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企業重視數位轉型,愈來愈多組織嘗試建立「轉型長」和「轉型辦公室」。BCG 研究發現,有一個好的轉型長,能讓轉型成功率提升 8 成。不過這個單位的角色究竟是什麼?
如果高層的想像,是由轉型長「提交轉型策略報告」或是「執行轉型策略和產出成果」,那我可以預言,計畫將走向失敗。BCG 觀察到, 成功的轉型辦公室不是策略單位,更不是成果的負責人,他們更像協調者和促成者,助攻公司內部各個計畫。
比如當公司邁向數位化,通路部門決定門市改用 iPad 結帳,卻苦無預算購買平板時,轉型辦公室就可出手協助,協調採購資源或其他解決辦法。換句話說,轉型辦公室要設計出過程中問題回報和解決的機制、追蹤轉型計畫的執行進度、遇阻礙時協調跨部門資源。而
轉型長的主要任務,大概分為 5 種
1. 執行長的分身
有時候轉型辦公室的領導者,會由執行長兼任,但如果執行長有太多要務在身,可以指派一名轉型長。指派後要明確公告,轉型長就是執行長在轉型任務中的分身,具有參與各部門重要會議、瀏覽所有資料的權限。
2. 塑造急迫感
轉型前期,需要針對不同的事業單位、職級傳遞轉型的危機感。面對高層,得提出數據和論述說服事業單位急需改變;但面向基層則要有一套更有願景的說法,不能讓同事覺得轉型是因為沒有明天,而馬上想要跳船、遞辭呈。
3. 制定追蹤和解決問題的機制
定期追蹤轉型專案進度,並建立一套問題回報機制,比如規定專案預算增加超過50萬元,就須上呈轉型辦公室,討論遇到哪些問題,在計畫卡關時,及時出手釐清權責、分析困難。
4. 協調資源
有的部門可以獎金驅動,有的部門在乎轉型的意義,轉型長需要掌握組織內的權力關係和工作習性,找出與各部門合作的模式,最大程度減少團隊對轉型的疑慮,才能調動相應部門協助。
5. 驗證財務效果
掌握各事業單位的轉型計畫,預期達到的財務成果,並在確認進度時,一邊驗證成果,確保轉型有創造經濟價值。
轉型長要說動人心,背後有授權的執行長
可以發現,轉型長的技能包含2個層面。
首先是專案管理的硬實力,像是拉出甘特圖追蹤專案進度、控管預算、識別專案利害關係人、協調高階管理者的加入等。
另一方面,更偏向轉型所需的軟實力,像是內部溝通的機制、評估和激勵員工士氣、在轉型時一併考慮員工需求制定支援方式、培訓轉型所需的相關技能、提高主管階級的領導能力等。唯有兼顧2個方向的轉型長,才可以站在轉型的至高點,促使員工和基層管理者願意且有能力改變。
根據我的觀察,轉型長就像負責協調搬動乳酪的人,在轉型的要求下,當各事業部發現自己原先得以飽餐的乳酪要被掠奪,一定會出現各種反抗。當下,執行長需要明確表態,力挺並充分授權轉型長搬動乳酪,組織的各大山頭才可能被撼動,進而邁向新做法。
轉型長自己也要堅持一致的目標,並以身作則。比如當組織訂下讓團隊更「敏捷」的方向,轉型長不能對外堅稱敏捷很重要,對內卻要求團隊開各種不必要的會議,拖慢決策速度,讓人感覺說一套做一套,就不容易驅動他人改變。(口述 / 徐瑞廷,整理 / 韋惟珊)