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徐覽
為什麼我越體諒他人,自己卻越累?
總是不自覺地自我批判?2 個方法,叫腦中的負面聲音「惦惦啦」
分享
那麼,對於這些從自己內心傳來的攻擊與指責,我們該如何應對呢?當我們內心不斷傳來詆毀自己、指責自己、挑自己毛病的話時,有兩種方法可以解決。
第一,為「內在批評者」命名與卸任
布提可南在《想太多也沒關係》(Je pense trop)一書中建議,先為我們心中的那位暴君取個名字。
這個活在我心中的暴君整天跟著我,每件事都在找我的碴,並且告訴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為什麼只能做到這個地步?那已經是最好的嗎?」幫這個暴君取個名字吧!布提可南以「傑夫」、「羅伯特」等名字為例。
這個聲音其實是自戀者納西瑟斯的聲音,所以我想要加上「納」字,幫心中的暴君用「納石子」、「納順子」等韓式名字命名。或者,你想要用任何喜歡的名字命名都可以。像這樣命名後,每當聽到心中傳來指責的聲音時,就可以非常堅決地說道:「納石子,夠了!閉上嘴,滾蛋吧!」
雖然聽起來像是個幼稚的方法,不過效果卻超乎想像。
聽到你堅決的喊話,存在於各位心中的納石子、納順子會大吃一驚而往後退。另外,根據布提可南的說法,突然向納石子和納順子唱歌,也是一個好方法。唱著自己喜歡的歌,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讓自己專注在其他事情,而不是攻擊和指責自己的話。此外,訂下一個良辰吉日解雇住在我心中的暴君,並且舉辦歡送會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現在就解雇納石子、納順子,引進非常有魅力、健康、聰明的教練代替他們在我們內心活動吧!幫他們取名為金教練、尹教練、朴教練等名字或綽號,並舉行歡迎儀式也是個好方法。這些教練是明白表揚的重要性,並懂得付諸實踐的聰明人。想像並塑造出這些教練可能會帶來更顯著的效果。「尹教練我做得好嗎?」提出這樣的問題後,聽聽心裡的聲音吧!你會聽到「你做得太好了。完全不用擔心。現在快要完成了。剩下沒多久了。沒有比這更好的表現了。沒有人可以做到這個程度。太了不起了。好,今天要送什麼禮物當成獎勵呢?」等溫暖的語言。
有意識地記住並記錄我對他人說的話,再把這些話原封不動地告訴自己,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通常呼應者只會像暴君一樣對待自己,卻對他人說一些充滿愛意的話。有時間時,把自己和熟人的通話內容錄下來再聽一遍,並且寫下自己說過的話。你會發現自己是個非常友善的人。然後,把那些話告訴自己。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把說給別人聽的那些充滿愛的智慧話語,也說給自己聽。
第二,把悲觀拉去幹正事:挑剔是你的進步工具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在《開創心態》(Originals: How Non-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一書中表示,如果悲觀主義與野心綁在一起,可能會產生出色的結果。意思就是,我們可以把內心的暴君當成實現夢想的工具。其實,不管在任何領域,想要成為最頂尖的存在,我們都要成為對自己最苛刻的評論家。
但是,那些對自己目前的樣貌充滿自信的人卻做不到。
套一句格蘭特說過的話,自信滿滿的人心中,不存在那個殘酷的批評者,所以自己無法感覺到改變的必要性、沒辦法進一步發展,最後無法走向成功。
為了在各領域成為佼佼者,我們的心中必須存在一名冷靜的批評家。我們可以把這個從內心傳來的指責之聲,當成自我實現並取得成功的工具。由於這位比任何人都冷靜的批評家存在於我們心中,工作失敗的機率將明顯降低。
當然,對於沒有多少成功野心的人來說,這可能不是好消息。不過,我認為,若自己已經擁有世界上許多人想要的東西,這應該就是得到很大的祝福了吧?
(本文摘自《為什麼我越體諒他人,自己卻越累?》,方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