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全」準備的迷思
2020 年,台灣人面對疫情攻擊,雖然仍然有些產業遭受到影響,但大致上來說,台灣仍然活得比其他國家來得好,保有更完整的既有生活模式。許多企業為了防疫曾經紙上規畫的企業持續營運計畫(Business Continuity Plan,簡稱 BCP)似乎可以備而不用,甚至有些企業連這份計畫都還在準備的階段。
但 2021 年疫情擴散,台灣各行各業都遭受巨大的衝擊,突然間 BCP 就要拿出來使用了。但無論是事前計畫完成,或是倉促草擬、墨水尚未全乾,幾乎都是等到面對現實的問題時,各式各樣的狀況才真正的浮現:該準備的物資此時才發現已被其他手腳更快的同業清空斷貨;收到訂單卻送不到客戶手上;又甚至是有同事染疫甚至爆發群聚,卻沒有完整應對的配套措施等等。突然之間,許多人才驚覺,那些大家認為疫情前已經準備好了的計畫,跟現況撞擊後卻是如此的觸目驚心。更難以接受的是,在疫情初期許多國家已經經歷過的慘況,原來我們並沒有認真的思考過,當事情在自己面前發生時,該如何應對。
這一幕幕的過程,喚醒我這個公關人,在面對議題及危機管理的敏感度與警覺性。我詢問自己的問題是:如果已經有前例可循,為什麼許多企業,仍然有一種摸著石頭過河、見招拆招的臨機應變感?特別是即使大家無論心裡或是口頭上,都知道應該要有「萬全」的準備?
《橡皮擦計畫》的啟示
「人們不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甚至在進行判斷時,不會將自己的無知考量進去。」這句話出自於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於 2016 年出版的《橡皮擦計畫》(台灣於 2018 年上市。作者另外一本耳熟能詳的著作是《魔球》)。這本書主要描述兩位天才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與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研究人類心智如何運作的過程中,相互影響與啟發的動人情誼。
作者大量運用兩位心理學家所進行的研究,來說明由於人類生物本能的侷限,不擅長數學、機率、或者是邏輯思考,但偏偏因為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性反應,而誤用這些工具,強化自己的偏見。書中透過一個又一個的例證,不斷地堆疊並印證這個觀點。
從書裡的例證,回過頭來看自 2021 年疫情於台灣擴散之後的情況,許多事情似乎都有解釋。其實每個企業的領導者,都想在危機發生前做周全的準備,但真正的問不在於想不想,而是在於他們如何評估危機,以及面對這些危機的處理對策。
可想像的風險與不可想像的風險
「如果可以很具體的描述可能發生的災難,就會讓我們感覺到這趟旅程的危險性很高,即使這些輕易就可以想像出來的災難,並不代表他們發生的機率會比較高。相反的,當可能的危險難以想像或完全想不出來時,我們就可能低估他們的風險。」這段話同樣出自於《橡皮擦計畫》,可以更精確地解釋大部分人在面對危機可能性的思維,有多麼自以為是的不科學。
過去評估風險的方式,會以危機發生的機率,加上危機發生的破壞程度,計算出整體風險值,作為企業應對危機的參考標準。因此,當評估危機的可能性及該如何避免時,從可想像的風險開始評估是正確的,根據過去實際經歷過的案例,選定主要負責人,制定相關應對方式及處理流程。
但這世界的變化愈來愈撲朔迷離,無論是即使近在眼前的灰犀牛,或者是發生機率極低且容易被忽略的黑天鵝,常常讓我們對於許多突如其來的變化措手不及。因此,在這次全球性疫情發展至今,重新評估「不可想像風險」(過去企業認為極不可能發生的狀況),並且制定相應的應對方式,就成了所有企業,必須認真思考並嚴肅面對的問題。
情境分析法(scenario planning)的運用
無論是做BCP的演練,或是任何重大事件的決策,情境分析法都是非常好的工具。從目前所在的整體情況擴大判讀為經,再將時間可能產生的演變為緯,即可做出相當具體的策略分析。以下是 3 個基礎的執行步驟建議。
- 針對整體經營環境出更深入的瞭解,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動態、或是消費者心理層面,都要有完整的觀察與判斷。哪些顯性關係牽一髮動全身?哪些關係屬於隱性但卻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我要特別強調隱性的部分,如同前面所述,許多狀況因為是隱性,很容易將其判讀為極不可能發生,但事實上卻是因為不可被想像,而忽略了造成極大破壞力的可能性。
- 將企業本身與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之間的互動、影響與關聯,做清楚的分析與評估。企業該如何面對利害關係人對各項決策的反應並獲取信任,是在做評估時非常重要的關鍵,跟第 1 點類似的地方是,企業容易忽略平常不大發聲的利害關係人,但如果等到這群人發出怒吼,處理起來恐怕將倍加困難。
- 將這些分析落回到企業經營的面向,推演企業本身會受到的利弊得失,再決定什麼時間與條件下,應該做哪些的判斷與決策。
前一段時間在協助客戶評估產品漲價議題時,我們不單只是將客戶的損益,以及終端消費者可能會有的反應做為評估基礎,而是將整體評估範圍從更廣泛的消費者心理層面,延伸到同業間彼此的競合關係,再到台灣甚至全世界未來一年可能的總體經濟層面等等,做了相當大範圍的研究。之所以要考量這麼完整的面向,是因為產品漲價的議題不只是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拉扯,更牽涉到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運作關係,也會對整體市場的通膨帶來的影響。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盡可能避免掉不可想像,但卻有爆炸性後座力的缺失。
在這個評估當中,整體風險值計算,再加上情境分析法就是最好的工具,透過整體情勢的分析,再根據利害關係人可能產生的影響,從最好到最壞的情況,逐一分析檢討後,就可以清楚地做出決策與判斷,可能產生的影響為何,企業本身是否能夠承受,一目瞭然。
企業未來生存的條件:掌握更多變化的應對方式
韓劇《金科長》裡,男主角金成龍(南宮珉飾)曾經對女主角說過一句話:「再強悍的流氓,也禁不起黑幫一再的追殺。」如果把這句話套用到企業經營的環境似乎也說得通:再厲害的企業,禁不起被各種潛在風險不斷的攻擊。
因此,將經營的視野放寬,對環境的敏感度放大,掌握更多應對變化的可能性,才是企業未來生存最重要的必備條件。
作者簡歷|張裕昌 Adonis Chang
現職奧美集團世紀奧美公關總經理,認為工作很重要,但把賺來的錢花在旅行、電影、音樂及書籍等事情上更重要。自認只有透過各種形式的閱讀,才能不斷延伸視界,雖然身處顧問行業,但不喜歡聽別人說教,也不愛對別人廢話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