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績效管理
feature picture
pixabay

誤解了 OKR,領導者只會愈用愈痛苦!你搞懂真正的精髓了嗎?

王怡淳(Chris)
2021-12-01
王怡淳(Chris)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你真的搞懂 OKR 是什麼了嗎?以下的內容,我本想留在心裡,但發現一旦領導者對 OKR 的誤解愈深,困擾可能比受益還大!知識工作者的初心,提醒我要記錄下來,和更多人分享。

中秋過後到了上海工作。隔離期間看見兩個消息:

  1. 上海中學附屬國際部小學六年級開始學 OKR。
  2. 微軟收購 OKR 解決方案新創公司 Ally.io,媒體引述:因應遠距上班成為未來工作趨勢,微軟要強化旗下生產力工具。

當下想起經紀人之前的提醒:Chris,過去這 2 年,大陸市場 OKR 沒以前火了!和合作機構見面交流時,要怎麼突顯我們的價值?之前安排和北上廣的管顧機構高管會面,對方一聽我們公司名稱叫 iOKR,立刻表示對 OKR 興趣不大。我強調你來自 Intel,對 OKR 的看法很不同,他們才答應見面的。

我被搞糊塗了,這個市場是怎麼回事?OKR 真的不紅了?

延伸閱讀:OKR 很夯,但真的適合你嗎?推動 OKR 前,該先了解的 3 件事

進了合作機構的會議室,市場負責人簡單寒暄兩句後直接切入主題……

負責人:Chris 老師,不知道 OKR 在臺灣發展如何?我先說兩句,我做培訓 15 年了。大概 5 年前,企業開始詢問 OKR。現在 OKR 已經過了知識普及的階段,但我們的客戶導入後,發現有很多問題,走不下去的也不少。所以現在市場對於 OKR 的負面評價愈來愈多,說 OKR 是西方人的東西,是 Intel 和 Google 這些高科技公司用的,和既有制度接不上、沒法用。這類的抱怨,這 2 年沒停過。

但市場對 OKR 卻還是有需求,業務依然會收到客戶諮詢。說真的,我們現在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找以前合作的老師,我們不放心,但生意上門了,往外推也不是……

我:我先很快地談談對 OKR 的理解吧!

30 分鐘的簡報結束,負責人開口了。

負責人:你談的 OKR,不像績效管理,好像是目標管理的上一層,比較像 OD(組織發展)或是組織戰略之類的。

我:這是我在 Intel 工作 13 年,精煉後的總結。OKR 是團隊為了達到目標,完成使命所需要的整體架構。

負責人:OKR 被市場歸類在績效管理或目標管理,你認為適合嗎?

我:坦白說,這些歸類有點市場推廣的考量,或者主事者對 OKR 的理解不同所造成的。我認為 OKR 與目標管理的連結性比較高,是一套為了目標使命而形成的組織框架,因為這個框架執行得當,所以績效提升。這是因和果的關係。

圖片 1
iOKR

我:你認為 OKR 適合和 KPI、MBO 比較嗎?

負責人:我明白你為何剛才演示時,說到 OKR 是補 KPI 的不足,兩者可以並用。那外界提到 OKR 不能與績效評估或績效考核掛鉤,你覺得這說法對嗎?

我:以過去成功導入 OKR 的企業案例來看,OKR 是和績效掛鉤的。用 OKR 的方式執行目標,達成後卻沒獎懲,不是很奇怪嗎?OKR 強調員工內在動機的展現,但沒有獎懲考核等外在動機支撐,內在動機是無法持續的。

負責人:照你這個思路,不論哪種企業,什麼體質,只要有組織痛點,都可以用 OKR 的解決方案?

我:沒錯,OKR 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也就是我剛剛提到的 3 大精髓,4 大策略。企業可以針對不同的痛點,或急需解決的難題,採用 OKR 不同的精髓與策略方案,分批次,分人員,分階段實施。

負責人:你說的的 1 核心-人才辨識是什麼意思?和人才測評是什麼關係?
我:團隊經由 3 精髓和 4 策略的組織運作,可以看出所有成員展現出的 5 種能力,做為人才辨識的重要來源。這是實地實境的能力測試,不是系統測試出來,也不是紙上、嘴上說的。

負責人:你說的 3 精髓,我倒是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麼談 OKR 的。我現在知道之前那些客戶導入 OKR 卡關的地方,該怎麼解決了!
這是一家在大陸有 10 個分公司,80 個銷售代表,排得上前 10 大的合作機構。我看機不可失,雖然知道成功機會不高,但還是問了:

我:要不我們一起有系統的、有規模的來導正市場對 OKR 的理解?
負責人:生態的事情,我們不想碰,也搞不了!但聽完你說的 OKR,我們願意和你合作,我可以召集所有銷售,下周找個時間,請你對他們宣講!

負責人的回答,我不意外。我笑自己,隱約地還帶著 Intel 搞生態的思路,但有多少企業有資源搞生態?又有多少企業願意經營生態?OKR 對企業是阻力還是助力,就看企業的緣分了。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