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部屬鋪路,他不會感激、只會認為自己鋪更平!領導者的修煉:別插手團隊的選擇



「針對目前這個問題,我想選方案 A,因為…」
「這個方案不好,還是用方案 B 就好,相信我這樣的效果最好。」
「我想選這幾個做志願,因為…」
「這幾個志願沒前途了,要選另外幾個才行,相信我,我是為了你好。」
有沒有感覺以上兩個對話,似曾相似?
同時身為一個母親及一位主管,我漸漸發現培育和管理下屬,和教養孩子之間有許多共通性,成為一個更好的主管時,也能幫我成為一個更好的母親。
在前份工作時,我必須一一與團隊成員討論他們給大客戶的季度報告,每個小組會針對 top 5 的大客戶,分別整理這個季度的表現、改進空間及未來計畫。雖然我不是一線與客戶溝通的業務,但身為主管,我可以分享該客戶許多過往表現、競品、跨行業跨國家的數據,協助團隊做分析。
其中一組說道:「這個季度的表現在 XXX 的表現不佳,原因是因為 OOO,所以我們建議下個季度採取 YYY 策略。」
我查看了幾個數據報告後反問:「你確定原因是 OOO 而不是 WWW?YYY策略不是最佳解,還是走 KKK 策略比較好。」
這位銷售同學看著我、若有所思,與他一起搭配的數據優化師開口:「可是會影響WWW的變因很多,如果單純說我們的表現不好是因為 WWW,可能會流失掉這個客戶。」
我又翻了幾個數據,並堅持以我建議的策略修改報表,當時的想法是:我比他們更有洞察和經驗,這也是為什麼由我來審閱他們的報告。
客戶採取了我的建議,一個季度後效果看起來不錯,似乎是我的建議起了作用。但我的強硬態度讓這個小組感受到的是「想法不被尊重」,優化師甚至跑去跟其他團隊說:「Tifi 沒有嘗試走我的策略,怎麼知道不會成功?說不定我們的策略,反而會帶來更大的收益。」
這件事之後,我反覆思考自己到底做得對不對。確實,我並沒有給他們嘗試的機會,也沒有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
我擔心他們會出錯、影響業績、進而影響他們拿到的獎金,乾脆以自己的經驗強加在他們身上。這何嘗不像老一輩的父母一樣:告訴你這麼做,是為了你好,讓你少走冤枉路」,但是, 他們真的需要我的意見嗎?
在這之後,我愈來愈少主動提出建議,轉而耐心聆聽成員的想法,即使心中不是相當贊同時,也改以問句表達我的考量,例如:「這個方案在 XXX 的問題上,你有什麼準備?」「這個方法在另一個角度看起來,你覺得解法是什麼?」當我在提問時,也給了團隊新的思考方向,即使後來結果不那麼理想,至少那是他們自己想的、自己嘗試過的。
同理,我也以這種方式教育我的孩子,只要不是太過危險,都可以嘗試,而不是一直跟在他後面拚命說 no。是的,他會撞傷自己、他會跌倒、他一定做的沒有大人做得好,但就像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說的:「寧願孩子只有九根手指頭,也要他習得自理能力。」
尊重孩子或是下屬的嘗試,雖然他們可能不完美,卻能從嘗試中學習成長。 永遠為他們鋪路,他們往往會望向另外一邊的泥濘,想像自己鋪得路,會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