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離職前夕,先在臉書發表「畢業感言」好嗎?專業工作者必懂的社群禮儀,別壞了規矩

Bernard Chan
2021-05-17
Bernard Chan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上個月底,有幾位 ALPHA Camp 校友剛好要在 5 月換新工作,他們都在離職前一周問我類似的問題:

「請教校長,我將在下周離職,若提前在個人臉書發表畢業感言,就一名專業工作者/主管的觀點來看,會不會不妥?雖然發文內容主要是感謝跟回顧這幾年的工作經驗,算是是中立偏正面,無負面資訊、抱怨或心情。校長會覺得我提早發表,了結了這件事,OK 嗎?」

社交媒體時代,離職怎麼說再見?

對我來說,轉職/離職是很個人的事,沒什麼原因我不會有公開的感言。但在社交媒體時代,的確很多人會想跟自己社交媒體上的朋友與粉絲互動,分享自己一個職涯階段的結束,並跟大家預告下個階段的規劃。

也有人是在努力經營個人品牌,讓大家追蹤他的職涯狀況,並分享在目前這份工作累積的經驗、建立的人脈,以及達成的成果。

就我個人而言,覺得最有價值的部分,當然是感謝在這份工作碰到的人和事;作為一個與自己的一段對談,留下一段回顧,也是很好的。

過去在美國的工作經驗,我看到在西方的企業文化,對團隊/員工在社交媒體上能分享什麼,分享多少,都會比較嚴謹。不要說非科技的傳統 Fortune 500,甚至到 Facebook、Google、Apple 等,他們都有嚴謹跟完整的守則,如 Non-Disclosure Agreement - NDA(保密協議)。在 2017 年,蘋果就開除了一位有參與 iPhone X 開發的資深工程師,因為該工程師的女兒去探望他爸爸工作室,拍下尚未上市的 iPhone X,並在 YouTube 上分享。

延伸閱讀:在 Google 工作很好,我卻選擇離開!谷歌旗下導航軟體前 CEO 的自白

所以,一般來說,外國的員工會比較小心。如果要分享,大多是簡單感謝一下過去的公司、主管與夥伴,內容也會偏向輕鬆與正面。而在發布的時間點上,也會較為小心處理,不會「太早」公開自己要離職的事情。

但在台灣,我所觀察到的是企業與個人都沒有這麼嚴謹。過去看過滿多帶有情緒的分享,甚至有洩露公司內部狀況與計劃的資訊,但也沒看到雇主有很在意。

畢業感言也要做好「訊息管理」

剛剛提到這種「畢業感言」有很多不同的目的,所以內容可以根據你的目的去設計就好。當然,要避免太負面、有洩漏企業機密的訊息,但重要的,我認為是「時機」。

從一個企業/主管的角度,能幹的員工要離開是很大的打擊,一般也會希望他離開前能夠專心把他在這裡的工作做好,並完成交接。因此,如果提早看到員工公開畢業感言,可能會有點不開心。

更重要的是訊息管理(Communication Management)。對於一個在乎文化、人際關係的企業來說,當一個員工要離開時,他身邊的隊友、外部合作夥伴、客戶都需要被預先充分告知,更有清楚的過渡計劃,以免影響團隊士氣與客戶關係。如果其他團隊/客戶在企業好好溝通前,先在臉書等社交媒體上知道這個訊息,可能會對企業帶來不少的困擾。

所以我個人認為,除非有特別的理由,我還是建議到最後一天才說。 At least as a manager, I would appreciate it.

我建議比較好的做法是,你跟主管一起溝通好「訊息內容」與發布的「時間點」。

要知道,在 Facebook、LinkedIn 的年代,你所做過的一切必有痕跡。聰明、對人才有所要求的企業也會做足功課,去做不同的 Reference Check,以及爬你過去在社交媒體的分享。就我自己而言,每個月會有人找我詢問我某某 AC 校友或過去員工的評價。所以「好來好去」是經營一個成功職涯的重要原則。

當然,企業/主管也有很多種。有校友曾經告訴我,他跟老闆提離職之後,老闆就拒絕與他有任何對話,email 或訊息都不回覆。如果碰到這種情況,該這麼辦?

這時候我會引用我媽媽從小教訓我的一句話:「專注做好自己的本分,人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負責。」

如果你的老闆在你提離職後沒有意願溝通,或是事前的關係就已經非常不好,也不用想太多,把自己本份做好,並專心準備下一步即可。

延伸閱讀:離職預告期要多久?老闆不放人怎辦?離職前必知的 6 項權益

漂亮的分手,存在嗎?

存在!跟男女朋友分手一樣,要看雙方是否有心。由於產業的圈子其實越來越小,所以能跟舊雇主、夥伴保持良好的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

AC 3 月辦了一場校友春酒,我們邀請過去的員工回來一起參與這場活動。對我們來說,這些 ex-ACer 也是「AC 的畢業生」。他們過去為 AC 付出很多,而他們也繼續為這個社群帶來很大的價值。

而此觀念是我過去在管理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工作時學到的,而在 McKinsey、BCG 也有同樣的文化。在 Yahoo 時主管甚至會送「到職禮物」給剛離開的員工。所以現在的「雅虎校友會」(也稱退虎會)在數位媒體與行銷產業,是一個非常強大人際網絡。

在社交媒體時代,「說再見」除了是一段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也是回顧過往的成就與人脈的歷程。但在告別上一段工作之餘,也要留意內容設計與時機,避免過早「爆雷」、讓合作夥伴與客戶措手不及。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畢業感言」,不僅呈現你過去的工作成就,良好的時機選擇與內容設計,也凸顯你在「訊息管理」上的專業素養。

延伸閱讀/
轉職的試煉:從環工到軟體工程師的轉職之路
Data Engineer 工作內容是什麼?從面試重點了解資料工程師

(本文出自 ALPHA Camp blog

繼續閱讀 向上管理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