是誰照著誰的方法去做,更多時候是確認彼此為什麼這樣。
回到一開始老闆要我做事的困境。老闆向我提了一件事情,我如果要照著自己的方法做,我會對老闆說:「老闆,我站在第一線耶,你這樣一定不行。如果我是你,我就會⋯⋯」
這時候,我就站到了老闆的對立面。但我其實看見了老闆想推行的新事物,感受到他想為公司帶來一些不同的做法,也許我不需要馬上反駁他。我會改說:「老闆,你這點子滿酷的耶,我下次先去做做看,做完再回來向你說結果。」我不一定真的去做了,但至少這一刻我和老闆站在同一邊。就算下次我向他回報那個方法不太可行,他也一定非常樂意聽我實作後的意見和回饋。
溝通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不是爭輸贏的結果,而是一個更理解彼此的過程。和對方站在同一邊看這件事情,而不是站在他的對面,也許會發現,很多的溝通障礙,都只是我們把對方當成敵人罷了。
【溝通思考題】
留下 3 個思考,沒有正確答案,只是想邀請你與自己對話。
1. 你覺得最難溝通的人是誰呢?
2. 你一定要和對方溝通嗎?
3. 如果一定要和對方溝通,你會怎麼站在他的同一邊呢?
(本文出自《順勢溝通:一句話說到心坎裡!不消耗情緒,掌握優勢的 39 個對話練習》,遠流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